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5月05日 星期三

    文学好书逆势上扬探秘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5月05日   06 版)

        某书展现场

        我们应该从阅读、评选、评论、研究等角度发现问题,形成对大众文学图书创作方面的要求,再反馈给写作者。

        文运与国运、文脉与国脉息息相关,新时代文艺创作应追求文学意识、时代意识、国家意志和读者意识的统一,追求重大历史主题叙事与文学叙事的融合。4月12日,“精品图书与全民阅读高端论坛”之——“文学艺术类优秀图书出版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主持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各文学艺术类出版社等单位的业内专家、学者、出版人参加了会议。

        文学艺术如何以精品赢得广大读者,是新时代提出的要求。与会专家和出版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如何出好书、如何培养作家等出版界关注的问题。新时代为中国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为繁荣创作提供了新的挑战,艺术家需要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做到心里有人民大众,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个性表达,才能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作品。

        本次会议以建设新时代“书香中国 美好生活”为目标,围绕精品图书与全民阅读的主要议题,交流探讨了文学艺术类图书出版的成功经验、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路径。

        读者意识和人民情怀

        各类作品纷至沓来,精品力作凤毛麟角,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多年来参与评选好书的总体感受,这是当下尴尬却真实的一个现状。

        “所有的问题出在写作生产创作的环节。面向大众需求、切合读者需要的创作势头动力不够,这是最根本的原因。”白烨提出,我们应该从阅读、评选、评论、研究等角度发现问题,形成对大众文学图书创作方面的要求,再反馈给写作者。但是很多作者具有一定阅历之后,会我行我素以惯有的思路创作。因此,有些作者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意愿,有些是没有能力,有些是无力去写这样的作品。

        白烨归结了大众化文学精品图书的三点基本要素。一是强烈的读者意识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写作是为了表达,表达志在交流,写作者心中要有读者,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是很多作者并不明确这一点,纯粹为艺术而艺术的写作,也无可厚非;但从总体上讲,要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品,心中必然要有读者。白烨以作家路遥等为例,谈到读者对作家的重要性。路遥曾多次讲到读者对他的意义,他说,作家虚假的声音也许能够瞒过评论家的耳朵,但是糊弄不了读者。他说只要读者不放弃我,我就会永远保持对创作的热情。柳青也是重视读者的典型;赵树理写作首先要想他的作品出来之后农民读者是不是喜欢、农民读者能不能看得懂、看了以后会不会有所收获。白烨说:“心中有读者也是心中有人民的一种体现,作家应该有人民情怀。所以我们首先要倡导作家应有读者意识和人民情怀。”二是现实主义精神的坚守和个性表达。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完成后很长时间发表不了的原因,是因为作品坚持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写法。当时正处在改革开放求新求变的时期,大家希望看到更新的作品,路遥的写法跟当时的思想是背离的。现在看来现实主义写法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传统,也是整个文化消费文学阅读中的关键要素。三是叙事和语言的民族化风格和创造性转化。在民族化风格上最值得关注的老作家是赵树理,他的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非常鲜明。陈彦的《装台》、王松的《暖夏》,也都带有很强烈的地域色彩和文化色彩。

        “我在人民大学教书,当代作家讲了很多,特别吸引学生的还是路遥。我觉得很奇怪,很多城市长大的孩子,没有农村的经历,但《平凡的世界》也特别吸引他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光炜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品具有时代特征。鲁迅、雨果、托尔斯泰……真正的大作家有时代性,同时也是超越了阶级和民族的。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孟繁华总结了自己对文学图书出版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文学基本是行动的文学,有了理论之后才有文学作品。比如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才有了白毛女、王贵、李香香。行动的文学是指文学生产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同步关系,脱离这个结构的文学几乎是不存在的。孟繁华赞同白烨所说文学应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行动的文学用现实主义创作,最后目的和诉求是建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构社会主义的文化空间。当下长篇小说优质资源有限,培养核心作者是出版社、也是所有文学机构的重要任务。作者是被发现的,就像生活是被作家发现的一样,作家是被出版社、被批评家发现的。批评家的文章和声音,是发现新人的线索和路径之一。

        精品出版战略

        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回款近九亿,比前年增长14%,利润达到1.92亿。怎样做到快速的增长,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一口气总结了七个方面。首先是下大力气抓好原创文学精品的出版。在原创文学方面,人文社要求编发人员要做到三点:用市场的规则争取版权;坚持精品原则,追求品质而非品种;做好营销发行。其次是下大力气抓好主题出版工作。王树增的战争系列、《红星照耀中国》、“新中国七十年七十部优秀长篇小说典藏”等,力争做到既叫好又叫座,实现双效统一。第三是做好顶级类型文学出版,做好大文学出版。人文社推出了江南的《九州缥缈录》《龙族》新版、猫腻的《择天记》系列等。这些作品扩大了人文社在年轻读者中的影响,增加了出版社的朝气和活力。第四是激活既有出版资源,整合新的出版资源,建设资源型大社。第五是坚持精品,追求畅销。第六是做足营销,用营销推动销售。第七是重视销售,让好书有好的销量。

        “在图书品质上坚持精品战略,从读者接受角度而言追求畅销,让精品为更多的读者接受,这应该是出版人的高尚追求。”臧永清说,《红星照耀中国》的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朗读者系列”发行超过了300万册,“白茶漫画”系列、“庆余年”系列等超过了100万册,《北鸢》《芳华》《群山之巅》《应物兄》等纯文学作品也成了畅销书,莫言的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从去年8月份上市到现在,发行量已经超过了80万册。

        人文社一直特别重视营销宣传工作,在品牌营销方面,比如推出“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请名家为读者讲书;2020年疫情期间,人文社策划制作了“云游大家故居系列”视频节目,4月份,“文学大家说”视频节目上线,成功积累了一批营销案例。

        2019年,作家出版社的销售收入达三个亿,利润在4000多万。虽然2020年遭受了疫情的影响,销售收入仍保持平稳,利润增长了4.2%。2021年预计增长幅度达7%。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说:“作家出版社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下,成立了选题论证小组,制定关于双效原创文学精品的实施方案,论证的标准就是‘三精’,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品是不是达到了我们所要求的‘三精’标准,市场怎么样?评论家看了怎么说?我们请评论家积极参与到作家出版社的精品培育当中。”路英勇说,文学出版不能光看市场,也要出精品。另外,作家社在维护作家友情方面也付出了很多精力,既要团结优秀的作者,出版人还要有责任感和崇高的理想。把出精品的意识和文化责任结合起来,才能发掘出好的文学作品并推荐给广大读者,这也是全民阅读的意义所在。

        好的原创作品具有特别强大健旺的生命力。以十月文艺出版社的两部基业长青式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为例,2015年由于同名电视剧的推动,《平凡的世界》三卷本及普及本累计发行过了400万册,2016年也有300万册以上;而《穆斯林的葬礼》每年的销售量都稳定在40万册左右,这两本书的利润,使十月文艺出版社在开卷数据上、在中国当代小说这一门类上居于全国前列。

        关于如何增强文艺原创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的建议是,一是文学的创作与出版,要坚持以原创为基石、为根本。“我们的出版理念是以出版的高度追逐这个时代思想的高度和文学的高度。”韩敬群说,所谓思想的高度和文学的高度其实就是原创的高度。二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文学作品的创作与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通力协作。比如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主导下,北京出版集团整合旗下的重要文学品牌如《十月》杂志、十月文艺出版社等资源延伸扩大,成立了十月文学院,还将每年的10月定为“十月文学月”,这样的举措对于增强原创文学力都是有推动作用的。三是着重原创资源的立体开发。一个好的作家、一部好的作品其实就是一个好的IP,可以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做出规模效应。一家文学出版社,一个好的文学编辑,换个角度看,其实也可以是一个作家的经纪人,有责任也应该有能力,帮助作家将文学资源转换成影视资源以及其他各种载体的开发形式。这方面的工作如果取得突破性成效,会帮助作家坚定于创作高品质原创文学作品。四是要重视对文学期刊的政策扶持。文学期刊是文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对于原创文学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大众精品图书出版之问

        出版行业是以内容为基础的行业,靠内容驱动市场,新鲜的内容不仅为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为未来注入了希望。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蒋艳平提出,当前大众精品出版存在的问题是:2020年,大众图书新书品种规模有17万余种,品种规模较2019年同比下降了近12%。不仅品种数在下降,新书对整体市场的贡献也在不断下降;无论是新书码洋还是新书册数,在整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均越来越小,新书码洋贡献率(指当年出版的新书占当年市场销售码洋的比率)在2000年能够占到30%以上,在2015年下降到20%以下,2020年进一步下降至13.82%。此外,从畅销书榜也能看出,新书的影响力在不断减弱,进入三大榜前10名的新书越来越少,新书的驱动力以及内容供应的有效性在下降。

        蒋艳平提到,文学类图书的核心短板在于:没有很好地识别人群需求和场景,同时面临来自竞争品的巨大挑战。“阅读文学类图书的底层动机有提升专业、满足兴趣爱好、娱乐、社交和情感共鸣等。专家和专业人士需要提升专业,内容上需要具有严肃性、稳定性、可留存性,适合深度阅读,能够提升专家们的专业度或学术能力,例如严肃文学作品。而粉丝/爱好者则是基于个人兴趣在闲暇时间选择某一类图书,如侦探小说、外国文学、古典文学等,内容选择上偏个人阅读喜好,他们是该类图书最为稳定的一类人群,能做到持续性消费。”蒋艳平说,出版社需要区分这本书与同类书有什么不同,能带来什么新的体验,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出版,并在营销上做到精准投放。文学出版成为小范围内的自娱自乐是影响文学图书被大众接受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作家、出版社编辑已经形成一个小圈子,尤其是一个特定年龄层的小圈子。这个小圈子里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评价体系,与大众尤其是年轻人脱节,已经无法感知大众的喜怒哀乐。而共鸣的人群越大,目标受众人数就越多,图书就可能销售越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