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020中国长城论坛”在甘肃敦煌启幕,吸引了从长城东段的山海关到长城西段的嘉峪关,长城沿线各省市300余名代表参加,共同为长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献计献策。(见中国新闻网文化频道)
目前,中国发现的历代所修各类长城,涵盖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黑龙江13个省、市、自治区。多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长城沿线的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尤其是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长城区域周边的环境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在此次论坛上,有关专家建议,要对濒危损毁的长城遗址和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强长城文化价值的系统研究,突出“万里长城”整体辨识度;重点利用长城遗址和长城文化资源的外溢辐射效应,建设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引导和鼓励长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长城文化创造活力和生命力。
的确,对那些风雨侵蚀、残破不堪的濒危长城遗址的保护,时不我待。国家文物局曾有调查,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今天所说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所修建的长城,据此前所测的明长城数据,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除去2000多公里自然天险作为墙体的段落外,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公里。但长城墙体保存状况总体堪忧,较好的比例不足10%。“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已把中国长城增列为全世界100个最濒危的遗址之一。抢救保护长城遗址,已是刻不容缓。
说起长城,让人心潮澎湃、壮怀激烈。秦时楼堞,汉时关塞,日暮长河,冷月居庸,都激发起我们对历史和过往岁月的追思。慨叹长城的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攀上位于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的雄伟长城,劲厉的寒风在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体,历史和文化的感受异常深厚。
长城凝结了我们太多的历史和记忆,负载着太多的沉重和叹息,映照着历史时空中太多金戈与铁马,记载着太多的荣耀、悲欢、变迁和评说,沉淀了太多的民族的和个人的一幕幕活剧,也流传着太多的故事和传说。,如若超越某一历史时代的束缚,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更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古典建筑的灵魂,在于它凝结着那个时代的社会和人们的精神、理念、思想和信仰。明乎此,便懂得了长城的知识、价值和遗存,在人类文明的有机体中的地位,更懂得了长城的一砖一瓦、一石一土、一树一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保护好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长城,是我们的文化自觉,也是人类最高的道德责任。
河北省石家庄市 许民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