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1月06日 星期三

    巍巍嵩高峻极 亭亭古塔孤兴

    杨振威 张高岭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1月06日   08 版)

        《嵩岳寺塔》(上、下册),杨振威、张高岭著,科学出版社2020年9月,1500.00元

        行维岳之嵩,观最古之塔,立太室之阳,赏古塔之最。读塔中之孤例,品建筑之绝响,究意匠之巧思,析营造之能事。

        嵩岳寺塔,唐人李邕撰碑云:“发地四铺而耸,陵空八相而圆,方丈十二,户牖数百。亭亭孤兴,规制一绝。”明·傅梅曰:“梵刹俯临双阙,浮图高出九城。”清·冉覲祖形容为“貌若插孤梃耳。”梁思成、刘敦桢二位先生称它“外轮廓轻快秀丽,为我国单层多檐式塔的鼻祖。”罗哲文先生称其“建筑结构、艺术造型又称绝响,从古塔的各个方面讲,都是堪称第一。”张驭寰先生称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高层砖石楼阁式塔建筑,是世界名建筑之一。”萧默先生说它是“中国现存最古之塔,也是最早的密檐塔,且是唯一一座十二角形塔的孤例,而风姿卓越,造型完美,更令人瞩目。”这些赞誉殊荣都来自于它优美绝伦的形制外观、灿烂厚重的建筑文化和悠久绵长的历史积淀,而享誉古今和海内外。

        嵩岳寺塔由北魏宣武帝令逸士冯亮等人,于永平四年(511年)十二月至正光元年(520年)间营造,至2020年已经建成1500年了,为我国现存最早、也是唯一一座十二边形密檐式砖塔。其造型从整体到局部都是规制一绝、恰到好处、惊艳绝伦、形影双美,显著的时代风格、形制外观、装饰艺术、结构材料等特征,包含了我国传统木结构、砖结构、土结构以及西域等建筑的大量元素和信息,既有汲取融合,又有传承创新,是建筑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杰作,代表着北魏时期我国砖构高层建筑最高的营造技术水平,是研究我国密檐式、阁楼式塔和高层传统木结构、砖构建筑,以及北魏建筑不可替代的建筑实例。

        嵩岳寺塔的形制和结构基本保持着北魏始建时的原构状态,具有高度的完整性、真实性,有着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其拥有诸多世界第一称谓,在建筑、考古、美学等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引来世界各地研究者的瞩目和探究。为更好保护这颗建筑明珠,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作为从1984-1991年历经7年修缮的负责单位,对嵩岳寺塔建筑本体和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发掘、勘察和重要材料实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对嵩岳寺塔及其塔院最全面的修缮保护,获得大量第一手珍贵资料。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又安排人力,用现代化仪器多次对塔本体进行了精细测绘和砌砖年代测定,获得了大量精确的尺寸数据和更加准确的历史信息。同时,为了把这些珍贵的资料公布于世,以方便今后学界研究之用,2017年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组织人员,着手开始《嵩岳寺塔》著作的编纂工作,编纂者对自20世纪以来存档的大量监测、勘察、维修以及实验研究资料,进行了夜以继日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历时4年终于完成《嵩岳寺塔》著作,这是迄今为止在嵩岳寺塔保护、研究课题上,最为全面、系统的著作,于2020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嵩岳寺塔》全书由勘察篇、修缮篇、研究篇(共14章70节)和附录、图版、照片、拓片组成:

        “勘察篇”“修缮篇”用纪实方式总结整理了塔早、近期的调查、勘察、考古发掘、材料试验、图纸、照片、拓片和历史文献等资料,清晰描述塔的形制结构、构造做法和具体尺寸等现状特征,理清了塔各部分的关系及由夯土基础压缩变形和施工措施产生塔体倾斜等情况,相对完整地呈现了嵩岳寺塔20世纪和21世纪的相关资料,这些迄今为止第一次完整公布于世的翔实资料,让人们充分了解了嵩岳寺塔“是什么”,解决了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对嵩岳寺塔现状认识不全面的问题。

        “研究篇”探讨了嵩岳寺塔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悬疑问题,结合塔本体勘测数据、图纸和塔基、地宫、天宫考古发掘及砖、土材料测定实验等现状资料,对照《嵩岳寺碑》《魏书》等各种历史文献资料,证实了塔基、地宫、台座、阶基、塔体等各部分是北魏连续建造完成的一个整体,夯土基础是从原地面向上夯筑而成,上部包裹的地宫和砖基础是先砌筑地宫、砖基础后夯筑周围夯土。查证了原副阶、楼梯、楼板、塔心柱、塔刹等构造损毁的依据等问题,从内至外还原了嵩岳寺塔的完整历史面貌。在选址择基方面,分析和论证了北魏宣武帝选址太室营造塔寺和离宫的动机、夙愿是穰灾和成佛,并按照我国“天人合一”“负阴包阳”的理想传统建筑风水格局理念,来营造的良好小气候和优美景观。又进一步论述了与古印度地区、西域古国、我国早期塔寺在平面、空间格局的异同和演变过程,得出嵩岳寺塔院是立塔成寺而非舍宫为寺。为满足佛寺等级、旋绕礼佛、观像礼拜和塔象征佛并作为主体建筑景观的要求下,形成了北魏皇家塔寺具有十字轴线、前塔后殿平面空间格局的时代特征。最后从建筑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嵩岳寺塔形成的历史渊源和造塔制度等问题,诸如:塔的主体形制是基于我国传统高层楼阁及土台心和墙的形制发展形成,局部造型借鉴了古印度地区佛精舍的艺术特点。在塔的制度研究上,用实测数据推算出当时所用营造尺长(1尺等于30厘米作为研究基础),得出塔总高比阶基宽、塔体高比第一层塔檐宽等设计构图比例框架均是3:1,是源自古代墙体宽面的高宽比,即塔总高比阶基周长、塔体高比第一层塔檐周长等为1:1;外轮廓设计构图的上宽(第十五层塔檐宽)与下宽(第一层塔檐宽)基本比例框架是5:2,是源自古代露墙断面上下宽的比例;竖向设计构图比例以塔基座和塔刹高15尺为基本单位,将塔总高均分为9份,塔体高8份,台座顶至第十五层塔檐顶间距离7份,塔身高6份的比例划分关系等。《嵩岳寺塔》还收录了大量前人的研调查究论述情况(如刘敦桢、梁思成等著名建筑学家的调查研究成果等),主要集中在嵩岳寺塔调查、介绍和论证塔的建造年代,也有少量论述塔的形制渊源和轮廓特征的文章等,可方便读者对比研究。

        《嵩岳寺塔》一书不但说明了嵩岳寺塔“是什么”,而且也尝试解决“为什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相关问题,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诸多新论点和观点。如塔的建造年代、营造渊源、布置格局、建筑空间、形制结构、营造尺度、设计构图原理,以及隐含的建筑文化等,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营造渊源、设计尺度、构图原理和建筑文化的论述,早期研究涉及内容甚少,此次对嵩岳寺塔科学、缜密的全面剖析,是本书的亮点、重点和创新点。

        《嵩岳寺塔》的最终问世,是经过几代河南古建学人共同努力的结晶。在嵩岳寺塔有关问题的研究上,还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在此抛砖引玉,愿与同行共勉,共同为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研究事业贡献微薄力量。

        谨以《嵩岳寺塔》的出版,向已经巍峨屹立了1500年的嵩岳寺宝塔献礼!向拥有高超营造智慧和营造技艺的我国古代建筑匠师致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