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988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6%。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23.08亿元,电子书达58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8亿元,博客类应用达117.7亿元,在线音乐达124亿元,网络动漫达171亿元,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达2314.82亿元,网络游戏达713.83亿元,在线教育达2010亿元,互联网广告达4341亿元。
2019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89.08亿元,相比2018年的85.68亿元,增长幅度为4.0%,高于2018年3.6%的增长幅度,在数字出版年度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为0.9%,相较于2018年的1.03%、2017年的1.17%和2016年的1.54%来说,处于持续下降态势。
2019年,移动出版收入规模为2314.82亿元,在线教育收入规模为2010亿元,网络动漫收入规模为171亿元,三者占数字出版收入规模的比例为45.50%,高于2018年的42.23%。移动出版在数字出版领域的主力军地位稳固;在线教育收入规模与2018年相比,其增长幅度超过50%,已成为数字出版产业中发展最为强劲的部分,市场格局梯队层次渐趋形成,品牌性产品不断涌现,用户接受度逐步提升;网络动漫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付费用户规模,虽发展偶有起伏,但整体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七大发展态势
2019年以来,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出版业融合发展逐步深入,具体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
其一,出版业融合发展路径持续明晰,效益初现。
2019年,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入,出版单位持续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在产品形态、服务模式、平台渠道、管理机制等方面加快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在产品形态创新方面,出版单位借助先进技术,融合多样内容元素,丰富内容呈现方式,推出新型产品形态,不断提升优势内容的感染力,打造更加多维立体的用户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来,出版单位融合发展的思路更加开阔,特别是版权运营意识日益增强,多家出版单位在版权运营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依托优质出版资源,向网络文学、动漫游戏、有声读物、文旅、音乐、影视等领域拓展,取得显著突破,效益逐步显现,实现了内容价值、版权价值和品牌价值的有效提升,出版链条得到有效延展。此外,出版单位不断优化管理机制,以适应融合发展的需求。我们欣喜地看到,出版单位融合发展正在迈向出成果、出品牌、出效益的新阶段。
其二,网络文学主流价值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2019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持续向好。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已经超过4.5亿。据《2019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网络文学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01.7亿元,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规模达2500万余部。
过去一年来,网络文学作品质量显著提升,主流化、精品化态势进一步凸显。现实题材创作持续升温,题材类型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作者观照现实,展现新时代风貌,聚焦社会百态,网络文学在传递正向价值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网络文学企业开始成为主题内容的重要传播者。2019年,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多家网络文学企业在平台设置了“歌唱祖国·献礼70周年”专题,推荐相关主题图书,并举办主题征文活动。此外,阅文集团、掌阅科技、咪咕数媒等以网络文学为核心业务的数字出版企业,在主题内容传播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9年以来,网络文学版权运营生态进一步成熟。阅文集团版权运营收入同比增长341%,达到44.2亿元,首次超过其在线阅读收入。2019年以来,网络文学IP影视改编日益成熟,先后涌现出多部在收视和口碑上都有上佳表现的作品。
其三,数字教育加速向规范化、智能化发展。
2019年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持续加快推进,数字教育出版智能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环境逐步完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国家政策文件出台,进一步夯实了教育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为数字教育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等文件密集出台,推动了数字教育发展环境日益规范,促进了数字教育的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在数字教育应用领域进一步深化。2019年以来,出版业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出版深度融合方面有了更为长远的规划。出版单位加大了对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投入力度,组建研究院、实验室和示范基地。大型互联网企业也持续加大数字教育、智慧教育布局力度,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优化升级。
其四,知识付费双向平行发展。知识付费在2019年步入发展平稳期。喜马拉雅、得到等知识付费平台的头部企业格局已经趋于稳定,以知识音频为主要形态的知识付费已更加广泛地触达手机、智能音箱、车载网等多元化的终端载体和生活消费场景。在用户规模方面,2019年用户加速向头部企业高度聚集,知识付费行业的马太效应日益加剧。同时,随着行业发展的日趋成熟,知识付费平台也逐渐实现了较为清晰的差异化发展,主要呈现专业化和大众化两条发展路径。其一是提供专业性、垂直领域的知识内容,以得到为典型代表。这一类平台尚不能等同于或取代在线教育,亦可以视为在线教育的一种延伸和对当下教育体系和培训市场的补充。其二是提供大众化的内容服务,这类平台涵盖的主题类型较为丰富,偏娱乐化、大众化,以构建全内容生态为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知识付费步入内容深耕时代。
其五,媒体融合迈向纵深发展阶段性成效显著。
2019年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为方针指引,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省级传媒集团到县级融媒体中心,都以更快更稳的步伐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强调移动优先战略,加快舆论新阵地建设,着力打造全媒体传播新格局,纷纷进行机构整合,加强全媒体渠道建设,持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抢占舆论新阵地。
过去一年来,作为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得以紧锣密鼓推进。目前,全国至少有9个省份已完成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覆盖。中央和省级媒体在推动自身媒体融合发展的同时,也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程。
其六,产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2019年,以企业为标准制定行动主体,大规模开展新闻出版行业团体标准研制工作,已逐步形成由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向行业标准的升级惯性,行业标准化组织系统升级效应日渐显现。企业积极参与游戏、网络文学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工作,有效弥补了行业不足。《游戏标准化体系表》等标准的研制工作,有效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的《面向发行领域的ISLI标志码识读设备及支撑技术研究》等8项标准的完成,意味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ISLI代码形成标准落地实现突破。
数字版权保护方面,新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电子数据的范围,明确了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规则,有助于民事审判中法庭调查功能的加强。杭州互联网法院是全球首家用区块链取证进行审判的法院,表明我国在司法领域对高新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
其七,网络信息生态治理体系日益健全。
过去一年来,国家及相关部门围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网络信息内容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网络信息内容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特别是2019年1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管理规定》,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顶层设计得到进一步优化。规定的实施也为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践行网络空间守土职责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各家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自律意识显著提升,纷纷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此外,《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关于加强“双11”期间网络视听电子商务直播节目和广告节目管理的通知》《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范文件和举措,加快推动我国网络信息迈入规范化轨道,营造积极正向的网络生态空间。
问题与对策
2020年是“十三五”时期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成绩、谋划发展的关键一年。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下一阶段工作的总体部署,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为数字出版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引。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将是深远且持久的,出版业也需要对后疫情时代下所处的发展形势和产业定位进行重新审视和判断。
管理部门层面,围绕出版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健全产业政策保障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引,更加突出数字出版产品的导向引领作用,为数字出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良好环境,引领产业实现新形势下的新突破。在企业层面,各出版单位要提早做好战略部署。充分总结“十三五”时期的经验,认真梳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与短板,把握文化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在不断审视研判中明晰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精心谋划顶层设计,立足全局和整体系统思考和统筹谋划未来发展路径,制定阶段性目标以及未来5年甚至更长远发展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在资源配置、制度建设、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健全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体制机制。
现阶段,传统出版业务和新兴业务之间的融合壁垒尚未完全破除,部分出版融合产品仍普遍存在呈现形式和服务体验较为单一、渠道狭窄、变现能力不强等问题。同时,传统出版单位的产品与互联网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较,影响力仍然较小,一些融合的商业模式、发展路径、手段方法还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一是要持续深耕内容,最大程度发挥内容资源效用,突出价值引领和内容品质,打造融合出版精品内容和优质品牌。二是要洞察互联网特性,提升对新市场、新业态、新领域的感知力、认知力和适应力,加强对产业形态、服务方式、产品呈现形式的认识与研究,提高产品的消费引导力与需求适配性。三是要提高对新技术手段、新渠道媒介的把控力,不断激发科技进步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的新增量、新动能。四是要加强多维度的品牌建设,注重产品和品牌的特色强化,建立线上线下联动一体化的多维度场景的品牌营销矩阵,以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同时,进一步提升版权运营能力,围绕IP的多元开发,拓展品牌触达的场景,提升优势内容和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出版融合成果在不同领域的覆盖面和市场效益。
一批出版单位基于自身优势资源,逐步探索出清晰的发展路径,在出精品、创模式、树品牌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这些出版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树立典型,引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教育、专业、大众、图书、报纸、期刊等重点领域,按照“同类可比、优中选优”的原则,遴选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突破性的出版融合示范单位。二是在网络文学、数字阅读、动漫游戏、数字教育、知识服务等领域的新兴出版企业中,遴选出一批在价值引领、精品生产、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双效俱佳、手段模式领先、发展前景良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示范单位,为行业发展树立标杆。三是持续推进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提升实验室建设效能。四是强化基地(园区)聚集辐射效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地(园区)的规划、指导、监督、评估、考核和管理,充分发挥产业基地(园区)在产业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中的先试、先行、先导作用,强化基地(园区)的孵化器和放大器功能。
新兴的文化业态和文化场域的重塑,催生了多元的文化消费需求,由此对出版业的供给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出版单位要持续巩固内容优势,着力提升质量,在打造精品和优质品牌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市场的用户消费需求分析和市场研判,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一是开展用户需求的深入分析,重点把握疫情前后用户的需求变化。二是加强对文化新领域、新业态、新市场的研究,把握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蓝海文化市场,开拓业务布局。特别是要加快后疫情时代和5G环境下新服务场景的拓展,培育新增长点,创新服务模式和手段。三是灵活运用技术工具和数据工具,提升智能流程管理、舆情监测能力,做好用户画像,提升内容和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四是适应融合发展产业形势和需求多样化趋势,加快跨界融合,促进出版服务链条延展和生态的整合重塑。
在融合发展的形势下,要求出版与发行环节融为一体,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之间需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渠道和联动机制,构建出版业的出版发行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版线下供需链断裂,搭建线上供需平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建设出版发行大数据体系化的中枢系统,搭建出版发行大数据平台,将出版单位、数字出版企业、实体书店、电商平台等各方串联起来,汇聚出版发行大数据信息,构建出版供需生态闭环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将编、印、发等各环节的数字资源进行实时监测、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一是可以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让作为供给链的出版企业在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上更加精准到位;二是能够帮助出版单位和发行单位及时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市场和新的营销增长点;三是帮助出版单位提升出版产品生命周期,提高出版效率,提升出版发行行业的经营盈利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此次抗击疫情表明了加强出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的必要性。一是要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统筹和组织管理,主管部门应建立应急组织领导小组,对全行业应急组织进行统筹、部署和指导。出版单位也需建立分工明确的突发事件处理的职能部门,明确权责分工,建立自上而下、各部门各环节的应急组织协调机制。二是制定应急出版制度和流程,加强面临重大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组织能力。三是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对应急事件进行分类分级,设置相应的应急预案。四是提高数字资源整合和调配能力,加强应急出版数字资源日常储备,提高应急出版产品的策划能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五是搭建统一的公益性的应急出版知识服务平台,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相关文献集成及多种形态类型的内容资源。六是精准把握特殊时期社会大众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需求,让出版产品和服务在特殊情境、特殊时期,不仅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还能提供有专业性、创新性、吸引力、感染力的数字内容文化产品。
此外,出版单位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服务“内循环”,促进国际版权贸易稳定增长融入“外循环”,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更好流通,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是以项目为抓手,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重点打造一批电子图书、数据库、有声读物、网络文学、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等产品形态的优秀数字出版走出去项目。二是搭建数字内容资源海外传播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并购重组和开展国际战略合作,持续开拓海外新市场。三是加强海外市场研究,着力推动体现文化特色、海外读者用户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产品形态。四是创新数字出版走出去的方式和手段,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实现优质内容IP以多种版权形态向海外输出,提升优质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五是进一步加速推进中国文化在海外的“本地化”进程,通过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投资海外企业等方式,深度融入海外市场。
数字出版产业趋势分析
2020年是“十三五”时期的收官之年,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和行业层面,“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都将是未来一年的重点工作。目前,出版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业已启动。规划编制将准确把握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发生的深刻变化,围绕出版业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为未来5年出版业发展确立总体基调和方向路径,明确“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打下坚实基础的规划总体目标。为配合规划编制,未来一段时间,国家、主管部门以及各地方等层面都将对产业发展做出系列重要部署,相关政策和举措将密集出台。伴随“新基建”被纳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文化新基建也将步入加速期,数字出版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从2019年以来党和国家主管部门乃至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来看,意识形态问题,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在未来将得到更大的重视。自2019年起,“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已实施近两年,引导出版单位树立以精品引领发展的导向,持续推出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数字出版项目。价值导向和内容质量将成为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出版行业也自觉发挥“急行军”与“冲锋队”作用,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供给,营造凝心聚力、积极向上的抗疫防疫的舆论文化氛围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各领域的云服务将进入发展的快行线。“云端模式”成为阅读、教育、游戏等多个领域的主要模式。在教育领域,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模式成为刚性需求,在线课程、直播课程等云端课程的开发和运用,推进了“云课堂”等数字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在线教育将进一步加速智能化、场景化进程,更加强调服务的可用性、易用性以及良好的应用体验。在游戏领域,云游戏作为5G应用落地的重要场景,也成为业内公认的游戏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5G网络普及和用户对云游戏的认知程度的提高,云游戏将步入用户规模增长的快行道。随着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这些技术在内容产业的深层次应用,加速内容供给的智能化进程。物联网的应用让用户与内容生产者、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产品之间有了更为紧密的连接互动,加快步入万物互联时代。人工协同模式在内容生产、分发环节中将日益普遍,将人的感官信息、经验知识、逻辑判断与机器算法相糅合,提高内容供给质量和精准化程度。在全渠道营销时代,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可视化营销已成为品牌推广主要方式。出版业逐渐关注到网络直播、短视频出色的变现能力,将其视为品牌建设的利器,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运用网络直播、短视频进行品牌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疫情爆发以来,出版机构纷纷将营销阵地转至线上,开启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品牌营销新模式,实现出版产品销量和出版品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同时,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也成为出版机构提供知识服务的新途径,出版机构与读者用户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由此可见,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可视化营销方式将成为未来出版品牌营销的标配。
伴随IP运营生态日益成熟和技术创新的推动,内容产业不同领域之间融合加深,内容辐射半径不断扩大,不同圈层之间并非彼此割裂,而是有了更多交汇点,数字内容产业圈层壁垒正在逐渐被打破。同时,新消费需求和新兴业态的出现,内容企业突破所在圈层,打破固有标签,多个领域也将因此出现发展拐点。特别是5G商用的提速,将成为推动技术应用范式、行业竞争方式和大众消费方式的转变的重要力量,也将催生新的行业领域、服务模式和产业形态,由此带来数字内容产业生态格局的解构重塑。企业将纷纷加速布局,加快推进5G场景落地,以抢占新一轮的竞争优势,多个领域乃至整个数字内容产业的生态格局都将面临新一轮洗牌。电信运营商凭借其在5G基础建设、应用场景等方面积累的先行优势,有望重新回到数字内容产业的第一梯队。
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迈向纵深的重要任务下,为提高城市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市级媒体逐步迈向融合发展的快车道。在未来一年内,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将步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媒体改革将步入成效检验阶段,今后在各级媒体中将涌现出一批媒体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经验。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加快媒体融合的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线,同时也再一次为推动媒体纵深融合发展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迈向纵深,加快构建全媒体一体化传播格局,对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5G时代到来,传播内容、形态、渠道日益多元,需要从业者具备更为全面的媒体把控能力。因此,培养具有融合思维的全媒型人才成为数字内容产业的迫切需求和未来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着力点。2020年3月,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6个新职业,全媒体运营师位列其中。这意味着在全媒体时代,内容生产固然重要,但运营同样不容忽视,内容、产品与品牌的运营将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20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一批新职业,其中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互联网应用操作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均与数字出版息息相关。
(课题组组长:张立;副组长:王飚、李广宇;课题组成员:毛文思、徐瑶、刘玉柱、孟晓明、郝园园、宋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