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4月21日 星期三

    王松《暖夏》谱写新时代乡村新篇章

    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4月21日   06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王松的创作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或者说新的境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近日举行的王松长篇小说《暖夏》研讨会,对王松的创作予以高度评价。他说,王松能够把讲故事的能力,汇聚和凝聚为一个巨大的、有相当规模的艺术作品,既有对人间生活的广博把握,又有从历史、从时代所提炼出来的精神结构和方向。这些从《烟火》,特别是从《暖夏》中已经可以比较明确和强烈地感受出来。

        李敬泽认为,在脱贫攻坚题材的小说中,《暖夏》是非常突出的,把作品放在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乡村书写中看,能够看到一种新的力量或者一种新的方向感正在产生。“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对于生活、包括对于乡村的认识也有了非常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深刻地影响着这个时代小说的思维。这种影响绝不仅仅止于王松的作品,很可能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乡村写作新的方向和新的力量。”李敬泽说。

        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取得决胜的一年,《暖夏》是脱贫攻坚文学创作中非常优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的一个重要成果,作品不仅书写了物质层面的脱贫,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满的时代生活,坚韧的人性精神和独特的叙事魅力,受到广泛关注。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说,作家出版社一直关注反映时代的作品,把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放在重要位置。《暖夏》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乡村书写,提供了新的经验。

        白烨、孟繁华等文学评论家对作品予以充分肯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暖夏》立足于脱贫攻坚,又超越了脱贫攻坚,在某种意义上是乡村写作的一种新突破、新进取,具有丰富和浑厚的底蕴。小说以一种好看的故事来表现乡村的变化,它不仅仅写到脱贫,还涉及到乡村治理、乡村的体制的建设、探索和发展。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孟繁华认为,从文学创作独特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切入,《暖夏》在同类型、同题材作品中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是很高的。百年中国文学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文学的发展过程都不一样,是一个逆向型的发展过程,都是先有了某种理论、某种社会实践,然后才有了某些作品。当脱贫攻坚成为国家整体战略一部分的时候,也才有了脱贫攻坚的文学作品,这种文学发展是中国特色,是中国特有的文学精神。《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暖夏》是一部写得地道、读来筋道的作品。他从特殊的典型环境、文化、作家自身经历等几重阅读层面上,充分肯定了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研讨会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协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