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内容以苏青所从事的科学普及工作为主,涵盖党的建设、科技扶贫、编辑出版、书评影评、人生感悟、旅游札记、时令节气、社会事务、生活记录等方方面面,彰显了作者广阔的观察社会的视野及写作涉猎范围。据苏青介绍,书中所有内容均源自于他在《科普时报》所主持的“青诗白话”栏目已发表过的文章。每篇文章中或是用一首或多首诗词进行述评,或是夹杂对联、谜语予以概括,风格独特,自成一体,是一部科学和文艺相融合之作。
我与苏青相识于2007年1月。那时,我与他及科技新闻界、科技期刊界的同仁一道,依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和科技导报社,共同组织实施由时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倡导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项目。该项目把发表于国内学术期刊的原创学术论文中的最新科学发现、最新研究成果提炼成科技新闻,以召开媒体记者见面会的形式对外发布,通过大众媒体向公众广为宣传,第一时间向社会披露,让科技与公众更加亲近。
苏青为博士、研究员,本科和研究生先后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又有在美国加州州立北岭大学做访问学者的经历,属典型的学者型业务干部,其时正任科技导报社副社长、副主编,主持《科技导报》杂志日常编辑出版业务工作。因此,我们的合作真正做到了优势互补,他负责组织征集、遴选科技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和时任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的徐九武同志负责轮流主持媒体记者见面会。“见面会”每月举办一次,持续了3年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入选《大众科技报》组织评选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我们的合作非常愉快,我由此也领略了苏青审稿的慧眼、灼见,处事的认真、严谨,感受到他敬长的谦逊、低调,待人的真诚、随和,目睹了他写作的勤奋、高效,文字的平实、优雅。
苏青所学专业是工科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乃典型理工男,然而他酷爱文学,勤于创作,至今已发表诗歌、散文、杂文、通讯、随笔等文学作品150余万字。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当选首届“科学传播人”奖“科学传播年度人物”的荣誉。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和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都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并整理发表,本书汇集的87篇“青诗白话”栏目文章就是最好的见证。
诗以言志,贵在思想。苏青的文章善于紧跟时事,追踪当下公众关心的话题做评论,思考独立,见解独到。针对公众关注的前几年北京雾霾严重问题,他写下了《山清水秀民向往》一文,梳理了北京风沙、雾霾历史,颂扬了党和政府治理雾霾的坚强决心。《莫轻自然微扰动》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科普文章,苏青通过普及“蝴蝶效应”科学知识,继而指出:“当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某一个涉及社会敏感问题的偶发事件,如果处置不及时、应对不恰当,或民众情绪疏导不到位,都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造成社会动荡。”忧患情怀,赤子之心,苍天可鉴。
见物成文,笔走龙蛇。苏青的文章取材广泛,信手拈来。银杏是北方常见树种,人们大多视若无睹,苏青却独具慧眼,发现同一片银杏树林,有的满树绿叶葱郁,有的枝叶衰残枯黄。他在《容颜衰失为果丰》一文中写道:“抵近细察,见枯黄衰残者皆为雌树,但见果实满枝,金黄密实,方悟知乃雌树竭奉养分滋润满树果实劳累所致。”由此他联想到:“植物尚如此,为人母更伟大。时逢慈母八十有三寿辰之际,触景生情,观银杏思母,深感育儿不易、慈爱无疆,谨赋诗一首,以贺母寿,以谢母恩:‘雌雄连株叶不同,雌已枯黄雄郁葱。谁知育子竭养分,容颜衰失为果丰。’”
苏青行文严谨,许多文章不仅讲述当下事情,还仔细研究、考证背后的数据或典故,让人受益良多。据《科普时报》先后负责“青诗白话”专栏的两位责任编辑陈启霞、于翔介绍,苏青是《科普时报》专栏作者中最勤奋的一位,每期按时交稿,从不拖延;他对每一篇文章都一丝不苟,有时会为文中一个词或一句话,反复推敲,几易其稿,力求准确无误、完美无憾。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他尽量请当事人过目确认;涉及不熟悉的科技专业问题,他都会请相关领域专家审核把关,以确保科学性、准确性,切实对读者负责。
最后要说的是,苏青著文,自成风格,每篇文章都有一两首原创的诗、词,或对联、谜语,谈天说地,娓娓道来,读起来轻松活泼,给向来比较严肃沉闷的报刊吹进了一缕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