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在这个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所有这些科技突破都在侵害我们个人空间的世界上,我们彼此之间,甚至在家庭内部的关系上,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人爱人的本质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石黑一雄
六十六岁的英国大作家石黑一雄(KazuoIshiguro,右图)上周推出了获得诺贝尔奖以来的首本长篇小说。
《克拉拉与太阳》(KlaraandtheSun)3月2日上市。上海译文出版社同日出版了此书厚近四百页的中译本。
小说的动词时态是过去式,故事发生在美国某地,主人公和叙事者乃新款太阳能机友(AF)克拉拉。她是个机器女孩,挂着完美朋友的标签,在橱窗里招徕顾客,等着有人买下她,带她进入某个人类家庭,用她严密运行的学习能力和同情心,陪伴和保护孤独的小孩。
十四岁少女乔茜选中了克拉拉。机友渐渐知道,乔茜得了重病。
借着克拉拉的眼睛,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这样的新兴技术,已经改变和分裂了社会。有钱人家的子弟大部分都是孤独的。他们不用亲自上学,而是用一种克拉拉称为“矩形板”的设备,接受屏幕里的教师辅导。同学之间通过定期的社交会议产生物理互动。同时,儿童分成“提升了的”和“没提升的”,也就是经过基因拔苗的和未经基因拔苗的。通过技术手段,只是先给一部分家境富裕的小朋友拔苗而助长。拔苗童在一起的时候,自然会排斥未拔苗童,也会欺辱同样被他们视为异类的机友。乔茜是拔过苗的,她青梅竹马的朋友里克则无缘提升。这少年虽然有才,却似乎注定要作为被遗弃的大众而沉沦底层。他母亲于是打算借用别人家的机友给儿子补课。
“我们原本计划让里克和其他那些聪明孩子一样接受家教,听屏幕里的教授们讲课。可是,当然咯,不说你大概也知道,这事儿变得难办了。然后,我们就走到了今天。”里克妈对克拉拉说,“虽说里克从没有接受过提升,他的面前还是摆着一个不错的选择的。阿特拉斯·布鲁金斯会接收少数未提升的学生。他们是唯一一所还愿意这么做的正规大学。他们有理念有信仰,谢天谢地。如今,每年只有区区几个这样的名额,因此竞争自然是非常残酷。可里克很聪明,如果他能全力以赴,或许再得到一点专家的点拨——那种我给不了他的点拨——他还是很有机会的。哦,是的,你有,亲爱的!别摇头!不过长话短说:我们找不到适合他的屏幕家教。他们要么加入了TWE,而TWE禁止会员接收未提升的学生;要么就是漫天要价的强盗,而那样的价钱我们当然是出不起的。可就在这时,我们听说你进了我们邻居家的门,然后我就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宋佥译文)
由于技术进步,机器已经开始大量取代人工。已经离异的乔父从前是工程师,后来遭到替补下岗。他反倒认为坏事变好事,从此可以做真正的自己。从对话中我们听出,他好像参加了什么白人民间武装组织,淘换了很多武器,疑似搞法西斯主义,准备跟别的“种类”死磕。
取代是普遍的焦虑。机器之间也不例外。
克拉拉还没卖出去的时候,曾在商店里看到一些老款机友,带着各自照料的小孩走来走去。她在老机友眼中看出了恐惧,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很快就会被她这样的新款取代。
石黑从不写太欢快或太悲观的小说。在这部温和的新作里,克拉拉平静地履行着爱乔茜的职责,甚至在她明白乔母要求她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乔茜一死,她就将取代乔茜,给乔母做女儿——之后,也是如此。
但是最后,在忧伤但不乏温情的结尾,克拉拉坐进了堆场,总结了自己为乔茜尽职尽责的一生。
石黑本来打算写一部给五六岁幼童看的绘本,书里的克拉拉只是一个洋娃娃。但在女儿石黑直美的反对下——这会吓着小朋友的,爸爸——他最终写出了一部成人小说。
在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采访时,石黑说,他无意预测未来,克拉拉的故事只是为了观照现在。
“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我是说,在这个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所有这些科技突破都在侵害我们个人空间的世界上,我们彼此之间,甚至在家庭内部的关系上,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人爱人的本质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会不会因为对个体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而真的开始彼此另眼相看?”他说。
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于日本长崎,母亲静子是原子弹轰炸的幸存者,2019年去世,享耆寿九十三岁。《克拉拉与太阳》就是题献给她的。
石黑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给出的授奖理由是:“在具有强大感情力量的小说中,就人与世界的关系,暴露出了我们虚幻感觉下的那方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