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1月06日 星期三

    童书仿冒岂容横行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1月06日   20 版)

        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主编的《蝴蝶·豌豆花——中国经典童诗》推出不久,网上即出现同名图书,只是编者不是他,书的封面赫然写着“教育部指定”。如此情形并非个例,“大卫系列绘本”被仿冒成“哈利系列绘本”,“小熊宝宝”系列绘本被改头换面为“好习惯绘本”,而市场上与立体玩具书《好多好多的交通工具》相仿的童书,至少有6个版本……

        在童书市场,一旦某本书热卖,相应的仿冒书就会接踵而至。让不少出版机构叫苦不迭。

        由于仿冒童书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在抢占市场方面更具价格优势,由此带来的,自然是对被仿冒出版机构的“挤出”效应。当畅销童书被仿冒成为了行业的一大痛点,势必不利于保护文化原创,不利于在出版业鼓励创新,进而则影响到童书出版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尤其还应看到的是,一些仿冒者一心只想着谋利,相应地将图书质量把控放在了次要位置,致使仿冒童书出现瑕疵甚或带“毒”。比如《哈利,不可以》仿冒了《大卫,不可以》,其中“大卫”一书中有一页,大卫拿叉子和土豆“变成”了小孩,孩子童真尽显。而在“哈利”一书中,叉子、剪刀林立,小男孩大肆挥舞刀具,完全失去童趣,恶趣味尽显。若任存在瑕疵乃至带“毒”的仿冒童书大量充斥市场,势必拉低孩子们的阅读品位,败坏其阅读兴趣,对于他们精神世界形成的污染不容小觑。

        仿冒书是童书出版市场当中的一个毒瘤,对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适时予以摘除。近年来,相关童书出版机构尽管竭力维权,然而,实际效果似乎并不怎么理想。对此,正如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的,仿冒图书维权非常艰难,图书的整体包装或者封面设计难以像注册商标那样给予严格保护,维权时也缺乏充足的法律法规予以支持。

        为了让中国原创童书有尊严地走出去,也为了更好地维护相关出版机构及广大童书读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仿冒出版情形决不能听之任之。为此,必须对症下药,有效施治。

        防止仿冒童书横行,法治手段不可或缺。虽然,目前对于仿冒童书的认定,缺乏具体的法律标准,不过,窃以为,法律上关于抄袭行为的判定,或可加以参照。据悉,关于文字作品,法律层面的判定标准主要基于两个方面,其一,看被剽窃(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其二,剽窃(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而关于“适当引用”的数量界限,我国《图书期刊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引用非诗词类作品不得超过2500字或被引用作品的十分之一”;“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

        当前,在相应法规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图书出版管理部门不妨参照上述法规,尽快制定相应的行业认定标准,对于仿冒出版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并加大日常查纠力度,不给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就长远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把对仿冒图书出版的防范打击纳入到图书保护的范围,从而以严明的法律,为图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撑腰。

        山西省长治市周慧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