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9月16日 星期三

    大人物

    伊日·门策尔:赫拉巴尔的导演

    中华读书报记者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9月16日   04 版)

        年轻的伊日·门策尔(左)是大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右)的改编者和忘年交

        捷克大导演、捷克斯洛伐克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伊日·门策尔(JiríMenzel,俗译伊利曼佐)9月5日在布拉格去世,享寿八十二岁。

        六拍赫拉巴尔

        门策尔二十八岁时拍成首部长片《严密监视的列车》。这是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史上的经典名作。

        此片为他赢得了1968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继《大街上的商店》(1965)之后,第二部获得这一荣誉的捷克斯洛伐克影片。

        《严密监视的列车》改编自已故捷克大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Bohumil Hrabal,1914-1997)的同名小说,描写阳痿少年米洛什·赫尔马重新振作,炸掉鬼子军列的故事。

        门策尔曾六次将赫拉巴尔的作品搬上银幕,它们是:1966年的《巴尔塔扎尔先生之死》(选自短篇集《底层的珍珠》)和《严密监视的列车》、1969年的《线上云雀》(改编自短篇集《买一座我不想住在里面的房子》,1990年在蒙特利尔电影节上首次放映,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80年的《一缕秀发》、1983年的《雪绒花的庆典》和2006年的《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赫拉巴尔的忘年交

        谈到《严密监视的列车》,门策尔在2016年说:“我的幸运多过情理。比起我因这部电影获得的所有奖金和奖章,我更珍视与赫拉巴尔终生的友谊。”

        赫拉巴尔的另一位忘年交、金虎酒家的酒友、比他小四十二岁的作家托马什·马扎尔在所著《赫拉巴尔》一书中回忆:

        从1975年起,几乎在以后的整整十年里,赫拉巴尔的各路朋友,差不多每个星期六都在赫拉巴尔的弟弟在克斯科的住所里相聚,讨论哲学、文学艺术……这些聚会常常由他弟弟布热吉斯拉夫协调组织。参加者中当然少不了导演门策尔、画家哈巴,更少不了他的终生挚友马利斯科。导演[米洛什·]福曼有时也来一下,还常常带上一句:“博冈,我还得走,我后面有密探跟踪。我不想将他们留在你这里。”(刘星灿译文)

        伊日·门策尔1938年生于布拉格,比赫拉巴尔小二十四岁。但两人去世时都是八十二岁。

        1997年2月3日,布拉格的布洛夫卡医院。在五楼的矫形外科病房,下午两点十分,赫拉巴尔从床上起来,跌跌撞撞,径直穿过房间,打开窗户,跪上椅子,爬上窗台。

        他坠地死去时没有溅血。院方宣布赫拉巴尔上窗台是要喂鸽子。但马扎尔认定,鸽子是冤枉的。

        此前,赫拉巴尔在金虎酒家朗诵《荒原》时说:我想死。

        赫拉巴尔不是傻瓜

        有些专家批评门策尔只抓住了赫拉巴尔作品中的某些特征,而忽略了别的、也很重要的特点。简而言之,就是门策尔的赫拉巴尔过于理想化了。

        他曾就此告诉布拉格电台的巴尔博拉·塔赫齐:“说千道万,赫拉巴尔先生可不是傻瓜。从一开始他就说,‘这本书是我的,可电影是你的。’当然,我没有用他不喜欢或不同意的想法。但他没妨碍我。如果说我专注于他作品的诗意特征,那么这反映的是我的个性。”

        门策尔也曾数次改编另一位捷克名作家弗拉迪斯拉夫·万丘拉(VladislavVancura)的作品,如《无常的夏天》和《旧时代的结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