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

    大人物

    次女控诉大作家阿莫斯·奥兹长期虐待

    长女老幺为《爱与黑暗的故事》作者辩护

    本报记者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3月03日   04 版)

        南非演员蒂索·姆贝杜在《地下铁道》中扮演主人公——在苦难、战斗和逃亡中不断成长的青年女奴科拉

        加利娅·奥兹摄影埃里克·苏尔坦

        集体农场时代的阿莫斯·奥兹

        《伪装成爱的东西》

        不只是一时的失控,也不只是隔三差五抽一记耳光,而是一以贯之、施虐狂般的伤害。我的罪行就是我这个人,所以惩罚永不停止

        ——加利娅·奥兹

        已故以色列大作家阿莫斯·奥兹(AmosOz)的次女加利娅(GaliaOz)出书,控诉父亲生前虐待。

        这本希伯来文自传《伪装成爱的东西》震动了以色列文坛,也给奥兹的盛名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我的童年,我父亲打我,骂我,羞辱我。”加利娅·奥兹在书里写道,“暴力是创造性的:他把我从家里拖出去,扔到门外。他骂我是垃圾。不只是一时的失控,也不只是隔三差五抽一记耳光,而是一以贯之、施虐狂般的伤害。我的罪行就是我这个人,所以惩罚永不停止。他需要确信我会崩溃。”

        她说,这样的虐待一直持续到2018年父亲去世。

        加利娅的大姐法尼娅·奥兹-扎尔茨贝格尔(FaniaOz-Salz⁃berger)随后借推特发声,说妹妹七年前就和家人断绝了关系。“加利娅的痛苦看来是真实的,让人心碎。但我们的记忆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她代表母亲尼莉和小弟丹尼尔(DanielOz)说。

        她宣称,奥兹是个好父亲,临终时还做过努力,想与小女儿和解。未果死去。

        丹尼尔表达了对二姐的同情,并说:“我父亲不是天使,而只是人。但他是我有幸结识的最好的人。”

        然而,加利娅写道:“他们恐惧而与世隔绝,如同犯罪家庭,精明地保守着自己的秘密。”

        五十六岁的加利娅是获奖儿童作家和纪录片导演。六十岁的法尼娅是历史学家和海法大学教授。四十三岁的丹尼尔是音乐家和诗人。姐弟三个都出生在胡尔达集体农场。

        胡尔达是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的众多基布茨之一。他们的父亲十四岁就当了社员,在这里成长,结婚,生养,写作,年近半百才举家离开。

        “我生在一个标准和文化

        都非常暴力和压迫的世界。”加利娅上周二告诉以色列广播公司,“任何针对我们的暴力、恐吓手段或恐怖,我们都习惯于立刻——几乎是转瞬之间——就抹掉它的一切体现。如果有淤青,我会用长衬衣遮住。”

        根据规定,农场子弟不能与父母同住,而是睡在专门的儿童集体宿舍,每天只有几个小时见到亲人。

        但就这几个小时,对父母“也显得太多。‘这不是你家。’他们说,‘回儿童屋去。’他们忽视我的程度,已经超过了在当时就成问题的集体住宿规定”。加利娅·奥兹写道。

        连日来,西方国家社交网站上的希伯来语用户不断为此事引用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宁娜》开篇写下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周扬、谢素台译文)

        加利娅自传的书名《伪装成爱的东西》显然有意模仿了父亲大名鼎鼎的自传《爱与黑暗的故事》。

        奥兹原姓克劳斯纳,十二岁那年,母亲自杀身亡。他暗恨不忠的父亲,于是,“我尤其通过改姓的方式来灭掉他”——在希伯来语中,“奥兹”的意思是“力量”。

        奥兹也在胡尔达下葬。中华读书报当时报道了他的葬礼。

        他和大女儿较为亲密,甚至联名写书。钟志清译奥兹父女合著《犹太人与词语》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于2019年。

        今年2月号的《读书》杂志还发表了钟志清的文章《女人与词语:奥兹父女对犹太传统的重释》。

        当然,所有这些“父女”,指的都是阿莫斯和法尼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