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1月27日 星期三

    关帝研究新力作,从人到神的梳理

    刘正平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1月27日   15 版)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为什么在中国社会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刘、关、张兄弟结义的情节和传说为什么会在华人世界流传不息?当我有幸拜读濮文起先生新著《关羽:从人到神》(商务印书馆2020年9月出版)一书时,豁然开解,有了新的认识。原因就在于:关帝信仰是中华民族追根认祖,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媒介。濮先生在书中说:“我们发现经久不衰的关帝崇拜,其信仰核心和精神实质,可以归纳为四个大字:‘护国佑民’”(该著第18页),关羽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这种精神光芒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纽带,无论是古代的“四民”(士农工商),还是隐秘的“江湖”世界,都能够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迅速团聚起来,相向而行,保境安民,护佑苍生。因此,我们说虽然文人的“江湖”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江湖,豪杰的江湖则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江湖,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江湖都认可关羽这个亦人亦神的人物,都奇妙地选择了桃花怒放的“桃源”和“桃园”,完成了交集。

        人们关于三国故事的信息主要来源于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也明白其中的三国人物故事“三分写实,七分虚构”的道理,但不免好奇真实的曹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真实的关羽又是怎样的?这需要学界花费不少精力来廓清三国故事中的迷雾,复原关羽这样家喻户晓的人物的本来面目。《关羽:从神到人》一书认为:“历史文本中的关羽是勇武的、忠义的、好谋的、骄矜的;此外,还有点好色,这才是客观真实的关羽。”(该著序第3页)这样的评价,读来无疑是比较真实的,对关羽性格中的缺陷毫不避讳,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之关羽研究的实录,体现了学术著作严谨求实的作风。

        当然,《关羽:从神到人》一书的写作本旨,在于梳理关羽从“人”到“神”演变的历史,以及关于从“人”变成“神”的内在特质、外部环境、历史机缘和民众心理等。我们从这部书中发现,完成这一过程,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旁及道教、佛教、民间宗教、帮会组织等,均参与了这一过程,关羽被塑造为“战神”“财神”“科举神”“治水神”“司法神”“送子神”“移民神”“会党神”等等,几乎涵盖了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在中国古代神谱里,恐怕无出其右,在世界神灵体系中,估计也找不出第二尊。关帝这位大神,留给我们的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关林”“关陵”“关墓”“关庙”这样的有形遗产遍布关羽的故乡和全国,碑记楹联、史学传记和诗词、戏曲、小说、弹词、宝卷、民间传说的描写,更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至于关帝信仰流传下来的祭祀文化,已经融入了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所以,要梳理清楚这么复杂的线索,需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分门别类,条分缕析,剖析源流,得出结论,殊非一日之功。濮文起先生的研究,建立在翔实的材料搜集和积累基础上,他曾主编《关帝文献汇编》(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1995年)、《关帝文献续编》(商务印书馆,2020年)。这是《关羽:由人到神》这本专著取得这样的成就的根本前提。

        关帝信仰是层累叠加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历代帝王的不断敕封,文人士大夫和民间社会的世代推崇,儒释道三教和民间宗教、会党组织的交互重构,塑造出了庙堂化、世俗化、世界化、普适性的关帝崇拜现象,明代一度将关庙崇为“武庙”,与“孔庙”并祀,这样多脸谱的关帝崇拜现象,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是关帝文化研究的学术意义所在。由此可见,濮文起先生《关羽:从人到神》无疑是目前关羽研究的集大成著作。作为文化体系中的关羽,其突出特点在于他是一位多脸谱的神灵,他的身上有佛教的、道教的、儒教的、民间宗教的、会党的神灵脸谱,如何将这么复杂的脸谱勾画清晰,又找到内在的逻辑,需要多种宗教的研究视野,又需要文学的、史学的、艺术的修养,这在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即可掌握关帝这尊神灵的所有信息,可谓关帝文化研究的新力作。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