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9月16日 星期三

    知人体,懂人生

    黄丽娟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9月16日   08 版)

        《人体简史》,[英]比尔·布莱森著,闾佳译,文汇出版社2020年6月,69.90元

        如果我们身上必定要有某个部分向岁月屈服,如果选择权在我们自身,那么你的选择是什么?

        仔细打量和考虑一身的组织之后,必然是有一些人会选择头发的。

        目前,不光是程序员,似乎各行各业各年龄层的人们都或严肃或诙谐地表达自己在头发上的忧虑,秃头这件事成为了无数现代人的心事。或许,头发掉落本身就是人体对自己做出的智能维护。《人体简史》的作者比尔·布莱森是深深欣赏这种选择的:“如果说我们身上必定要有某个部分向中年屈服,那么,牺牲毛囊可以算是最明智之选。说到底,毕竟没有谁会死于秃头呀!”在秃头这件事上,有没有豁然开朗之感?

        对于豁达的人生态度,人们总是充满了向往。豁达的人到底是如何豁达起来的?对生命及其规律的了解或是基础。读《人体简史》,首先了解到的是人体科学以及人体认知的历史,而在阅读中却不免沉思或微笑起来,之后又突然疑惑——这本书表达的到底是科学还是人生的哲学?诸多如头发的事情,在读完这本书后,往往会想得更通透一些。

        《人体简史》介绍了疼痛测量法以及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的疼痛研究员特蕾西的进展。“急性疼痛是有明显用意的:它告诉你有事情不对劲了,必须给予关注。……但慢性疼痛没有目的,它就是一个系统出了问题,就像癌症也是一个系统出了问题一样。我们现在相信,有几类慢性疼痛本身就是疾病,而不是症状,靠着跟急性疼痛不同的生理机制驱动和维持。”这提醒我们要对自身的疼痛加以区分,不同的类别意味着不同的问题。

        面对疼痛,止痛药似乎是理想的选择,而药物公司的难题是,并没有完美的药物能够既有效控制疼痛,又不会导致上瘾。《人体简史》借特蕾西之口告诉我们“只有当大脑感觉到疼痛时,疼痛才会出现。疼痛或许始于大脚趾,但让你哎哟一声叫起来的,是大脑。在那之前,它不是疼痛。”所以,在缓解疼痛方面,大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脑可以增加、减少甚至忽略疼痛。沮丧或担忧会增加疼痛的感知程度,而富有同情心和关爱的伴侣、令人愉悦的香味以及音乐和食物等则能减少疼痛。在战争等极端环境下,疼痛甚至不会引起大脑的关注。

        不仅是对疼痛,对于幸福的感受,大脑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脑制造了构成我们感官的所有组件。“生命的丰富多彩,来自你头脑的创造。”颜色、气味、滋味……是你的大脑为了你的快活,解读了分子和光线等。大脑还擅长从混乱中确定秩序。整个药理学领域失败率最高之一的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自阿尔茨海默病被发现并得名的120年来,对该病的治疗一直异常艰难。但是研究显示,你受的教育越多,大脑不断探索的活跃程度越高,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就越小。要注意的是,这种活跃不同于在课堂上的被动学习。

        了解人体科学,帮助我们更懂得人生。无论对疼痛还是幸福,主动权在于自己。做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吧,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类生命的奇迹不在于我们生而具备一些弱点,而在于我们没有被弱点湮没。”

        人体科学让我们想到人生的哲学,而人体认知的历史也是如此。许多人总是抱怨自己命运不济、运气不好,但读了《人体简史》,很难不感慨自己是幸运的,命运对我们真的已经照顾有加了。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们对传染病的关注史无前例。《人体简史》介绍了很多人类到目前还无能为力的疾病。西班牙大流感、埃博拉病毒、结核病、伤寒……大家对这些已经耳熟能详,而阿克雷里病、西尼罗河病毒、皮卡迪汗热病、波娃桑病毒、伊丽莎白菌、兔热病、波旁病毒、哈特兰病毒、军团菌属……在人类历史上,像这样显得似乎有些小众的病毒数量巨大,层出不穷。它们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同样异常可怕。我们并没有总是遭遇猛烈疫情的爆发,不是因为我们一直保持警觉,而是因为我们运气好。

        生活在现代,这本身就值得我们感到幸运。在过去,医生中的佼佼者并不缺乏技能和智慧,但人们显然从现代受益更多。排除药品、器械等相对客观的原因(在没有麻醉药品的时代,50秒的手术就会长得像一生),无数的疾病都能够以科学、审慎的方式和态度治好,人们不必承受各种鲁莽、离奇和痛苦的治疗,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美国的弗里曼医生一度在12天里切掉255人的额叶,其方法是用锤子敲击冰锥使之从眼窝插入大脑,进而切断大脑中的神经连接。病人此后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放血曾为医生所热衷。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去世前说:“我死得真痛苦啊!”从染病到离世的两天之内,医生放掉了他体内40%的血,还进行了催吐等。《人体简史》的评价是:“疾病和治疗联手要了他的命。”为此,我们应该给命运一个大大的感谢。

        我们还应该感谢科学进程中作出贡献的每一位探索者,但也要警惕探索,因为鲁莽和果敢之间的界限实在很微妙。在输血是否能够救命的研究初期,半品脱的羊血会随便地输入志愿者的身体。类似的所谓“治疗”和实验不胜其数,粗暴和危险程度让人不忍想象。而为了制造一台能人工给血液充氧的机器以便进行开心手术,发明者约翰·吉本从直肠插入一根温度计,吞下一条胃管,然后从胃管倒下冰水。实验一遍遍进行,冰水便一次次倒入。全世界第一台心肺机就是这样诞生的。拿自己当做实验体,承受各种无法预知的实验结果,这也只是科学工作者做出的无数牺牲和尝试中的一种。

        无论是了解人体科学,还是了解人体认知的历史,最终我们都会回归到自我。在对人体和生命都有一定了解后,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不免会产生:你的价值是多少?《人体简史》解答了一个相似的问题:制造一个人需要花多少钱?根据2013年剑桥科学节上皇家化学学会的计算,构建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他有着人类的典型体格)必需的所有元素需要96546.79英镑。但是没有谁能用元素造出一个人来。

        元素有价,生命无价。相比于可以估价的元素,人生的价值是无价的。我们都会这么想。但是据《人体简史》,普通的墓地一般只在15年里有人拜祭,此后就基本上从他人记忆力消失了。也就是你认为自己无比精彩、价值无限的人生,在结束15年后,基本上就永远地不在了。“但活着的时候,一切挺好,不是吗?”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健康、充实地活着,因为死去是迅捷而永远的。

        读《人体简史》的时候,理解、思考、叹气、微笑,仿佛在科学和历史的长河里从过去到现在、未来不断地跋涉与观览。尽管对于人体,人类的未知远远多过已知,但当已知扩大一点点,对生命的理解便增进一点点,对于人生也便有机会再进一步。

        这本书讲科学,讲历史,不乏幽默,因此读来并不艰难。比如“风度翩翩的小眉毛”,比如“所有形式的心力衰竭都鬼祟得出奇”,比如“人类的知识惊悚地向前爬了一步”,比如“在悄无声息之中,我们坚持不懈地化作灰尘”,比如“别弄错了。这是一个微生物的星球。我们能在这儿,多亏了它们心情好”……这要感谢本书的作者英国人比尔·布莱森和译者闾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