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以平视的视角不仅为广大读者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成就提供了一个新的文本,同时也为研究者进一步探索鲁迅和讲述鲁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平视的魅力:“走近鲁迅”

    戴时焱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0月28日   19 版)

        《走近鲁迅》,萧振鸣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6月,58.00元

        有人曾经指出:我们中的许多人,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是很有意思的:他们或许是仰视,于是感慨“巍巍乎高哉”;或许是俯视,于是盛赞“洋洋乎阔哉”;唯独就是不会平视,因为从来就不会平等对人,所以也就无法切实感受“亲亲乎近哉”的真情。

        描写、讲述、研究鲁迅的文章和专著,车载斗量,数不胜数。鉴于当今中国的语境,对于这位“20世纪最具启迪意义的思想家、最具品格的文学家和最博学并包的学者”,人们大多都是持“仰视”的视角。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萧振鸣则推出了一本与众不同的《走近鲁迅》。在这部书里,他采取了“平视”的视角,从微观领域的衣食住行入手,引领我们这些“小人物”,走近鲁迅这位“大先生”。

        多年来,在深入研究鲁迅的基础上,萧振鸣先后推出了众多个人专著或与他人合编的著作。个人见到的有:《鲁迅墨宝真迹》(1996年9月);《鲁迅日文书信手稿》(1997年4月);《鲁迅著作手稿全集》(1999年12月);《中国萌芽木刻集——鲁迅评析中国现代木刻典藏》(1999年);《鲁迅诗稿·鲁迅遗印》(2001年9月);《丰子恺漫画鲁迅小说集》(2005年5月);《编年体鲁迅著作全集》(2006年5月);《鲁迅评点中外名著》(2006年9月);《鲁迅评点古今人物》(2006年10月);《许寿裳日记(1940-1948)》(2008年4月);《鲁迅美术年谱》(2010年6月);《鲁迅读人》(2013年2月);《鲁迅读书》(2013年2月);《鲁迅的书法艺术》(2014年6月);《鲁迅与他的北京》(2015年4月),等等。

        从这些专著涉及的领域来看,主要包括与鲁迅相关的手稿、诗词、书法、篆刻、美术、木刻、北京、亲朋好友、中外名家、古今人物等等。就内容而言,既有系统梳理,也有专题剖析,十分丰富,主题也比较突出。切入的角度,则是偏重于鲁迅作品的文学艺术成就分析。

        与上述著作不同,《走近鲁迅》为我们讲述的,其实是鲁迅的一生;而写作手法,则有点近似于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中的纪事本末体。在书中,作者将鲁迅短暂而丰富的一生分为“故家”“私塾”“本色”“佛缘”“求学”“师说”“为官”“亲情”“生计”“动物”“性情”“故交”“衣食”“居行”“古物”“书法”“画事”“掌故”“世说”二十个专题,每个专题内部又包括若干子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二十个专题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故事文体的鲁迅传记,使我们能够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角度,全面感受鲁迅的平凡和伟大。

        从表面上看,这二十个专题并非等同于鲁迅的写作生涯;但是,其实都与他一生的文学创作活动密切相关。比如,在《故家》一章中就包括“家世”“绍兴老宅”“本名”“射死八斤”“万花筒”“目连戏”“名医”等子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读者交代了绍兴周家的来龙去脉以及幼年鲁迅的成长环境。其中的“目连戏”,反映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看法;“名医”则告诉我们,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的根源。所有这些,对于我们了解后来鲁迅的“心路历程”,理解他的《社戏》《藤野先生》等名作的深刻含义,把握他为民族启蒙而奋斗一生的意义,大有裨益。

        再比如,在“鲁迅住过的居所”一则故事中,梳理了鲁迅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一共住过的二十六处居所,其中在绍兴老家五处,在日本六处,在南京三处,在杭州一处,在北京四处,在厦门一处,在广州一处,在上海五处。看似信手掂来,平平淡淡,其实很见作者功夫,也很有深意。马克思曾经自称“世界公民”。通过鲁迅先生居无定所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他的生活一直颠簸不定,但始终是以自己手中的一支“金不换”,“我以我血荐轩辕”,服务大众而不悔。

        相对于一些动辄把鲁迅予以神话的仰视视角和肆意贬低鲁迅(如苏雪林等人)的俯视视角,《走近鲁迅》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当然就是它的平视视角。

        选题的真实化。说起来,《走近鲁迅》的编写,缘起于两件事。一件是鲁迅的公子周海婴来馆里办事,保安问他“你找谁?”周海婴生气地答道:“我找谁?这是我的家。”一件是萧老师建议一位书商:“现在鲁迅的书很畅销,可以编一本适合青年阅读的插图本鲁迅选集。”书商问道:“鲁迅是谁?他的书煽情不?”萧老师由此深深感到,对于被毛泽东誉为伟大文学家、伟大思想家和伟大革命家的鲁迅先生而言,既需要长篇大论的学术著作阐发他的重要思想,更需要一个个细节连缀起来的真实故事传播他的社会形象。为了讲好给普通读者看的故事,作者依据自己多年研究鲁迅的专业基础和独特感受,以自己熟悉的鲁迅著作、日记和书信为基础,从鲁迅丰富的一生中选出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确保读者能够从凡人的角度“走近鲁迅”。其中,鲁迅通过土财主擦拭周鼎的故事,抨击一些人妄图将中国变成一个大古董“以供他们鉴赏”的用心,就很值得人们深思。

        选材的系列化。在北岛的组诗《太阳城札记》中有首“一字诗”,诗题是《生活》,诗文是“网”。人生就像一张蛛网,布满了一个一个的结点,看起来都很不起眼,然而却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鲁迅一贯认为,要知道一个人的全般,就要“从不经意处,看出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为此,在《走近鲁迅》中,作者采取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中“散点透视”的方式,将与鲁迅为人处事和文学创作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联的关键结点平行排列,一个一个地娓娓道来。其中,既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人生经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亲朋好友、“一个也不宽恕”的敌人,也有厚积而后发的炙热情感、视透中国传统社会“吃人”本质的清醒、一生主张堑壕战的冷静,更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献身精神、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人风采、文言白话广结硕果的无双成就。

        叙述的生活化。区别于有较强资料性的《鲁迅美术年谱》、有较多专业学术性的《鲁迅的书法艺术》以及资料性与文学性兼而有之的《鲁迅与他的北京》,这本定位于写给年轻人看的《走近鲁迅》,在保证史料确凿的前提下注重文学性,在突出纪实性的同时强调可读性,希望读者从阅读鲁迅的故事走进鲁迅的世界。于是,作者从明确的文体定位出发,采用聊天、唠嗑、摆龙门阵的讲述方式,“眉飞色舞地”把一个活生生的“肉身之鲁迅”请下神坛,陪着他一起来到我们身边。比如,以鲁迅对中国古镜艺术的欣赏和研究为例,阐述了鲁迅要“时时自出新裁”,“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的主张。我们看到,近三百则鲁迅讲述的、鲁迅同时代人回忆鲁迅的以及鲁迅身后的生动故事,就如同鲁迅先生十分喜爱的“浮世绘”,在真实还原历史现场的同时,为我们描绘出有血有肉的“这一个”鲁迅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这也验证了鲁迅谈到的,“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

        鲁迅先生五十六岁即告别人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萧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2011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十四至十七周岁人群最喜爱的作家是鲁迅。在网络上,“鲁迅”作为关键词的点击率,至今依然高居榜首,是国民关注的前沿领域。

        如今,《走近鲁迅》以平视的视角问世,不仅为广大读者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成就提供了一个新的文本,同时也为研究者进一步探索鲁迅和讲述鲁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