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一曲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颂歌

    赵振江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6月23日   17 版)

        奥尔梅多画像

        古往今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领袖和英雄。因此,歌颂领袖和英雄,就成了诗人重要的使命和担当。在西班牙语美洲诗坛上,就有这样一位诗人,仅凭两首颂歌(《胡宁大捷:玻利瓦尔的颂歌》和《献给米纳里卡的胜利者弗洛雷斯将军的颂歌》)就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他就是厄瓜多尔诗人何塞·华金·德·奥尔梅多(1780-1847)。

        奥尔梅多出生于瓜亚基尔,该城当时尚属秘鲁总督辖区,因此某些评论家将他视为秘鲁人。他最初在瓜亚基尔和基多就学,后来在利马著名的圣马尔科斯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他于二十八岁开始诗歌创作。他的风格和西班牙的曼努埃尔·何塞·金塔纳相似,后者是当时西班牙唯一热情讴歌反抗拿破仑入侵的英勇斗争的杰出诗人。奥尔梅多对欧洲的古典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他的作品使人感受到一种在美洲文学中前所未有的磅礴气势和雄浑力量。他曾作为瓜亚基尔的代表,在加的斯议会上慷慨陈词,强烈谴责“米达”税制,为印第安人辩护,并签署了一份要求费尔南多七世忠于宪法的文件。王权恢复后,他于1815年从马德里潜逃回国。在此期间,他翻译了英国崇奉新古典主义的诗人蒲柏的《人论》。当瓜亚基尔于1820年宣布独立时,奥尔梅多是首届三人执政委员会成员。1822年,“解放者”玻利瓦尔统帅大军占领了瓜亚基尔,解散了执政委员会。1823年,奥尔梅多前往秘鲁并成为利马制宪议会的议员。在陪同圣马丁回瓜亚基尔会晤玻利瓦尔后,他重返秘鲁,开始了流亡生涯。在这个时期,他的诗作主要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诸如《贺友人长子诞生》《我的肖像》之类,注重表现自己的诗歌技巧和生活情趣。后来他捐弃前嫌,作为秘鲁的使者,请求玻利瓦尔发兵以结束动荡的政局,实现彻底独立。1824年,玻利瓦尔亲统大军获得了胡宁大捷。奥尔梅多为克里奥约人(土生白人)的胜利所倾倒,同年年底的阿亚库丘大捷更使他欣喜若狂,决心以这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铸成他不朽的诗篇。这就是他的代表作《胡宁大捷:玻利瓦尔的颂歌》的灵感之源。

        从奥尔梅多的生平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毕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而奔走呼号。政治活动占据了他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他的作品为数不多,但他无愧为新古典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懂拉丁文、法文、英文、意大利文,熟悉古希腊、罗马文学,善于学习优秀古典作家的艺术技巧;他将荷马、品达罗斯、普卢塔克、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古典作家奉为楷模,并从当时的欧洲作家梅伦德斯、瓦尔德斯、希恩富戈斯、夏多布里昂的作品中吸取营养,曾被誉为“美洲的金塔纳”。他一生大约写了90篇诗作。他的爱情诗和哲理诗并不出众,唯有《胡宁大捷:玻利瓦尔的颂歌》和《献给米纳里卡的胜利者弗洛雷斯将军的颂歌》(尤其是前者)如奇峰突起,以雄浑磅礴的气势、排山倒海的激情、惊天动地的笔触使他成为同辈诗人中的佼佼者。正如欧雷里奥·埃斯庇诺斯·波里特在《奥尔梅多全集》的序言中所说:可以将他的作品比作一块美丽的沃野,在普通花木中间,出其不意地长出了两棵无法解释的参天大树,竖起了两座与周围环境并不和谐的伟大的碣碑。

        在《胡宁大捷》中,诗人热情讴歌了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通过他和“解放者”的书信往来,我们可以看出这首光辉诗篇的创作背景。玻利瓦尔似乎曾要求他歌颂独立战争的胜利(同时要求在作品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名字)。当奥尔梅多获悉胡宁大捷(1824年8月)时,便开始酝酿这首具有史诗规模的颂歌。在这次战役中,玻利瓦尔亲临指挥,将西班牙殖民军全部歼灭。然而真正给诗人带来灵感的还是同年12月的阿亚库丘大捷,它最终摧毁了西班牙的统治,结束了南美大陆的独立战争。但是玻利瓦尔本人并没有参加此次决战,因而诗人只能以《胡宁大捷》来命名自己的作品。为了能把阿亚库丘大捷包括进去,奥尔梅多运用了古典史诗惯用的手法,让最后一个印加王瓦伊纳·卡帕克在诗中显灵并预言阿亚库丘战役更大的胜利。

        全诗共906行,可分为七部分——前三部分描述胡宁大捷,后三部分描述阿亚库丘大捷。中间的第四部分即“爱国者胜利之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胡宁大捷是西班牙语美洲殖民地独立的前奏,它为阿亚库丘决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全诗的后三段,作者超越了时间的局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憧憬战后的自由、独立和繁荣,并指出了可能出现的危机。这不仅非常自然、贴切,也反映了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人民期待胜利的迫切心情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希望,给作品涂上了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切都是通过印加王的显灵来实现的。因此,这个插曲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对全诗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首先,它将两次战役有机地联系起来,强化了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作用;另外,印加王的出现,不仅象征着拉丁美洲独立的合法化,还预示了未来的种族团结。

        众所周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并不是印第安王室的后裔,而是西班牙征服者的子孙即克里奥约人,他们领导的独立运动也是在欧洲启蒙思想的指引下进行的。奥尔梅多却偏偏要用印加王和阿兹特克酋长来象征独立的美洲,这正表明克里奥约人要和宗主国分道扬镳而成为祖国的合法主人。有些评论家认为印加王的出现冲淡了“解放者”的伟大形象,其实这正表明诗人用心良苦。应当指出,这种印第安主义并不是奥尔梅多个人的天才发明,而是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集体创造,是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的。他们正是通过这种印第安主义来标榜自己属于新的国家、新的民族,从而使克里奥约人和西班牙殖民者划清了界限,使他们“本土化”,使他们成为独立后的美洲的合法主人。

        玻利瓦尔本人也承认诗人奔放的灵感,他在写给奥尔梅多的信中说:“热带地区的全部热度,胡宁和阿亚库丘的全部火力,印加王曼科·卡帕克的全部雷霆,都无法在世人的心头引起更猛烈的火焰。……你用阿基里斯的战车——它从未在胡宁行驶过——炽烈的火星把大地燃烧。你把我变成朱庇特,把苏克雷变成玛斯,把马拉尔变成阿加麦农,把科尔多瓦变成阿基里斯……”正是这种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夸张使这首史诗成为多少年来脍炙人口的佳作,放射出灿烂的艺术光辉。

        《胡宁大捷》是一曲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颂歌。由于篇幅太长,长期以来,这首颂歌一直无汉译。现在翻译过来,与大家分享,更由衷地恳请学界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