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10种,按书名音序排列)

    2020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0佳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2月23日   06 版)

        《比利时的哀愁》,[比利时]雨果·克劳斯著,李双志译,译林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128.00元

        “比利时国宝级作家”雨果·克劳斯这部自传性质的巨著,不可思议的杰作,被库切誉为“战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克劳斯以亲历者的客观,回忆者的热情,描摹出一幅青春与战火交织的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勾勒出战时与战后比利时的衰败千面与苍茫众生,诉说战争、政治影响下个人的信仰建构与人生体验。

        《布拉格公墓》,[意]翁贝托·埃科著,文铮、娄翼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78.00元

        一百多年前巴黎一条老街的房间里有位老人在写作,写的就是《布拉格公墓》这本书中关于遗忘和自我寻找的故事……这是已故意大利作家埃科匠心独具为这部长篇设计的开头。这是一部悬念丛生、信息量庞杂、时空交错、写实交织荒诞之作,历史与现实,人性的不同侧面,政治、宗教、心理学等领域的线索都在书中有所体现,凸显作者的复杂知识结构与强大的驾驭文字、构筑小说世界的能力。

        《吹我的风已经渡过了黄河》,鲍尔吉原野著,·    海峡文艺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35.00元

        这是散文作家鲍尔吉·原野的最新散文集,延续着他笔下的山野之风、少数民族印记与题材或篇幅上的自由气质。在书中,作者书写了他的生活见闻、草原回忆与童年点滴,也用细腻、抒情、诗意的笔触勾勒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辽阔绝美的游牧风景,这样的文字不失为时下国内散文写作中个性独具、风格鲜明的一股清流。

        《顿悟的时刻》,张悦然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6月第一版,46.80元

        作家张悦然的首部文学评论集(创作谈)建立在其二十年写作经历与八年小说写作课授课基础上,她在书中用小说写作者与读者兼有的视角分析、评论村上春树、波拉尼奥、门罗、麦克尤恩等作家的数十部小说,从作品的人物设定、叙事方式、框架结构到情节的冲突、文本表象下的内涵,诸多方面皆有深入解读。解读上述作家作品的同时,书中另一部分“创作谈”是作者写作多年沉淀、历练的“顿悟”。

        《儿童文学史:从〈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美]塞思·勒若著,启蒙编译所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88.00元

        这是一部读者视角的西方儿童文学史,主要关注儿童文学的接受史、阅读史。关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作者讲述了《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如何被用来教会孩子演讲和表演;《伊索寓言》一章则梳理了这部经典在两千多年间被不断翻译、改写的历史;此外诸如清教、洛克、达尔文对儿童文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格林兄弟、托尔金等童书作家为什么同时都是语言学家……均有深入讨论。

        《丰子恺家书》,丰羽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49.00元

        收入丰子恺与子女(孙辈)的近两百封通信(绝大部分写给其小儿子丰新枚),笔触简约平实,随性、日常、琐细。这些家书的时间跨越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信中最多出现的是丰子恺对后辈生活上的嘘寒问暖与为人处事的告诫,也每每提及彼时的时政、民生、社会状况,亦有关于文学艺术的交流,书中附上的47幅关于小儿子的漫画稚拙、童趣且意味深长,是与文字互映的绝妙表达。

        《猴杯》,张贵兴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48.00元

        《猴杯》的题材、写法在华语文学中算是剑走偏锋。“猴杯”即东南亚雨林中的猪笼草,这种隐喻被作者、马华文学代表性作家张贵兴巧妙地融入书中。他以华丽、多变的文字讲述了发生在他极富异域情调与神秘色彩的故乡——马来西亚砂拉越的四代情仇下家族史,充满魔幻色彩与想象力的叙述,有些极端的人性袒露,种种雨林意象下的动物草木,这些共同构成了这部远离中文母体、流露“离散”情绪的二十世纪马华文学缩影。

        《箭正离弦:〈野草草〉全景观》,阎晶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9月第一版,59.00元

        作为长期从事现当代研究与批评的学者,作者始终保持着视角的敏锐、论述的审慎。在本书中,他在巨量的文献史料间出入,从本事出发,克制地打通了前往鲁迅艺术创作和哲学思想的隧道。跳跃、灵动的思维与辞章,既是对鲁迅与《野草》精神高度的高度呼应,同样也是作者生命体验与认知观点的交汇。这本极具个人风格的研究集,是作者与鲁迅的接近,也是带领读者走进鲁迅世界的一把钥匙。

        《钱锺书选唐诗》(上下册),钱锺书选、杨绛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99.00元

        本书是由1983到1991年间钱锺书先生遴选、杨绛先生抄录而成的一部唐诗选手稿整理而成,体现了钱先生对唐诗艺术的独特观点,比如选诗略初盛而详中晚,中小作家较多;注重选择具有创新性的作品,注重选择描述人生日常、表达人类普适性情感的作品。此外,作为比较私人化的选本,它可以和诸家唐诗选本形成视角互补,形成公与私视角的交叉,在唐诗选本史上有独特学术价值。

        《三种爱: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与乔治·桑》,张翎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58.00元

        作家张翎在这本非虚构新作中,从年轻时的欧美文学阅读体会出发,回望勃朗宁夫人、狄金森、乔治·桑三位女作家的生平,对她们的情感历程、作品加以探究并解读。张翎阅读三位作家的作品、相关著述,还探访她们的故居、墓地或曾留下过她们足迹的所在,从她们的人生中选择某些时段作为切入点,接近她们所处的时代氛围、情感经历、作品及其创作背景,结合自己实地探访的感悟,一步步走进三位作家的内心世界。

        《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刘子超著,文汇出版社2020年7月第一版,69.00元

        中亚诸国是中国西北向的邻居,也是一片遥远、神秘的大陆。这部踏实、深入、客观的中亚深度游记在相当程度上揭开了中亚的“面纱”,拉近了中国读者与之的距离。本书作者媒体人出身,曾在九年中多次抵达中亚五国,在常规旅行范畴下,对所到之地的历史、文化亦有难得的发掘与表述,从山川风物、风土人情中领会出直观印象下的时代背景,是近年原创旅行文学中不多见的中亚题材佳作。

        版,96.00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7月第一《树民》,[美]安妮·普鲁著,陈恒译,

        美国作家安妮·普鲁的长篇小说近作《树民》无论写作题材还是篇幅、时间跨度都有别于她的那些短篇作品给人的印象。这部作品用了五十多万字讲述了地域范畴从欧洲到北美,时间跨度长达三百多年的两大家族、几代人物命运的起伏,时间线与人物规模都有着史诗般的宏大,这位早已著作等身、获奖无数的大作家在短篇写作之外,驾驭如此厚重篇幅、史诗格局的长篇作品也得心应手。

        《生死守护》,张平著,作家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68.00元

        本书体现了张平一以贯之的浓烈、鲜明的个人风格。作品直面现实,关注民生,探究真相,广接地气,涉及当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更以悲悯的情怀体察、书写、展现诸多小人物的生存境遇。书中人物性格描摹生动鲜活,跌宕起伏、多线并行、悬念丛生的情节设置体现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阅读体验酣畅淋漓。

        《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商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1月第一版,49.00元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明显是对崔颢《黄鹤楼》的模仿,后人由此演绎出关于该诗的一个“本事”传说。由此切入,商伟教授居然生发出关于中国古典诗学的一系列精妙讨论:援引布罗姆“影响的焦虑”理论,揭示李白创作秘密,呈现众多相关作品构成的一幅互文风景;以杜甫、韩愈等为例呈现诗人题写名胜、与前人竞争的多样方式;作者并藉此对古典诗学理论作了一次精彩巡礼。

        《我这样的机器》[英]伊恩·麦克尤恩著,周小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7月第一版,89.00元

        麦克尤恩在这部有关人工智能、科幻意味浓厚的长篇新作中表现出他的探索意识与变化勇气。他将故事的时间背景回推,虚构了一对男女与一个智能机器人之间的三角关系,作者的想象力与由此生发的种种隐喻穿插其间,是作者用意,也是伴随阅读的“解谜”乐趣所在。当作品中现实与科幻的边界日渐模糊,文字背后作者对人类未来命运与科技发展双刃剑效应的忧思则愈发清晰。

        《雾行者》,路内著,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1月第一版,88.00元

        这部作家路内迄今为止篇幅最长、出场人物众多、叙事方式与小说结构颇显难度的力作相当于五部中篇小说的体量,几个主要人物于1998~2008年辗转多个城市,以五个不同视角进行关于梦想与现实、文学和世俗、追寻及失去的讲述……这些故事或并行或叠加,以世纪交替的时空背景显现出彼时中国社会的某个侧面。整部作品洋溢着从容、成熟的笔调,字里行间则流露出作者的悲悯与人物的伤感。

        《逍遥游》,班宇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58.00元

        继首部小说集《冬泳》收获良好口碑与销量,作家班宇在第二部小说集《逍遥游》中延续了对经济转型期东北时代背景的准确描摹,对此间市井人物生存状态、情感起伏的精彩刻画,几篇现实主义的小说在这方面呈现得相当充分。此外,本书亦有若干作品在题材、结构乃至小说语言方面不乏新意,凸显作者立足创作优势的基础上在写作中的探索诚意与勇气。

        《笑的风》,王蒙著,作家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48.00元

        本书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2019年从中国的北方乡村到省城、北京,从海外德国西柏林到希腊到匈牙利、爱尔兰,主人公傅大成的文学创作之路,活现了中国飞速变化中的酸甜苦辣,人生百态。《笑的风》是爱情与青春,是新诱惑,是生活的缤纷,是越来越多的可能与启发以及飘荡与起伏,更是一部让作者写得“神魂颠倒”的力作。

        《心!》,陈希我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65.00元

        这是陈希我目前为止最接近精神境界的作品。他一向不满足于讲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在他那里,那些情节不过是事物的表象。他重新调动和运用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他所感兴趣的是故事的内核,关注身体与人的关系,探讨灵魂的深度,且从不会采取温和混沌的态度。某种意义上,他是粗暴的,他热衷拷问人性,并对此深为着迷。

        《言说的芬芳》,江弱水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48.00元

        本书为江弱水的新作,收入了他近十年来所写的有关当代诗的评论,所评的诗作,多为组诗或长诗,如杨炼的《诺日朗》、张枣的《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等。在江弱水看来,这些作品都是真正的杰作,是这个时代的人面对世界所能有的最鲜活的感受和最精微的表达。而江弱水所做的一系列文本细读的工作,正是期望接引读者得其门而入,窥见中国现代诗的室家之好、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夜的女采摘员》,文珍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年9月第一版,48.00元

        在这部最新小说集中,作家文珍的笔触继续聚焦在这个时代的种种个体上,特别是女性,在她笔下总有鲜活、细腻,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切实际”又用心生活的自洽。这些小说有着喃喃自语般的诗意气质,叙述的却往往是最有烟火气的情节,那些敏感的、卑微的人物,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值得被以这样的书写定格,在平静叙事中,予读者自发的心潮起伏。

        《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著,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9月第一版,52.00元

        青年作家陈春成的首部小说集,收入他题材与表现手法各异、文字感觉与字里行间弥漫的才情相对统一的九个短篇。天上的云、远山中的古寺、偶得的写作才能、在幻境之海穿行的潜水艇、湮没又复原的文本经典、伴随人物命运起伏的音符,等等,这些元素在作者从容的文字驾驭能力下,借助作者边界宽泛的想象力,构筑成九篇古典与现代、现实与超现实交织的优秀作品。

        《邮轮碎片》,刘心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42.00元

        一次地中海的邮轮之行,八个家庭的红尘翻覆,一群有经历、有个性的北京人,在刘心武的碎片描写中嬉笑怒骂,追逐梦想,构筑出一个时代的热点与痛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作品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形式,小说捕捉碎片的逻辑,几乎集中展示了一个广阔社会的众生相。刘心武以冷静的调式、客观的视角、发微探幽、留有余地,也许是写实中最有厚度与醇度的一种。

        《云游》,[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于是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版,55.00元

        虽说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作品中译本出了好几种,恰当描述她的作品依然不易,比如她这部长篇,由一百多篇故事、传说、随感组成,叙事和议论交织其中,探讨了若干或大或小的主题,阅读体验有趣而梦幻,与她一直以来自由、别致的作品风格相一致,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所谓文学的边界,这些片断在文本结构上仿似天上群星。

        《证言》,[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著,于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7月第一版,69.000元

        这是加拿大作家阿特伍德1985年的《使女的故事》的续作,同名改编美剧热播使得《使女的故事》连同《证言》被全球读者关注。无论是故事、人物设计还是文本中流露的对人类文明、社会走向、女性地位等话题的思考,《证言》都不逊甚至超越前作。“证言”是指以女性视角三线叙事讲述基列国(作者在《使女的故事》中虚构)运作的内幕,这些虚拟部分以写实笔法对现实世界有所映射。

        《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王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7月第一版,79.00元

        从《街头文化》到《袍哥》,历史学者王笛佳作迭出,广受追捧。本书是作者对自己30年来史学工作的一次回顾总结,分为3编:“计量史学”讲怎样鉴别和筛选出有效数据;“叙事”论及如何剪裁和拼接史料,讲述一个完整且接近真相的故事;“文本解读”则涉及如何提炼出文本隐含的信息。这是一位明星学者的“成功秘笈”,对我们了解1980年代以来的史学方法变迁也有价值。

        “第三帝国三部曲”(含《第三帝国的到来》《当权的第三帝国》《战时的第三帝国》3册),[英]理查德·J.埃文斯著 赖丽薇、哲理庐、陈壮、赵丁译,九州出版社2020年2月~8月第一版,513.00元

        英国历史学家埃文斯对近现代德国史特别是第三帝国史研究极有心得,他对卷帙可观的官方档案与私人回忆进行整理,在“三部曲”中全景式地回顾了第三帝国的成因,记述了纳粹掌权时期对德国乃至世界的影响,进而详细剖析第三帝国的发展走向直至覆灭之路。大量基于史实的事件、细节,众多不同身份人物登场,构成“三部曲”的充实内容,也令读者得以理解纳粹、第三帝国这些字眼的深层含义。

        《东吴六志》,徐允修著,杨旭辉整理标注,苏州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68.00元

        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之一,苏州大学前身东吴大学的建校过程中在中西融会、全人教育、通识务实等教育理念方面有颇为成功的实践,成书于1926年的《东吴六志》以志起源、志设备、志成绩、志师资、志生徒、志琐言六编记录了这所大学26年的建校历程以及初创时校区规划、课程设置、教师聘任、学生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展现了现代教育在中国萌芽、诞生、成长的真实图景。

        《东亚古代的诸民族与国家》,[日]川本芳昭著,刘可维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108.00元

        汉民族是如何形成的,历史上汉民族与周边民族的互动关系如何,这是川本芳昭所关注的问题。作者此前聚焦魏晋南北朝的研究中,认为周边民族的“汉化”和汉民族的“胡化”共同塑造了一个有别于秦汉的“新的中华”。本书则将视野扩大到隋唐乃至辽、金、元,考察鲜卑、乌丸等北方民族,獠、羌等西南民族,以及朝鲜、倭国的“中华化”,眼界宏阔,新见迭出,值得学界重视。

        《多极亚洲中的唐朝》,[加]王贞平著,贾永会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84.00元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传统的理论概括是“朝贡”“册封”四字。但在作者看来,“对外关系即朝贡”这个单调的理论模式实不足以描述唐朝对外关系的实相。书中指出,唐帝国实难左右亚洲的地缘政治,四邻与唐往来终究是为了自身利益,并常常能取得成功。作者将唐与周边政权复杂多变的关系娓娓道来,并对唐朝对外关系的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体系等作了精辟剖析。

        《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胡宝国著,中华书局2020年1月第一版,66.00元

        本书收录作者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共30篇。前19篇为专题论文,主要关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阶层、学术学风、地域文化、选官制度等,深化了我们对魏晋南北朝政治、文化与社会的认识。其余11篇则为学术书评与回忆文章等,坦率真诚诙谐,展示出作者本人鲜明的个性。在中古史学界,作者素膺好评,此集的出版,将便于更多读者领略其研究和撰述的独有风格和魅力。

        《陆游的乡村世界》,包伟民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9月第一版,79.00元

        陆游的一生,仕少闲多,长期居住在浙东乡村。其大量诗作,半数以上是反映乡村生活的。本书中,宋史学者包伟民先生即主要利用陆游诗,拼凑出一幅南宋时期浙东乡村社会生活的图景。举凡当地自然条件和开发水平、人们的居住情况、种植哪些作物、一日三餐吃什么、商品交易情形等等,书中都有讨论,为我们想象“宋代农村”提供了几个可以依凭的支点,弥足珍贵。

        《母乳与牛奶:近代中国母亲角色的重塑(1895 1937)》,-卢淑樱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69.80元

        进入近代,乳牛、牛乳制品自西方传入中国,为后来的一场哺育革命准备了条件。本书即讲述这段历史,并深刻揭示出,用什么喂养自己的孩子,绝非母亲能够自主决定。国族主义、男权父权、科学和文明话语、商业营销力量等等,都介入到哺育问题中。从这样一个别致视角,这一研究呈现了近代化历程对母亲角色的重塑。作者亦着意传递女性声音,对母亲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关怀。

        《却将谈笑洗苍凉:晚清的政局与人物三编》,姜鸣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4月第一版,65.00元

        这是学者姜鸣关于晚清历史的第三部文集,内容涉及“马嘉理事件”始末、清末金融风潮、醇亲王巡阅北洋海军、张佩纶家事、李鸿章晚年等等,这些文章延续着他的著述的特色——不拘泥于史学科班的视角,往往从小处着眼,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相对好看的文字以点带面,不乏其对此的解读与判断。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人物到历史事件,作者对晚清的政治、经济、外交乃至社会生活皆有反映。

        《什么是日常统治史》,侯旭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7月第一版,56.00元

        《春秋公羊传》曰,“常事不书”,那么,我们如何可能了解古人的日常? 因为拥有“后见之明”的便利,我们难免利用这种便利去观察过去,以至陷于非历史主义的“辉格解释”而不自知。面对此类困惑,颇具开拓精神的本书作者追踪实斋精义,汲取西学灵感,融汇古今东西,探索关系视角下如何研究日常统治,以激活我们的历史想象,精微之处,令人击节。

        《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周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版,88.00元

        雍乾之际施行“耗羡归公”,清代田赋与财政制度基本定型,本书即从此一时间讲起而迄于清末。作者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与方志等,对清代田赋制度、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问题作了细致梳理,论及清代的陋规与摊捐、漕运问题、地丁银制度、同治年间的第二次耗羡归公、江苏减赋、光宣之际的平余提解与钱漕加捐等制度与史事,大大深化了我们对清代赋税问题的认识。

        《吴越之迹:江南地区早期国家形态变迁》,付琳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70.00元

        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史新探索丛书”之一,这部中国古代史著作从考古学和区系研究角度深入分析了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良渚到吴越等区域的文化演进、交流互动与谱系关系,侧重阐述了聚落视角下的遗址景观,对稻作农业文化积淀催发的国家文明、良渚文化早期国家社会结构和特征、陆海边疆中吴越文明广域王权与国家政体形成等历史话题也有所阐释。

        《西医来华十记》,苏精著,中华书局2020年3月第一版,68.00元

        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是医学史、中外交通史上的大事件。本书十篇文章讲述十九至二十世纪西医来华过程中的人与事。诸如东印度公司将接种牛痘技术引入中国、传教医生雒颉在上海创办仁济医院(存续至今)等等,都很值得我们了解。此书主要内容系作者从汗牛充栋的传教士档案中发掘、爬梳所得,其中颇多以往论者不知或可以纠正前说之误的论述,学术价值很高。

        《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英]包华石/主讲,刘东/评议,王金凤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版,59.00元

        这本书源自两届列文森奖得主、著名汉学家、艺术史家包华石在清华大学的系列讲座。在方法上,作者认为视觉艺术具有认知维度,可用以阐明艺术作品所处时代的政治思想状况。而其主要观点则是,平等、正义、自由等政治观念绝非西方所独有,而是在古代中国早就形成和发展着的思想传统。本书充分体现了作者艺术史与思想史并重的独特研究路径,对我们深具启发性。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手》,[德]贝蒂娜·施汤内特著,周全译,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115.00元

        德国哲学学者施汤内特针对半个多世纪前现场旁听耶路撒冷审判的阿伦特对纳粹屠犹方案负责人艾希曼“平庸之恶”的“定性”提出质疑,通过分析大量史料,抽丝剥茧般揭开被谎言和伪装遮盖起来的艾希曼的真实面目——头脑清晰的操控者、没有悔悟之意的刽子手,作者进而对二战中屠犹罪恶的深刻背景进行发掘,并作了与阿伦特颇有不同的深刻反思。

        《北平学人访问记》(上下),贺逸文等撰,商务印书馆2020年7月第一版,96.00元

        民国学人是学术史上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这批学人既处于传统与现代的时间交汇点上,又处于东方与西方的中西沟通线上,有其不可复制的养成条件。本书内容为始载于1935年《世界日报》的“学人访问记”,包括对顾颉刚、周作人、胡先骕等69位学者的访谈。所谈既涉学人的治学经历,也有其对学术之于社会实践的思考,受访人阅后刊发,故而可称为一手学林资料,弥足珍贵。

        《柴尔德:考古学的革命》,[加]布鲁斯·G.特里格著,何传坤、陈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59.00元

        本书是一部学术评传,详细评述了柴尔德对考古学的贡献:创立文化历史考古学;提出新石器革命和城市革命等概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社会变迁,等等。本书译者陈淳指出,我国当初引入的考古学范式,就是柴尔德创立的文化历史考古学。陈淳认为,阅读本书,可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柴尔德考古学的创立背景和个人因素,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考古学传统的契机。

        《从学与追念:荣新江师友杂记》,荣新江著,中华书局2020年9月第一版,669..00元

        本书是作者追念与自己学术生涯有过交集的一些已故学人的文章集。其中写到的,有作者在北大求学和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师长辈的邓广铭、季羡林等先生,有作者步入学界后颇承知遇的饶宗颐、王尧等先生,也有一些外国友人。作者主要写其亲历、亲见、亲闻,多有关于这些学者的独家记述,颇具学术史价值。本书也为一般读者了解敦煌学、西域史等重要学术领域打开了一扇窗户。

        《伽达默尔传:理解的善良意志》,[加]让·格朗丹著,黄旺、胡成恩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98.00元

        这是一本平实、克制而不失可看性的传记。作为伽达默尔的学生,让·格朗丹客观、全面讲述了老师长达102年的生命历程,呈现了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源起和影响,为我们走进伽达默尔和解释学的世界开辟了一条迷人小径。关于伽达默尔在纳粹时期的表现,关于伽达默尔与老师海德格尔的关系,关于伽达默尔与哈贝马斯、德里达的论争……本书都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论述。

        《国学与王朝:罗振玉大传》,陈鸿祥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第一版,158.00元

        这是陈鸿祥先生晚年全力投入的封笔之作,前后历时10年,终底于成。全书皇皇近75万字,稽深钩远,文质并茂,立说公允,为罗振玉(雪堂)现有传记中最佳。关于罗王关系,作者秉持良史执笔之前规,不为传主讳,不追随时风,对于罗王早期合作之投洽,晚岁隙末之原委,臧否有征,剖白“买稿”“遗折”二公案之真相,纠弹耳食、臆说,而不作左右袒,值得称道。   (王亮)

        《侯麦传》,[法]安托万·德·巴克、[法]诺尔·艾柏著,范加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136.00元

        一位神秘、低调的导演,对自己的电影作品,他都亲自参与编剧和剪辑,是新浪潮导演中最贯彻“作者论”的一位,同时从事写作、绘画、作曲,堪称一位全方位艺术家。本书根据侯麦身后留下的一百四十箱、多达两万份的资料写成,在侯麦诞辰100周年之际,中译本的问世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位复杂的艺术家和他留下的艺术杰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卡特制造:安吉拉·卡特传》,[英]埃德蒙·戈登著,晓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98.00元

        从作者对传主资料的掌握程度到写法乃至文笔都意味着这是一部佳作。作为享誉英语文坛且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作家,安吉拉·卡特的人生和她的作品一样个性鲜明、不落俗套且不无争议。这部传记围绕传主如何在生命旅程与文学生涯中寻找自我、实现自我来进行,记述她的生平,也走进她的内心,更试图触摸她的精神世界,除了常规意义上的传记内容,书中也对传主的写作、作品本身有所评介。

        20著传20,》

        年 王,[《2隽英天

        月 妮]

        第译约堂,翰城

        一

        版上 · 堡艾中1

        ,海0文略的8.艺特音0出 · 乐0元加:

        版德巴社纳赫

        无论作者的专业性还是文本厚重程度,本书较众多巴赫传记更胜一筹。作者加德纳是英国知名指挥家,对古典音乐特别是巴赫作品有着极为专业的理解,他在写作此书时将对巴赫的研究和记述上升到学术与古典音乐艺术评价的双重高度。书中内容倾向于传主的音乐家属性,而非常规的编年式生平叙述,文字中融入了一些作者“主观”体验和看法,这部分因作者的音乐见地与对巴赫的了解而别具价值。

        《通天之路:李白传》,[美]哈金著,汤秋妍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45.00元

        哈金用英文撰写的《通天之路:李白传》填补了英语世界李白传的空白。在书中,哈金以小说家的笔力,描摹盛唐时代饱满的生活细节,从食物、衣着到社会人际关系。写作中哈金更注重有趣的细节,希望通过连接和描述它们,勾画出一个完整鲜活的李白。更重要的是虽然写的是盛唐的李白,这本书也与当下有关,让读者感同身受,起码能理解李白。

        《王元化传》,吴琦幸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88.00元

        吴琦幸系王元化先生弟子,追随老师多年,得以近距离接触与观察老师,对其生平和学思历程有深入了解,无疑是为王元化作传的上佳人选。本书详述传主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从左翼文学青年到意气风发的革命者,从被打成“胡风分子”到复出后位居高位,再到备受瞩目的晚年反思。本书作者以很大篇幅探讨传主的学术和思想,使得本书具有一代左翼知识分子的精神史、心灵史的意味。

        48艺飙.00出谈

        《元版话社》把

        2,0项自己20飙、作年吴为

        7琦方月 著法第,

        一上 ——

        版海与,文项

        历时三年,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与《单读》主编、青年学人吴琦完成了一场时间、空间跨度可观而话题

        深入的谈话,其中内容构成这本对话录。本书的对话方式乃至二者的谈话视角权重颇有特点,不拘泥于太具体、贯穿始终的话题,而是从一个话题说开去,发散、延宕,又收束、返回。这部对话录或许无法针对诸多问题给出具体答案,但两代学人的思想碰撞无疑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

        《春天的约会》,朱永新著,团结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68.00元

        本书是庆祝人民政协诞辰70周年的献礼之作,以日记的形式呈现作者参与两会的情况和感悟,从实践层面反映民主党派成员在两会中参政议政的实践历程。本书从个人视角记录了民主党派成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的过程,通过此书,可以了解中国民主党派如何参政议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如何运行。

        《灯塔之书》,[英]R.G.格兰 2020年1月第一版,108.00元特著,王枫译,中国画报出版社

        遍及全世界岛屿、礁石、悬崖上的灯塔是从古至今航海者仰赖的“标志”,亦被人们赋予了希望、光明等意义。这本出自英国历史学者R.G.格兰特之手、装帧精美的图文博物书讲述了灯塔这种凝聚航海文化、极富象征性的建筑的历史。书中通过100多座灯塔的档案资料,特别是400多幅灯塔设计手稿、照片,向读者展示了关于灯塔的诸多知识,还记述了一些灯塔设计者、守护者的故事。

        《第一堂课: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巫鸿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98.00元

        在国内乃至国际艺术史学界颇有影响的学者巫鸿于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30余年讲授中国艺术史课程,本书即其中关于中国美术史“第一堂课”的讲稿汇集,是作者的讲稿首次结集,其中很多内容首次公开发表。在保持作者学术水准的前提下,书中表达形式力求深入浅出,用相对明晰的专题性方式来展开讲述,是以课堂讲稿的语感承载、传递丰富信息与独到观点的中国美术史普及读物。

        《古希腊文明的光芒》(上下),赵林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188.00元

        为什么古希腊人可以从0到1创造出惊艳后世的制度和文明? 为什么只要读懂了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解读西方大部分经典和隐喻便一马平川? 赵林教授研究西学40载,10次实地考察访问,用非常真实的一手资料,带你走近雅典卫城、德尔菲遗址、希腊各个博物馆,重新认识荷马、梭伦、埃斯库罗斯、苏格拉底……讲述古希腊上下两千年的文明发展全景。

        《海峡两岸民间服饰艺术口述史史》,淳晓燕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199.00元

        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口述史丛书(第二辑)被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本书为其中一本。民族服饰是人们在农耕生存方式发展的历程中,以混沌的思维方式,记载该民族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映射出该民族的集体文化心理意识,是其民族特有的审美意念的表达。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海峡两岸民间服饰艺人们的真实世界,倾听他们生动的讲述,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

        《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与世界秩序》,赵剑英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139.00元

        本书由赵剑英主编,傅莹、蔡昉、江小涓、李扬、余永定、郑永年、迟福林、赵汀阳等20位著名专家学者撰文,从宏观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学科角度,探讨“中国将在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中扮演何种角色,采取何种态度和策略,以应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本书呈现了中国学界对后疫情时代的世界面貌和格局深入而及时的思考。

        《见鬼: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阅读笔记》,有鬼君著,东方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58.00元

        中国鬼文化源远流长,鬼故事蔚为大观。在作者看来,笔记小说中关于鬼世界的描述都可看作一种民族志材料,将其整理、分类,可拼接出那个世界的整体图景,举凡鬼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衣食住行,都可描绘出来。全书分为“鬼的日常”“鬼的社会”“鬼世界的政治”“人鬼之间”四个部分,共90余篇文章,在风趣的讲述中,呈现了鬼界是怎样的存在,又为什么会那样存在。

        《晋江经验——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吴乐进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60.00元

        《晋江经验》是一本全景式记录晋江40多年改革开放风雨历程、深刻解读中国县域城市化内涵的理论读物。作者解读了一个县域的改革发展史,全面概述政府和企业如何在不断发展的市场里良性互动,实现持续的变革和发展,提炼晋江经验之精髓,展示了作者驾驭繁杂现象资料并揭示其背后逻辑的深厚功力,应当说是一部反映新时代县域城市化现代化的力作。

        《碛口古镇》,李秋香、陈志 2020年2月第一版,228.00元华、罗德胤著,北京出版社

        明清至民国年间,黄河之滨的碛口镇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赢得“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时至今日,该地以明清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备受关注。清华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组研究者前往碛口实地踏勘,测绘了大量有价值、有代表性的建筑,并访问耆老,搜集史料,以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碛口历史文化画卷,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古村落的珍贵资料。

        《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刘晓力等著,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168.00元

        本书在追踪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前沿的基础上,首次全面阐述了哲学与认知科学在相伴相生60年的互动发展中形成的“双向挑战效应”。这一判断以争论的视角极大地丰富了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研究的问题域,展现了分析哲学家和现象学家在认知科学的旗帜下的协同共进,必将推进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跨学科的对话与合作。

        《什么是民粹主义?》,[德]扬-维尔纳    ,·米勒著钱静远译,译林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49.00元

        近年来,民粹主义成为一个热词。但是,什么是民粹主义,学界却从未形成一致看法,本书即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对民粹主义的界定中,最关键的概念是“人民”:“民粹主义者主张,他们且仅有他们能代表人民”,“任何不真正支持民粹政党的人首先就不会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民的一部分”。这本书自2016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树影鸽子人:胡同北京的生趣与乡愁》,况晗/作画陆原/撰文,东方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168.00元

        况晗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住在胡同里,不知不觉中,对描绘胡同发生了兴趣,开始是速写、水彩,最终选定“宽线条”铅笔画法,一路画下来,就是30年。老墙的斑驳陆离,草木的生意盎然,人物的种种活动,都表现得真切动人,取得了堪称惊人的效果。北京史地专家陆原先生为书中近百幅画作中的胡同撰写了小传。图文珠联璧合,为我们在纸上留住了一个渐已逝去的老北京。

        《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陈平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88.00元

        现代学术不同于传统学术,不但观念、方法、内容变了,表述方式也变了。此书即聚焦此一问题,讨论了在中外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中国学者如何建立“表达”的立场、方式与边界,诸如述学文体如何处理引语,演说兴起与文体变迁的关系,以及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鲁迅、胡适等人述学文体的各自特色及其成因,书中都作了富于新意的论述。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分类指南:75科常见植物的鉴赏与栽培》,[美]罗斯  、·贝顿[英]西蒙·莫恩著,刘夙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2月第一版,128.00元

        这本插图精美的图书讲到了植物的种类、形态、起源、地理分布、系统学,以及一点儿园艺学方面的内容。相比于国内大多数类似图书而言,这本书更贴近国际上流行的植物分类学发展趋势。其中的75个植物类群,都是按照APG系统来讲述的。期待国内也能很快出现采用APG系统的植物分类指南图书!    (王辰)

        《永远的“黄河大合唱”》,黄炜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120.00元

        该书由《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侄女、西北民族大学“黄河大合唱研究中心”主任黄炜教授主编,收录近20年来众多热心传承红色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学者及艺术家的36篇学术成果,集有珍贵照片90幅,全面还原《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绎过程,传承历史原貌,整体展现后代学者、艺术家及爱好者们对《黄河大合唱》的欣赏、演唱、思考与研究。代表了当前该项研究的最高水平。

        《元代文学通论》,查洪德著,东方出版中心2019年12月第一版,258.00元

        南开大学文学院查洪德教授这本书主要以元代文献为依据,全面考察有元一代文学的各个方面,涵盖诗歌、文章、散曲、杂剧等体裁,对元代文坛随时间而衍变、因地域而散布的样貌,对元代文坛诸多特征、风气和流派等,都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梳理,元代文学独具的特色和独有的价值亦由此显现。其中对以往元代文学研究中一些“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成说”的廓清堪称一大亮点。

        《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聂震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第一版,39.00元

        聂震宁以书信的形式,与青年编辑进行交流,答疑解惑,向青年编辑传递著名出版人的情怀、理念、经验,倡导青年要有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十二封信不止对青年编辑,对在职编辑也是很好的交流和提升。在忙碌的出版业务中,我们不妨抽点儿时间回望来路,重温初心。做出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做有价值的出版就是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中国思维的根系》,萧延中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68.00元

        中国何以为中国? 数千年来那些超越制度、建构制度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本书尝试透析中国古代思想者所特有的认知规则、推理形式和思维路径,并从“宗法”“天命”“德性”“崇圣”“礼治”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思维的脉络。在作者看来,尽管中国传统思维与现代科学理性分属不同的知识类型,但面对复杂丰富的现象世界,二者并非必然构成非此即彼的简单对立。

        《庄子哲学研究》,杨立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第一版,79.00元

        本书以《庄子》内七篇为文本基础,对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概念进行深入肌理的细读和辨析,对庄子哲学作了独到解读和呈现。在作者看来,《庄子》内篇体现出令人惊讶的整体性和完成度:“思想与概念展开的高度一致,精巧到近乎无迹的结构安排,看似偶然实则必需的叙述方式。”庄子哲学,以无条件的真知为追求,言说不可言说者,其所到达的深度,在人类运思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暴雪》,刘虎著,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9年12月第一版,25.00元

        草场的退化,让牧民科斯塔一家的收入急剧下降,而孩子埃迪将要到县里读初中,租房将是一大笔费用。生性忠厚的科斯塔决定铤而走险,以放牧为名,去魔鬼谷盗猎。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风雪让父亲面临危险,儿子埃迪入谷搭救,父子几度徘徊在生死边缘。魔鬼谷的暴雪洗礼,是人类世界的镜像,反思人类灵魂,审问生命本质,提示着关于人生的训诫,以及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

        《奔跑的岱二牛》,黄蓓佳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版,25.00元

        小说从儿童的视角、幽默的笔调,以乡村少年岱二牛必须要归还捡到的昂贵手机为主线,以少年的往返奔跑和寻寻觅觅串联起了当下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活温暖、亲切又略带荒诞的日常。该著在如水的时间流动中,在略带戏剧性的生活洪流中,复活了个体以及群体鲜活的体验,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息。乡村少年守护着心里小小的理想主义之光,平实人生中依然飞翔着生活的诗意与精神的乌托邦。

        《糊粮酒酒葫芦》,小河丁丁著,天天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25.00元

        以《杀龙》和《醉演》为起点的“少年西峒”系列,让小镇西峒走入读者视野,小河丁丁也找到了独属于他的文学故乡。该书中,妈妈酿售糊粮酒的主线,串起了湘南种种人情风物,中有俗世高人的惊鸿一现,一切如诗画般清新明朗,韵味无穷。浓厚地域色彩的童年书写,民俗传奇的记叙,淳朴醇厚的民间人情,俗世奇人的人间行走,让小河丁丁的文学作品呈现出清丽又馥郁的文学美感。

        《蓝门》,张忠诚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20年7月第一版,28.00元

        一位老人、一个弃儿、一条义犬,东北的冰雪寒风,即将消失的老街老巷,远离都市的喧嚣与人群,而这看似孤冷的风景,在作家笔下却蕴含着热切的守望,坚定的信念,无边的大爱,琐琐碎碎、林林总总的日子演绎出一段难于忘却的温暖记忆,普通人人性的升华。作品工笔细描了那里可歌可泣的人性的同时,也试图唱响一曲对传统记忆、民间生活、朴素人伦关系无限眷恋的挽歌。  (王宁)

        《墨童》,冯与蓝著,明天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26.00元

        《墨童》以“失根的感觉”为忧伤基调,在节奏有力的叙述世界里,调动了味觉、视听觉、感知觉的感官描写,通过一系列巧妙、机智、俏皮、富有儿童生趣的情节编排,以及借助于比喻、隐语、双关交互合成的隐喻叙事,着重表现了新世纪少年儿童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由轻慢到敬畏的心理演变过程,使得本书读者与本书人物一道踏上了意味深长的寻找成长生命的根性记忆之旅。(徐妍)

        《牧歌》,董宏猷著,青岛出版社2020年2月第一版,36.00元

        作品从一个小男孩参加合唱团的视角切入,讲述了一位新中国成立之前战斗在台湾隐蔽战线上的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形成叙事和抒情上的变奏与共鸣,也体现了革命历史题材儿童小说的叙事创新。革命与生活,以复合体的形态呈现于小说中,两者之间价值向度的冲突,拓宽了小说的意蕴。日常生活叙事与国家民族的大叙事双线并存,重现了革命历史时代的理想主义的大旗高扬。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天眼”巨匠南仁东的故事》,王宏甲、萧雨林著,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版,38.00元

        近年来,儿童文学原创勃兴,但优秀的传记文学难得一见,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该书无疑是近年来面向儿童的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在生动讲述“天眼”之父南仁东的一生的同时,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澎湃于作家笔下的不可抑的情感,他写的是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是一代科学家坚忍不拔,用理想和意志浇筑我们国家自主科学项目成功的历史进程。

        《上学谣》,胡永红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38.00元

        该书用灵动、诗意同时极富壮乡特色与生命张力的细节与文字,生动讲述了壮乡留守儿童火龙的成长历程,为边缘儿童生命的书写贡献了一个理想主体形象。没有怨怼,也不展示苦难。作家展示了生活的复杂性,但她同时也是坚韧而温和的守护者,始终保持着对人性善与美的坚守,也承继了乡土叙事中“本色、本土、本真”的诗意化建构,作品始终洋溢着温厚又明亮的人性关怀。

        《他们的塔》,荆歌著,明天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35.00元

        初一男孩大皮的寒假之旅,一场成长之旅。裹挟在人生洪流中的每个人的身不由己,人生中第一次对死亡的体认,少年与成人价值观的冲突,世事苍茫与人间沧桑,粗粝人生就这样猝不及防在少年眼中一一展开,洋溢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童年生涯并非总是诗意和澄澈的,在表现真实儿童人生的儿童小说中,成人世界如何映照其中,如何以符合儿童审美的方式表达,反映了作家的功力。

        《图画书,你在哪里》,陈晖/文,沈苑苑/图,海燕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36.00元

        一个调皮的丢三落四的小男孩的生活日常。红色的画笔哪去了,白色的太阳帽呢? 机器人的胳膊,摩托车的轮子呢?还有那本最搞笑的图画书呢? 童趣是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之一,图画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更直接丰富地表现出了童趣之美。该书以一个小男孩的自问自答作为叙事推进,在纯正、自然的童趣和幽默感表现上,新鲜独到的叙事技巧和细节呈现上,均做出了独到的尝试。

        《土狗老黑闯祸了》,叶广芩著,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45.00元

        这是叶广芩“耗子丫丫的故事”系列的第三部。耗子丫丫走过了颐和园寂寞的日子,走过了胡同里飞扬自在的日子,对于成长,她有了自己的感悟,对于生活,她学会了珍惜。那老北京人的神韵、气味,所有胡同、四合院生活中的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宛如色彩鲜明的图画一一浮现,与灵动童心相得益彰。气韵生动,浑然天成,酣畅淋漓。

        《我和小素》,黄春华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21.00元

        作为武汉作家,本书作者亲历了疫情的前后。作品以儿童视角展现了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人民在巨大的灾难和病痛之下的社会生活。作为护士长的女儿,杨若溪对妈妈的情感经历了从叛逆到理解的过程;作为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周小素则经历了亲人离世的苦痛。见证了朋友、亲人的努力、付出与牺牲后,两个女孩最终走出了恐慌与焦虑,实现了精神上的成长。

        《想心事的小字母》,陶天真著,王祖民、王莺/图,接力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42.00元

        一个字母,一个童心盎然的小故事。清丽自然、童趣盎然的语言和想象,与稚拙可爱的水彩图画相得益彰。在儿童文学领域中,我们看到过太多刻意营造童趣的生硬文本,但这一本小小的图画书,轻轻松松就写出了童趣盎然的童真世界,这是一种天赋。相信作家的内心也是一片清新宁静,从而写出这样让人温暖放松的文字。

        《像植物一样幸福》,毛云尔著,希望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28.00元

        一本书写那些有情的生灵万物的散文集。那所有的草木鸡狗,都是自由的生命体,拥有着独立的生命尊严。作品散发着物我平等的纯真的生命气味,还有最初的生命欢乐感。文学传递的是作家的性情,文化的生命力,需要通过语言的细节,通过字、词,甚至看似细微的标点和断句来呈现,那字里行间的情感、力量,构筑了作家作品质量的高下。

        《永远玩具店》,葛竞著,新蕾出版社2020年7月第一版,30.00元

        林林总总凝结着人们心愿与期待的玩具,成为了一种隐喻和象征,那是抱憾人生重来一次的希望之地,也是光明而温暖的呼喊,求证着情感的力量、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这部童话作品不仅有好看的故事,诱人的悬念,还有对现实的隐喻、投射以及批判,那些真正属于文学的诗性品格和深层思想意蕴,让读者们产生深深共鸣。

        “2020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0佳”包含了在第5版刊出的“十佳”图书,以下为另外90种。我们对入选图书作了大致分类,包括:文学25种,历史20种,传记10种,人文社科20种,童书15种。点评文字由本报编辑部撰写(少量有署名者摘自本报发表的书评)。

        文学(25种,按书名音序排列)

        历史(20种,按书名音序排列)

        《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周绚隆著,中华书局2020年1月第一版,38.00元

        明清易代,江南士人中多有遭逢不幸者,嘉定侯岐曾即是其中一个。由于《侯岐曾日记》的发现和整理出版,作者得以依据日记、书信、回忆录和诗文作品来还原和讲述侯岐曾及其家族、亲友的故事。其中写到侯家遭遇家产籍没、侯家女眷的悲惨命运、烈士夏完淳的抵抗和就义等,展现了大变局中小人物的人生遭际和价值选择。作者笔下饱含感情,令我们读来感触万端。

        《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张明扬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9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一部从“中国古代战争究竟怎么打”作为切入点的历史读物,作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截取从先秦至清代的13场战争,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及历史、军事著作,结合其历史研究中对资料取舍、提炼与解读的能力积淀,对“长平之战”“楚汉战争”等古代战事进行包括但不局限于军事因素上的深入分析,其中涉及政治对军事、武器对战术的影响,是努力还原古代战争概貌、细节的军事史佳作。

        《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一种跨国比较视野》,马德斌著,徐毅、袁为鹏、乔士容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72.00元

        20年前彭慕兰出版《大分流》,引发学界热烈而长久的讨论。马德斌教授在此一研究领域贡献颇巨,本书是他相关论文的结集。关于政治制度、法律体系、货币体系与“大分流”的关系,关于18~20世纪中国的工资、物价和生活水平,作者都有精到论述。基于中国、欧洲或者日本之间的比较视野,新制度经济学、计量统计方法的引入,则构成了本书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特色。

        《中国逻辑的发现》,[德]顾有信著,陈志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98.00元

        中国古代有没有逻辑学以及有什么意义上的逻辑学? 多年来,人们对此争论不休。在德国汉学家顾有信看来,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先,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西方逻辑学传入中国的过程,或者说理清“在中国发现逻辑”的学术史。从明末清初以降传教士对西方逻辑学的译介,到不同时段中国知识人对逻辑学的接受、译诠和理解,本书都作了精细梳理,广征博引,考证精详,令人信服。

        《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澳]彼得·贝尔伍德著,陈洪波、谢光茂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128.00元

        农业诞生是人类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但关于人类为什么发明农业、为什么几乎整个世界都会转向农业生产,我们却知之不多。本书是探讨上述问题的一部经典之作。在书中,作者全面论述了其所提出的“早期农人扩散假说”,其核心观点是,农业只在世界上几个特定地区发生,然后传播到其他地区;传播仰赖于人群迁徙;一些人群的语言、基因和生活方式也随迁徙而传播开来。

        传记

        人文社科(20种,按书名音序排列)

        童书(15种,按书名音序排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