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北京传》《故宫六百年》:邱华栋祝勇的“文学反哺”

    北京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故宫恰恰是这个城市里不变的成分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3月17日   02 版)

        本报讯 3月13日,作家邱华栋、祝勇相聚在北京雍和书庭,和读者分享《北京传》《故宫六百年》的创作,就如何书写北京、重新梳理北京这部大书以及深入认识这座古老宏伟的城市表达各自观点。活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小众书坊联合主办。

        从春秋战国到金元明清,再到近现代以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里作为现代化的世界大都市的形成,这一雄伟的历史进程和时间的铸造,使北京成为人类文明的杰作。

        如何用二十多万字的篇幅,脉络清晰地讲清楚北京三千多年的历史,对作家是极大的考验。“作为一个新北京人,我对北京一直充满了好奇和热爱,那么,给这座伟大的城市写一本‘传记’,也是我自己的小心愿。”不过邱华栋仍然坦诚写《北京传》有压力。在阅读了大量关于北京的书写和材料以后,他决定写“新北京”,一是自己对“新北京”的认识比较充分,二是很多书更多的是写北京这个“舞台”上的人和事,但对“舞台”本身不太关注。“我一下豁然开朗,三千年的舞台怎么变化的,北京作为一个生命体,三千年前在哪个点、空间有多大、它是怎么样在大地上像地基、像植物生命体慢慢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成现在这个样子,我特别感兴趣。”

        《北京传》结合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梳理出这座伟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全景观。这是作家个人的城市观察,又是一座伟大城市的个人记忆。邱华栋用“做减法”的方式完成了《北京传》,先形成时间和空间的架构,再确定主章和副章的结构。《北京传》要站在今天看待三千年时间轴的变化,所以书中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写最近七十年的北京变化。《北京传》既要打通古今,也要厚今薄古。“我读历史小说的时候特别注意看待历史要用今天的眼光,写小说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寻找历史中人物的声音。”邱华栋说。

        谈到《故宫六百年》,祝勇说写作此书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故宫工作。2011年,祝勇进入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要写紫禁城,这个念头他在心里盘桓了许多年。“我每天跟故宫朝夕相处,在我眼里故宫也是一个生命体。离它特别近,就能感受到它的气息。”祝勇原先以散文创作为主,后来才进入故宫工作,所以他看故宫的眼光、心态和其他研究故宫的专家不太一样,他站在与许多人不同的角度感受曾经在故宫里生活的人的命运和情感,“这时候再去体会故宫、体会历史、体会个人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作家的视角、作为体验者的视角会发生变化。”

        祝勇认为,《故宫六百年》和《北京传》既是统一的又是两极,北京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生命生长体渐变的过程,而故宫恰恰是这个城市里不变的成分。伟大的城市要有变化,也要有不变。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也是北京人乃至中国人不断探索理想城市的过程。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