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

    音乐尽头,文字兀自疯长

    汉嘉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2月03日   09 版)

        “沙沙生长”是民谣音乐人、诗人吴吞写在一张明信片上的话,当时收到明信片的郭小寒将这四字作为自己新书的书名,基本概括了中国当代民谣的发展——天然、蓬勃、顽强、自洽。某种意义上,这些源自民谣的文字也是从音乐以及作者与音乐有关的记忆中长出来的,表现形式有差别,精神气质异曲同工。

        做过文化记者的郭小寒曾采访过多位华语民谣、摇滚音乐人,写过乐评,策划过演出,担任民谣经纪人、创办艺术空间,甚至,还组过乐队。从乐迷,到民谣、摇滚音乐生态的近距离观察者,再到从业者,她的兴趣、经历决定了她对这个领域的了解程度与思考深度,而这些,在《沙沙生长》(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年9月版)中以感性的笔触呈现。如该书副标题“中国当代民谣走唱录”所示,这是一部动态记录近三十年间几代中国民谣代表性歌手(乐队)的成长、发展、起伏片段的作品,意在走进音乐人所思所想,通过他们的艺术理念、创作甘苦来解读作品中的别样意义,也反映他们在音乐之外、舞台幕后的喜怒哀乐。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中国民谣发展简史,莫不如说这是一份资深乐迷、深度从业者的个性化记录,从作者的见闻、视角,以个人情感投射与艺术理解,将状似散乱的诸多音乐人、一段段民谣往事、几番走心的感触编织在一起。

        在这些如跟拍纪录片般写实、具有画面感的文字记述中,可以读到成名已久的老狼、朴树、丁薇等音乐人的青春追忆,也能看到野孩子、马木尔这样带着强烈地域、民族色彩的民谣乐队的艰辛与追求,五条人、莫西子诗、程璧这一代新世纪到来后成长起来的音乐人在书中被归为“新生代城市新民谣”恰如其分,而对胡德夫、林生祥、林一峰等中国台湾、香港民谣音乐人的讲述,对读者或者乐迷来说或许有一些地理范畴的距离,但这所谓的距离很轻易就能被音乐本身、被作者代入感很强的表达抹平。郭小寒是乐迷,是身份多重的音乐从业者,但她首先是“中毒”至深的文艺青年,是爱乐的同时也醉心诗歌和童话的写作者。这使得这本书在信息量上未必有工具书似的检索功能,在人物、流派乃至编年的时间线上也不见得工整规范,但这是一份洋溢着诗意情怀与文学趣味的民谣记述文本,在这一点上,它与民谣这种音乐类型的文学性、人文情怀与面向现实又指向内心相当一致。其中“野火蔓延走江湖”那部分的《静水深流》(包含多幅纪实照片)《走江湖:当代民谣走唱启示录》两篇长文,最能体现这种特点,作者的在场感也最为强烈。

        与《沙沙生长》几乎同步问世的《生而摇滚》(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9月版)是郭小寒的另一本书,顾名思义,这本书的关键词是“摇滚”,其中收入关于新裤子、木马、刺猬、九连真人等十三支摇滚乐队的文章。有意思的是,这些乐队的资历、风格不一,难以归类,贯穿其中的关键词,则是《乐队的夏天》——他们都出自这档很受欢迎、影响力已超出乐队音乐范畴的网络综艺。从文章体例上,这本书与《沙沙生长》不乏暗合之处,但文字气质不太一样,《沙沙生长》像作者伸出自拍杆,自己也入画、偶尔旁白几句的记录视频,而《生而摇滚》更接近作者端着长焦镜头相对理性、清晰地拍摄这些摇滚乐队的台前幕后、音乐内外的点滴。倒不是说郭小寒对这些乐队和他们的作品不熟悉,而是,从她这些年的经历上,从她的语言和文字中流露的气息上,民谣或许更贴合她的内心。在《生而摇滚》的“后记”中,作者自称“二楼的乐评人”,这种距离感和身份认同既是她参加《乐队的夏天》录制时节目方界定的,但又何尝不是她自己想法的折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文提及的若干身份之外,郭小寒还是收听者众的播客节目“大内密谈”的常任主播,也是一些音乐题材视频节目的主持人,她的童话和诗也还在写,她对音乐和文学的欣赏、参与、感悟也还在进行中。一首歌、一张专辑或者一场演出,总有结束的时候,而音乐和音乐人的故事,要么值得反复品味,要么在变化中继续生长,郭小寒的写作,就是在音乐的尽头,任由记忆和情绪在心中自由滋生,以文字的形式,蔓延到纸上。希望也能延伸到读者和乐迷的心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