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我是内蒙古的“人教”人

    黄妙轩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2月16日   14 版)

        我们这一代人是读人教版教材长大的,所以与人民教育出版社隐约有着很深的感情。当然,我的这一份感情是从抽象逐渐到具象的。

        1985年7月,我毕业分配到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工作(那个时候是统招统分),成为一名教材编辑工作者。作为地方专业出版单位,我们对人教社充满了尊敬。当时归教育口管理的教育出版社全国大概只有四家:国家级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归教育部管;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新疆教育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归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就是这种隶属体制,好像又让我们多了几分亲近感。

        1987年夏季,在内蒙古通辽召开全国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其中有两位人民教育出版社来的先生,一位是余澄清,一位是莘乃珍。余先生中等身材,一头白发,走路说话都是慢慢的;莘先生比较高,长式简发,一身素朴。两位先生都说了些什么,现在已记不清了,印象中对于“汉语”和“汉语文”的分析鞭辟入里,讲得很透。会议讨论很热烈。

        1990年,我社成立30周年,社里编了一本纪念册——《内蒙古教育出版社30年》,我帮着处理一些编务琐事和校对工作。书中选了一帧我社建社初期(1961年)叶圣陶先生来社与大家的合影,照片是黑白的,磨损得也比较厉害,但叶老的容貌清晰可辨。听社里的老同志讲:当时出版社刚成立,条件很艰苦,办公场所是借来的,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接待室,而叶先生关心的是我们的工作,关心的是中小学民文教材的出版。叶先生之后,每一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都会莅临指导工作,而每一个人教来的同志都是很有水平的。我也在社里见到过叶立群、张玺恩、韩绍祥、殷忠民等人教社领导,他们都很平易近人。

        我们自治区蒙古族中小学教材的使用情况是,除了蒙古语文、汉语两个学科以外,其余课程教材全部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教材为蓝本进行翻译。经过全社几代人的努力和人教社持续的鼎力支持,我们逐步实现了与人教版教材同步供应,使蒙古语授课学生能够同步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意义非常重大,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人教社的领导和总编室、编辑部、出版部以及印制企业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每一个参与其中工作的同志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所以,功劳得有一半要记在人教社同志们的账上。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今天的型版传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上高速公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可不是这样,清样和纸型(后来是胶片)都要邮寄。我社为了争取时间,经常是派人去取,人教社各个口上的同志为了尽快让赴京人员取回清样和型版,都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过去这种合作方式叫租型,现在叫代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内蒙古的唯一代理。基层不清楚这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们就说自己是内蒙古的人教人。人教社不仅努力支持和帮助内蒙古实现民文教材的同步供应,而且在代理成本方面也给予了倾斜,体现的是国家的关怀,鼓励我们在“两个共同”的路上奋勇向前。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刮起一股“老旋风”,张中行先生以其独特的笔调和悲悯情怀叙说人间思考。大约是90年代初,时任我社副社长的徐学文先生带我到成都开会,途经北京住在人教社招待所。那天是星期三,张中行先生正好在社,我就陪着徐社长去拜会老先生,由此开始了与张老的交往。开始的时候,有好奇,因《青春之歌》的关系,总想多了解一些他的情况。随着接触的时间越来越长(我陪着他去内蒙古通辽校对文稿、每次去京的时候都要小聚一下),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要说他的学问,我听过他聊佛学、聊钱谦益和柳如是,听过他聊康德、聊罗素,也听过他聊风物、聊美食、聊古董,有意思的是还曾经狂侃了一顿足球,对普拉蒂尼的球技竖大拇指。选编《张中行选集》的范锦荣先生曾说:“……至于专著,没读时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读了之后,更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我发现了他有趣和可亲可爱的一面。

        后来内蒙古兴安盟教育局教研室专请王世友先生去做培训,我作为陪同也介绍了自治区汉语教材的编写情况,其中有一场培训和教学观摩安排在科右前旗的乌兰毛都苏木深处勿布林中心校。那时候路况不好,一路颠簸得厉害,车过处是一溜沙尘,车窗密封不严,车上每个人满脸满身都是沙砾。同车的教研室领导满脸歉意,不知该说什么好。王世友先生倒是没事,那天讲得特别精彩。这事已经过去十五六年了,每每到一线听课调研的时候,总会想起这次经历。听说后来学校的老师到北京还找过世友,他都尽己所能给予帮助。

        因为工作与汉语室的同志们接触多了,也熟络得跟自家人一样,有赵晓非、施歌、关晓阳、李津、张君、王陆正等。因为熟,公事私事全找他们。他们很淳朴,也很热情。通过跟汉语室同志们的合作,我的学术能力也长进不少。赵晓非先生长于少数民族双语方面的研究,有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少不了大家一起合作。他是那种有学术主见又能够融汇大家智慧的人,学问做得很大气。每每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都会默默地支持一把。

        2019年11月,人教社召集大家开会,说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把握统编《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部分的内容,特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为民族地区开发中华经典双语资源,先期推出藏文版和蒙古文版来免费供应。郑旺全先生强调了该项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在充分听取参会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作安排。西藏和内蒙古的同志都做了表态,这对民族地区教育颇有价值,保证高质量按时完成任务。两地一边抓好抗疫工作,一边克服困难,严格管控质量,目前项目在正常推进中。

        (本文作者系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