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2月09日 星期三

    为人父人母者说

    刘阳扬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2月09日   19 版)

        《父亲》《母亲》,鲁迅、胡适等著,丁帆编,译林出版社2020年10月,56.00元/58.00元

        丁帆先生编选的百年散文经典《父亲》和《母亲》将各种各样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情感呈现于读者面前,从鲁迅、茅盾、胡适、老舍到汪曾祺、王蒙、铁凝、王安忆……父母的启蒙、关怀和身教言传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精神印记。父爱如山,母爱似水,这套文集不仅是时光、思念和爱的故事,也是为人处世的深刻思考,还是对舐犊之情的皈依和怀念,更是支撑大写的人挺起脊梁前行的动力。

        丁帆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编写《父亲》《母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让那些失去父母的人在缅怀亲人的时候,更加坚强起来,在今后的岁月里,用自己的人格品行为子女做出表率,在人生的归途中留下可敬可爱的精神遗迹;二是想让那些父亲和母亲尚健在的人们,趁着这阳光灿烂的日子,为自己的双亲大人多尽孝道”。“尽孝解忧乃养浩然之气之古训,亦是当今现代人寻觅幸福之事”,希望这套散文能触动人心,引发思考,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父亲”“母亲”的深刻含义,找到自己的精神指引。

        鲁迅自幼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不得不“走异路,逃异地”,早早看透了人情冷暖,发现了传统宗法制社会弊病以及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并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社会的人伦关系。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鲁迅反思了旧中国的伦理问题,在他看来,“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而“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应该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父亲的义务在于教育儿童,使之成长为解放的“独立的人”,但教育和解放子女并不简单,还需要找到根源,从解放社会做起。

        周海婴出生后,鲁迅给他起了“小红象”的爱称,尽力照顾,享受着孩子带来的欢乐和童真,“想到月亮怎么会跟着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嵌在天空中”。在教育方面,鲁迅以理解、指导、解放为原则教导孩子:“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无微不至的爱和科学理性的教育指导,是鲁迅留给孩子的礼物,也是留给我们的财富。

        父亲的爱沉默无言,但却不计回报,为子女提供了稳固的支撑。正如鲁迅所说,父亲为了解放子女,“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的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父亲们尽管性格各异,但都用自己的人生态度给子女留下了亲情的宝藏。梁晓声的父亲一生认真做事、认真做人,退休后在剧组做群众演员,也认真到可爱的程度,吃饭时也不忘背背台词。张曼菱的父亲是“布衣寒士”,是“骨子里的文化人”,不要求她加官进爵,只希望她能利国安邦,传承民族的文化命脉。余华自幼顽劣,医生父亲面对儿子的“装病”,怒气冲冲却又无计可施,但对儿子的关心早已含在不言之中。

        在现代作家笔下,母亲常常是勤劳、坚韧的,她们操持家务,为子女提供支持和帮助。茅盾的母亲陈爱珠开明、通达,识文断字,父亲去世之后,母亲“誓守遗言,管教双雏”,指导茅盾和弟弟读书识字。茅盾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母亲对茅盾要求极严,小学毕业后,将他送往湖州、杭州读中学,后来还筹钱让他报考北京大学预科。正是母亲的支持,让茅盾走向了文学和革命的道路。

        厨房是母亲的天地,不管经济条件如何,母亲总能变出很多美味佳肴满足孩子的味蕾。贾平凹的母亲日夜为着一家人的吃食操劳,萝卜、红薯、面条,家里的鸡蛋和梅李也要一直给孩子留着。张洁的母亲有一手好厨艺,做的烙饼、炸酱面比饭馆的都好,留下的菜谱也成为儿女温暖的回忆。叶至诚的母亲则会在除夕夜大显身手,八宝鸭、腌笃鲜、红烧鹅……看着狼吞虎咽的孩子们,母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刘心武的母亲做菜的手艺极其地道,腊肉腊肠、泡菜、白斩鸡、樟茶鸭、扣肉……吃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浓浓的母爱随着食物一起,穿越时间和空间,成为永远的精神依归。

        食指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中写道:“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就像风筝与线,无论风筝如何高飞,还总是有根牵动灵魂的线。王安忆的母亲茹志鹃是著名作家,虽说放手让女儿自己发展,却还在时刻关注女儿的动向。当发现在文工团拉大提琴的女儿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母亲开始指导她写作。王安忆说,成为小说家是父母“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最后弄成的梦。她说:“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是的,在长大后的儿女身上,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父母对儿女的牵绊也总能牵动人们的灵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