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1月06日 星期三

    北师大教授热议文学与生活的“破圈”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1月06日   02 版)

        本报讯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青年文学与文化工作坊举办首期活动,活动以“我们如何‘破圈’——当下青年文学与时代生活”为主题。

        据介绍,国际写作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先后成立中外诗歌互译工作坊、影视戏剧工作坊、当代文学批评工作坊、名师写作指导工作坊等,为进一步拓展工作坊界面,又建立了青年文学与文化工作坊,希望能够吸引更多有朝气的青年精英。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说,“破圈”包含几个方面:一是在主体的身份方面超出自己职业的范畴,旁及其他领域。二是在传播方面有更大的效应,在文化上可理解为寻求更大的公共性,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振华一直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却成功“破圈”,成为编剧、制片人。在梁振华看来,“破圈”是指被别的圈层的人了解,变成一个泛众的话题。“破圈”应该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它既来帮助树立文学尊严,同样也是给泛媒介的文学提供文学滋养。梁振华说,我们谈论文学话题经常受到局限,就是因为把文学谈成文学,而“破圈”的主题对国际写作中心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国际写作中心需要“破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莉提出,“为什么会有‘破圈’的话题?因为各种专业的壁垒太多了,比如作家、编剧、翻译家。当谈及谁谁出圈的时候,可能我们心目中已经有一个圈了。”怎样才能“破圈”?作家“破圈”需要几个条件?在张莉看来,首先是要写得好,有才情的人才能“破圈”,否则就是泡沫。其次,传媒的时代有些人被炒作成“破圈”了,能否真正“破圈”还要看有无实力,真正有实力的“破圈”会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好的文学一旦被整个文化界都关注,说明这个人、这部作品很有实力。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