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

    酒事江湖52

    人生酒趣

    贺仲明 主持:丁帆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3月31日   03 版)

        我的酒量不大,没有跟人拼酒的胆量;也不善言辞,也就少有劝人喝酒的趣事。但不管怎么说,年龄到这里,喝酒的历史也不算短了。而且,在求学和工作过程中,在湘、苏、鲁、粤四个地方都有不短的生活,也见识过一些喝酒场合。回顾多年的喝酒历史,认真想想,感觉喝酒最重要的还是一个“趣”字。那些最美好的喝酒场景都在于富有情趣,而一些无趣的喝酒则让人感到寡味。

        有趣的喝酒自然是朋友之间。印象最深的是在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时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爱喝酒,私下里还成立了一个“喝酒协会”。我虽然酒量一般,但也是其中老资格的成员。这主要是因为我属于大龄同学,喝酒也比较爽快,再一个也因为我提前攻博,宿舍比较宽松,有可以喝酒的场所。

        我读博士的第一年,正是硕士同学临近毕业时,时间比较自由,喝酒的时候就比较多。基本上每个周末就要活动一次。当然学生喝的多是便宜酒,但便宜并不意味着酒不好。记得我们喝得最多的是一种叫分金亭的酒,三块多一瓶,但是酒的品质很不错,只是包装普通。后来有同学从老家带来一些没有外包装的五醍浆酒,就算是难得的“高档酒”了,要珍惜着慢慢喝。下酒菜更是简单,最常见的是校门口摆摊卖的小螺蛳,几毛钱一碗,又香又辣,很适合下酒。还有各种花生米和盐水毛豆。最高级的是泡椒凤爪,但因为价格比较高,吃的次数不多。

        酒一打开,马上就分倒各人的酒碗中。因为酒少人多,每人也就三两左右,没有多的,也就肯定没人喝醉。不过喝酒的过程却相当热闹。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因此,轮换着采用各地喝酒的风俗,如猜拳、猜谜等等。各种大呼小叫,让路过的人不知道我们到底喝了多少酒。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寒假有同学从老家带来几只叫做“蛏”的干海鲜。说实话,到今天我也不知道这海鲜究竟长什么样子。因为我当时的任务是负责借炊具,然后就等着吃了。负责做菜的同学在一个煤油炉上,用半个脸盆大的铝盒把海鲜煮熟,然后在大家一片急不可耐的催促声中,将盒子端上桌。还没有半分钟,就完全没有内容,只剩下半盆汤,而且很快,汤也见底了。海鲜吃完了,有人问究竟什么味道,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说得上来。而这时候,酒还没开始呢。最后,只好去再买来两包花生米,才算把酒喝掉。

        同学们毕业后各奔东西,都有工作忙,一起聚的机会自然就少了,只有一两个同学,单位靠得近,可以偶尔聚聚。酒菜比上学时好了一些,但也不讲究。经常是周末下班后,买点熟食,两三个人一瓶酒,一边喝,一边漫无边际地聊,最后半醉,就自然散了。

        同学间的这种喝酒,丝毫没有讲究,心态也完全放松。尽管喝酒的地方局促,酒菜低档,但心情却是无比的愉悦。究其根本,是其中深含着朋友间的友情,相互的理解和信任。这种情谊使酒场充满着轻松愉快的趣味,酒也变得更加香甜,容易下肚。往往是一句“干了”,半杯酒就倒进嘴里,也不会让人头晕、昏醉。这样的喝酒,最是开心,也最让人难以忘记的。

        大脑中存有不少朋友间喝酒的愉快记忆,但也有一些不那么有趣的场景。这就是喝应酬酒,特别是有官场色彩的喝酒。印象最深的是在山东时。山东人热情好客,喝酒也爽快。虽然山东喝酒规矩之多在全国出名,喝酒的过程也确实有点繁琐,但这并不影响朋友间喝酒的氛围。与山东朋友聚会,能够从礼节中感受到儒雅,在客气中体会到真诚,让人贴心和感动。

        只是当这些喝酒规矩加入一些别的色彩,就有了让人不舒服的感觉。首先是按照地位和年龄排座次,每个人的位置绝对不能坐乱,否则会被人白眼,认为你不懂礼数;然后就是敬酒。跟排座一样的次序,从最大的领导开始敬,然后次大的领导……每个人敬酒前都要说上几句场面话。一个一个来,喝一口停一会。领导敬完酒,就是群众向领导敬酒,最后是各人之间互相敬。这样一个环节下来,一顿普通的中午工作餐,吃下来往往得一两个钟头。我本来有午间小憩的习惯,如此场景自然没办法做到,结果整个下午都只能昏头昏脑。

        记忆最深的是一次元旦前后。由于是年终,最主要领导一开始就发表了一番工作感言,感谢和期待之类。上行下效,如此下来,整个吃饭过程就变成了每个人表态的场合。各种夸张的热情和客套充斥于耳,让我如坐针毡、度秒如年。更可叹的是我这人一向脸薄,碍于场面,还不得不强迫自己也加入到这合唱队伍中。让我事后懊恼、惭愧了半天。

        经历了这次事件,我就下决心再不吃这种“工作餐”了。以后参加活动,哪怕结束时间已经早过了饭点,我也要找个借口离开。我坐在街头地摊上,一边吃着面条,啃着烧饼,一边庆幸自己逃脱了那种四处找人碰杯的尴尬。

        有句话叫做喝酒见性情。我的这种以“趣味”为标准的喝酒喜好,无疑是源于我比较僻静的性情。事实上,也肯定有人与我相反,更喜欢那种喧闹的应酬酒,人少了反而会觉得冷清无聊。各人的性情不同,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我而言,还是始终怀念那些自由自在的喝酒时光,更经常期待着知心好友的到来,重温一下古人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意境,或者是寻找那种“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洒脱和自在。只是这种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活理想,在今天的都市中已经很难实现,成为越来越奢侈的梦想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