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王明舟: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扬明舟济书海

    本报记者 红娟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2月23日   18 版)

        好书不可辜负

        1987年的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大社)还只是靠近北大南门的一处小平房,既没有印厂也没有库房,新书印出来后都码放在21和22号楼之间的空地上。仲夏的一个傍晚,暮色中雷雨轰然而至,出版社员工都已下班回家,电闪雷鸣间大雨瓢泼而下。住在靠近22号楼单身宿舍的王明舟,想着刚印出来的好几千册《数学奥林匹克》就要被淋,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找出两大包帆布、箭步冲进雨中奔向离宿舍几十米远的那一摞摞书,所幸包书的厚牛皮纸还没有被完全打湿,他赶紧把帆布遮在书堆上。后来又有其他同事赶到,大家合力把书保护了起来。这些浑身湿透的护书使者几天后得到了社领导的表扬。

        那一年,王明舟25岁,是这套《数学奥林匹克》的策划和责任编辑,是他从事出版的第三个年头。

        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普通职员,家在唐山的王明舟18岁考入北大数学系,尽管成绩优异,但在国家统分的1984年,横亘在这位22岁年轻人面前的择业道路只有两条:要么去石家庄教书,要么到北大社当编辑。虽然受母亲影响,王明舟少时的梦想是当一名数学教师,但考虑到北京离家乡近些,他就懵懵懂懂地迈进了北大社的门槛。出版社当时的条件破旧简陋,但是,和那个年代一样,眼前的一片朴拙中酝酿着一种蓬勃朝气。

        因为数学好、也是因为社里人手短缺,这位青年编辑还要承担部分年终考核的工作。他的数据分析报告全是一篇篇隽逸的钢笔行书。做数据统计时用心算笔记的习惯他一直延续至今。

        在大雨中被他护住的“数学奥林匹克丛书”,后来被逐步完善,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板块共计19个品种,全套书中的每一道题,王明舟都亲笔演算过,每一个答案他都仔细核准过。这套书因其高编校质量获得了读者的极大认可。当年的“数学奥林匹克丛书”堪比今天的“学而思培优”,不知培育了多少“奥数”天才,从1991年开始这套书不断再版、重印,成为北大社20世纪90年代重要的支柱图书系列之一,获奖无数并影响至今。

        这套奥数秘笈锻造了王明舟的策划和编辑功力,也让他领悟到大学社着眼的选题并非一定要追求高山流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如同榫卯相辅相成,编辑就是那个对接榫卯的能工哲匠。

        1990年代注定精彩。

        1994年,刚踏入而立之年的王明舟被任命为副总编辑。在那个所有人所有行业都蓄势待发的氛围里,言语无多但行事稳健的王明舟,像猎豹一样敏锐地为出版社寻找着更具价值更为稀缺的选题。

        幸运的是,他以《未来时速》找到了《未来之路》。

        199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独家发行的《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引起全球震动,堪称引进版畅销书的经典之作。

        现在,在王明舟办公室书柜里依然找得到这本25年前的红极一时之作,封面上比尔·盖茨的脸那么年轻,笑容那么灿烂。当年为了引进这本书,同样有着年轻面庞和灿烂笑容的王明舟颇费了一番周折。

        比尔·盖茨在书中揭示了微软成功的秘密,并且预言了计算机行业的未来。《未来之路》对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功不可没。王明舟就是《未来之路》的责任编辑之一和版权谈判的中方代表之一。

        对于是否应该引进这本书,当年出版社曾引发激烈争论,在北大社元老、亦为恩师的邱淑清老师强力支持下,王明舟力排众议拍板引进。经过在中美两地五次拉锯式的谈判,美方仅在版税计算及支付方式上尚存在一些分歧,王明舟耐心地向微软解释中国的图书市场情况及读者的承受能力,他不懈的努力终于使对方接受了北大社的意见。

        1995年10月初,北大社与微软公司以10%的版税率,预付5万美金(分两期支付)的条件正式签署《未来之路》出版合作协议。十天后,虽然双方正式签署的协议仍在邮寄途中尚未正式生效,微软公司就破例将《未来之路》的英文清样、计算机盘片及封面照片等资料寄往北大社。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美方来说,这一行为无疑充分表明了微软公司对北大社的高度信任与合作的诚意。

        1996年1月,《未来之路》中文版面世,上市短短两个月间发行近40万册,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微软公司认为中文版的译文质量和出版发行及宣传工作是全世界20余种版本中最好和最成功的一个。后来微软公司又把《未来时速》一书的版权也交给邱淑清和王明舟。为了这本书的出版,身为人子的王明舟错过了陪伴自己母亲最后的时光,但顾全大局的他,把焦虑、忧心和遗憾都默默深埋于心。

        《未来之路》先后荣膺“改革开放30年30部优秀科普翻译图书”“十年最成功的引进版图书”“建国50周年最有影响的100部图书”,以及“6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

        这部书的出版合同,被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被誉为中国出版史上里程碑式的版权贸易典型案例。

        时代不可辜负

        2003年初,北大社进行了新一轮行政班子调整,41岁的王明舟出任社长。

        从那时起,王明舟将“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社会”确定为北大社的办社宗旨,下大力气调整出版物结构和内部运营机制,为其后数年快速增长打开了局面。

        在王明舟的带领下,北大社依托北京大学雄厚的教学、科研优势,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支持,出版了大量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质高等教育教材,高水平的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著作层出不穷。同时,北大社注重文化积累,积极挖掘、整理出版优秀文化典籍,出版了《中华文明史》《儒藏(精华编)》《大仓文库粹编》等皇皇巨著。

        另外,北大版图书在包括文史哲、法学、数学物理、对外汉语教学及学术普及、经济管理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学科优势特色出版。

        在王明舟担任社长的十七年间,北大社共获得各类出版物奖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9项。这十七年,北大社由2002年净资产不足1亿到2019年近10亿元,实现利润从2002年的2000多万元到2019年8600多万元。

        2010年底,北大社在陆续完成了内部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备案之后,顺利实现转企改制工作。2012年北大社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称号。

        在其他出版社多领域试水抢滩的时候,王明舟秉承“教材优先,学术为本,建设一流”的经营方针,在继续保持综合性的前提下,回归专业化本真,做有计划的战略收缩,专注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巩固在这两个阵线中的优势地位,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作品的表现形式。

        从2007年至今,北大社连续13年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于2011年获评“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称号,目前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上已经产生经济效益的出版单位。

        2019年,是北京大学出版社恢复建制40周年,全年出版新书860种,全年输出版权171项,输出语种达18种,一本本品质精良、印制精美的好书充分印证了北大社“争创精品,拒绝平庸”的品位。

        王明舟很清楚在他的任上,把北大社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还是一件遥远愿景,但他很愿意为这一梦想甘当一块基石。这块基石承托着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的坚实步伐,即肩负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责任;培养能与一流学者沟通的高效团队;超强的全球市场经营能力。

        未来之路从脚下的凡尘之路开启。从2003年到2020年,北大社先后荣获“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特别奖”“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

        2012年,王明舟获得出版行业的至尊荣誉——韬奋出版奖。

        人心不可辜负

        2008年8月,占地140亩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大兴物流基地一期工程顺利完成结构封顶,同年底库房投入使用。2009年的春节团拜会,王明舟邀请四十多位出版社离退休老员工来到即将投入使用的大兴印刷物流基地。参观中大家兴奋不已,王明舟跟老总编细致而专业地讲解着每一处厂房的设计和功能。旧日同人谈起当年在平房时大家编书、搬书的历历往事,再看今时今日之气象万千,不无感慨并为之骄傲。

        作为一名企业家,王明舟一直将铁肩担道义放在首位,时刻不忘回馈社会。每一次的赈灾捐款、爱心捐助,唐山之子王明舟都是捐赠最早、捐款最多的一位。在社长的带动下,出版社370多名员工皆深怀社会责任感。2009年北大社恢复建制30周年,没有举办隆重的欢庆仪式和宴请,王明舟代表北大社将原本计划用于社庆活动的30万元捐给了北大新入学的贫困学生。

        并非华丽不起,只是北大社更钟情于一种洗尽铅华后的素朴。

        从2003年至今,北大社每年向北大专项捐赠,累计超过2700万元用于学校年度规划教材编撰和优秀教材奖励。2018年适逢北大建校120周年,北大社特别捐赠4200万元,用于支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革命文化研究、学校课程建设、学术研究与出版、图书馆资源建设。2020年,北大社再向李大钊研究会捐赠300万元,专项用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史和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研究。

        在北大社,王明舟就像是一位大家长,编辑部人手不足时,他依然会亲自审稿,审读意见常常让新编辑看得叹为观止。他重视员工培训、给青年人成长的空间和见世面的机会。遇极端天气,他会安排大家错峰上下班。节假日时他会叮嘱员工安全出行。和同事出差时,他会主动帮女士搬行李。同龄的同事在办公室直呼他的大名他丝毫不介意。

        每次采访王明舟社长,打电话时都会紧张,因为针对每一个提问,他的回答都是寥寥数字,总是说“没什么可说的呀!”这种干脆利落让采访者抓狂,同时又会有更深的好奇。在认识王明舟社长的二十年中有一件事情最为印象深刻——应该是在十几年前的一个冬日,大学版协召开的一个会议,晚餐时,安排领导都在某大厦二楼就餐,发行等部门在一楼用饭,王明舟社长没有急着上楼,而是先在一楼和很多中层干部并肩而座,亲切地说着话互敬着酒,平易近人一如兄长。那个时刻,素来表情严肃的他,脸上的笑意展现出一种温厚儒雅。

        这些记忆中的亮色,就是一个将自己的全部职业生涯交付给出版、让“北大的出版社”成为“北大出版社”的人,冷峻睿智外表下那些温暖和煦的片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