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图书推荐

    王立与他的“人文研究”

    徐公持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1月18日   08 版)

        《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史》,王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58.00元

        王立教授要我为他的一册文集《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史》写几句话。开始我有些犹豫,因为不知他著作的具体内容。他给我发来了全部内容,阅后得知,原来是书评之集,收集了他数十年来撰写的各种书评文章七十多篇。我阅后吃惊不已。我惊奇的倒不是篇数之多,而是它们涉及的学术和知识范围,非常宽广。例如这里就包括“比较文学、故事学与中外文学跨学科研究”等一系列“宏大题目”著作,在我的认知里,光是“比较文学”一项,就至少包含中外两方面的文学,何况其中不但有中日比较,中韩比较,还有中印(度)比较等牵涉不同国别的文学。要做到真正的“比较”,至少应该通晓双方甚至多方语言文化,何况你还要去评论人家“比较”得好坏优劣,这是何等的高难技术之活!这里还有一些“跨学科”评论,如评述“跨文化旅游的文学观照”“多民族多国别视野中大文学研究”“佛经翻译文学与跨文化追寻的努力”之类,涉及宗教、民族、地域等领域,恐怕障碍更多;幸好作者所评之书如中古汉译佛经民间文学研究、《燕行录》研究、朝鲜所传明清小说等研究,基本上汉语文献的延伸,与本土传统文化——文学关系极为密切,遂得以扬长避短。此外,长篇自传体小说《离离原上草》,武侠小说《鹿鼎记》研究等评论对象,已经超越了通常文学史研究的古今时空,难度更大。但是王立不畏艰难,勇闯险区,自信自立,挥斥健笔,评騭褒贬,基本达成目标。我无法判断他的评论是否切中肯綮,但它们至少得到了原作者和有关期刊的认可,表明他已经进入原著的堂奥,我想这就是了不起的成功。

        或许有人会从学科、学术的“专门”性角度提出异议,认为这样的治学路子,未免“杂学旁收”,不成体统,至少不符合古典文学的“学科规范”。不过我觉得一门学科的成功,需要多种类型人才在多方面领域的共同努力。无论宏观、微观或者有人说的“中观”的研究,还有超越了这种视域分界的“混合型”研究,包括“跨学科”研究,都是需要的,往往也是不可或缺的。唯有如此,这个学科以及整个学术的发展,才可以认为进入了丰富的、平衡的,以及真正健康的、成熟的境界。可以这样说:王立多年来立足于他的专业强项“主题学”,而又能够不受现有学科畛域的限制,确立“文学史宏观微观研究结合的重要成果”取向,是一种非凡的本领,我肯定他的这种“本领”。我认为他在本书中体现的是治学一“极”,在这一“极”里生存的人为数稀少,而能够在这里施展手脚,获得认可,更是一种真功夫,谁也休想蒙混糊弄。不信你试试?

        我回想起三十多年前,王立到文学研究所来修学之情景。当时他还是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东北帅哥,我在编辑部与他初次交谈,当时只想多了解他的专业基础,同时问他想朝哪个方向发展?他回答说“主题学”。我有点诧异,因为这已经偏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古典文学学科,“规范性”不够;但又想既然他有志于此,不妨让他尝试摸索。后来他经过奋发努力,学业不断精进,在古代文学“主题学”领域果然开拓不止,成果累累,成为一方渠帅;而他在相邻领域中的大胆进取,也给自己打开了更加可观的研究格局。他的学术道路,应当说颇为特异;我思考再三,终于豁然开朗:王立的研究界域,早已超越了或者脱逸出了古代文学学科,更不是“主题学”所能够限制的。确切地说,他从事的是一种大大扩展了的文学研究,也可以说是“人文研究”,或者说是一种“人学”研究。他能够走通这条道路,达到今日之境界,并非偶然,除了他自身不懈努力之外,其实这本来就是一条康庄大道,高尔基等中外先贤早就说过:“文学是人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