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

    唐人裴铏《传奇》中的名篇《聂隐娘》被搬上荧屏,颇受观众欢迎。评论者就是否符合原著褒贬不一,其实这一点并不重要。文艺作品,编导们难免匠心独运。那么,为什么唐人裴铏会创作出《聂隐娘》这样离奇的故事呢?

    《聂隐娘》的传奇故事是如何诞生的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3月03日   12 版)

     

        在大众印象里,佛教向来教导慈悲为怀,怎么一位出家的“乞食尼”会成为刺客聂隐娘的师父呢?这位乞食尼传授给聂隐娘的为何大多是道家所擅长的剑术呢?为什么聂隐娘的那些法术高度类似《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法术呢?

        所有这些疑问,都要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去寻找答案。

        西天诸神入华

        中国历史有悠久的侠客传统,不过《史记》中的豫让、聂政、荆轲等侠客,都是五尺男儿。女性侠客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大约始于魏晋时代。干宝的《搜神记》中有一个叫李寄的女子,智杀大蛇,为民除害。《吴越春秋》中的越女熟悉剑术,敢与白猿公比剑,已然是聂隐娘之类唐代侠女形象的雏形了。可是,剑侠也罢,女仙也罢,其手段都还比较平常。即便在神话渊薮《山海经》中,神仙们也不过仅仅是有异人之相、升天之功、长生之术;九天玄女帮助黄帝大败蚩尤,也只是使用战法而已。至于后世那些神奇炫目的魔术,超自然力的剑术、道术、法术,则比较少见。侠客们之所以获得令人眼花缭乱、不可思议的法术,是西天诸神入华的结果,是佛教和其他宗教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佛教在两汉之际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到了东汉末年,大批有着雅利安血统的大月氏人涌入京都洛阳,建立佛寺的同时带来了印度的贵霜文化,影响了皇室和贵族们的世俗生活。史称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之贵戚,皆竞相为之。

        佛教入华之初,所行的便是亲近、模仿“道家路线”。翻译佛典,用老庄经典“格义”;造佛像,老子与释迦牟尼共处,即所谓“仙佛模式”。中土有人写了一部《老子化胡经》,谓老子出关西行,至于天竺,收释迦牟尼为徒,宣称道与佛为师徒关系。佛教徒也刻意模糊自己与道教的界限,以此作为进入中土的方便法门。因此,汉末三国时期,普通大众所理解的“佛”只是神仙的一种,《四十二章经》中说,“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现在多数观点认为,传世的《四十二章经》为三国时期吴国所译)。

        为宣传佛教威力,佛教徒翻译了许多佛本生故事,也创作了大量的灵验故事。比如“观世音灵验记”之类,在东晋南朝时期已大行其道,传之于口,笔之于书。灵验故事主要是为了证明佛教的法力,讲述一些虔诚信徒逢凶化吉、被超自然力拯救的事件;同时,也大力渲染烘托了那些具有神奇法术力量的得道僧人。比如敦煌文书《佛图澄所化经》,特别记载了一位神奇大士的功力与法术。这份《佛图澄所化经》名为佛经,内容上则带有更多的道教色彩,使用“泰山遣鬼兵”“急急通读,如律令令”等典型的道教用语,而传教的主角,却是大名鼎鼎的佛教高僧佛图澄。

        高僧佛图澄

        佛图澄(232—348年),西域龟兹国人,据说九岁在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出家,活了一百多岁。310年,佛图澄来到洛阳,恰逢西晋末年大乱之世,他先是隐居,后来为十六国后赵石勒、石虎政权效力。以往的帝王多从个人信仰出发而崇佛,佛图澄在后赵被奉为“国师”,使得佛教信仰成为国家意志。

        佛图澄的影响力首先得益于神通广大,其咒术、预言、法物都具有灵异能力。他能役使鬼神,能呼风唤雨,大旱之年用法术令龙王显灵,普降大雨,使方圆数千里获得大丰收。《西游记》中孙悟空请龙王降雨的本事,就源出于此。

        佛图澄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提出警告,以做好防备。这与聂隐娘早就知道精精儿、空空儿会来报仇,提前让刘昌裔做准备异曲同工。不过佛图澄的特异之处是,他以麻油杂胭脂涂于手掌,千里外发生之事,皆能了如指掌。佛图澄还可以口念咒语,起死回生。后赵石虎的儿子就是死后两天被他念咒救活的。他的这种特异功能招致许多信徒的追随,向他学道的门徒常有数百人。聂隐娘则是被乞食尼主动窃去传艺的,同门受教的还有另外两位少女,作者这样的处理比主动追随高僧学道更显传奇色彩。

        在唐代,佛图澄在民众中仍有广泛的影响力。敦煌初唐洞窟第323窟北壁,就是一组描述佛图澄神奇法力的壁画。其中一幅画中,后赵国君石虎坐在胡床上,佛图澄在施法术,手托一团乌云,飘然向前。壁画表现的故事是,有一天,佛图澄陪石虎在襄城(今河北邢台)喝酒,突然说,“不好,幽州城起火了”。他索要了一杯酒,向幽州城方向洒去。稍后,他笑着说,“火已被扑灭了”。大家将信将疑。不久幽州果然派使者来报,某日某时,城内突然起火,恰好从西南方向飘来黑云,降大雨灭火,雨中还能闻到酒味。这种法术从《西游记》孙悟空的手段中也能略见一二。

        传说佛图澄身上有一个大孔,可看到内脏,平时用帛塞住,晚上读经时,将帛取掉,光照一室。斋日,他来到河边,将肠掏出,用水清洗后再放回腹中,是为“佛图澄河边洗肠”。聂隐娘的师父乞食尼在放她回家前,对她说:“我为你打开后脑勺,把匕首藏进去,要用就抽出来。”你看,是不是类似佛图澄的手段!

        可以说,聂隐娘及其师父的道术多多少少受到了佛图澄故事的影响,而佛图澄的形象也确实与乞食尼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佛门中人,却都迹近道家;道术诡谲,仿佛是孙悟空的雏形。聂隐娘的身份经历与佛图澄类似,都是在与官府打交道,为官家服务。佛图澄闻铃解义,预言事变,能算出石勒某年某月当死。因为他长期同皇室成员来往,对宫廷争斗有所预测,被附会成先知先觉。聂隐娘与节度使关系密切。为了保护刘昌裔,聂隐娘大战精精儿和空空儿。

        聂隐娘战精精儿,是一红一白二幡在打斗。精精儿战败,被药水化为乌有。聂隐娘战空空儿就不一样了。空空儿本事高强,聂隐娘没有必胜之把握。她让刘昌裔拥衾在床,用“于阗玉”(这也是丝绸之路上传来的)护持着,而聂隐娘本人怎么办?她说:“我会变成一只小蚊虫,潜入你腹中等待时机。”刘昌裔按她所说的办法做了。到了三更,刘昌裔闭着眼睛,却没睡着,听到脖子上“砰”的一声,声音很大。聂隐娘从刘昌裔口中跳出。你看这些情节,多么像齐天大圣的作为啊!

        先秦以降,剑侠的形象一般注重忠诚、侠义的精神,以男性为主。但从晋唐以来,就逐渐以神妙的法术、奇谲的修为示人,由于故事的重心从复仇的力量与道义,逐渐转化为神妙的道术和机变,女性侠客的形象逐渐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盛行起来。到了宋代以后,剑侠已经被定格为“非常人”,具有“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的神秘能量。后世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作品,把这类法术的故事渲染得神乎其神、引人入胜。但从根源上说,这些神佛故事的渊源都与西天诸神佛入华以及本土游侠文化交光互影、融合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摘自《文明的边疆:从远古到近世》,张国刚著,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12月第一版,定价:69.00元)

        (本版文字由燕婵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