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9月16日 星期三

    故宫为什么能成“网红”?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9月16日   20 版)

        近日,看到“去商业化,拆建筑…单霁翔揭秘故宫如何‘吸粉’年轻人”的新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由“自己从小在北京四合院里长大,却没想到57岁时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成为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经历,再谈到故宫的保护、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问题……

        单霁翔介绍,故宫坚决去商业化,建起了舒适的观众服务区,“今天大家再走在故宫中轴线上,看不到任何一处商业景观影响我们壮美的紫禁城古建筑群环境”,包括彩钢房在内的临时建筑被拆掉了,南三所重现原貌,南大库区域变成了家具馆、慈宁宫东侧的小广场变成了展览地,春天办牡丹展,秋天办菊花展。

        尤令人欣喜的是,来故宫参观的观众比例有了很大变化:北京市民开始走进故宫博物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喜欢紫禁城、喜欢故宫。故宫博物院,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绿洲。

        单霁翔希望能够通过实实在在的保护行动,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9月10日,中国新闻网刊登文化报道“故宫,六百年!”。从中,我们知道故宫原叫“紫禁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期间几遭雷击焚毁而终建成,“紫禁城”从皇家禁宫到百姓博物院的历史嬗变,古老的紫禁城见证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王朝更迭。

        2002年,故宫“百年大修”拉开序幕。与此同时,故宫也渐渐成为年轻人眼中的“网红”。2013年,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此后,“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各路萌系路线故宫文化产品问世。几年间,故宫的开放面积逐年扩大,所展出的文物越来越多,人们可以在故宫博物院里看到《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这样的珍贵藏品,甚至火

        到出现了“故宫跑”;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成了热门职业;故宫在网络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就连“故宫”这两个字也因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而成为博物馆界的一个大文化IP……

        故宫文化产品的创新创造,一直在走根植于传统文化,紧扣流行文化元素的路线,现在故宫文化品牌形象已经在90后、甚至00后年轻群体中产生了文化影响力,而且,“故宫文创产品”曾作为社会文化热点词汇入选高考文综考题,经过创新的故宫文化,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的时尚文化。

        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故宫正用一系列创意举措,将故宫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让其更接地气,让故宫文化走出博物院,走出高墙,融入寻常百姓生活中,让更多人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之所以受到众多网友特别是年轻人的认同和赞扬,就是因为故宫博物院的这些文化产品,改变了原来简单的文物仿制品看起来古典、严肃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贴近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和审美心理,能够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新,进行艺术个性创新,加以电商平台、网络媒介以及电影文化媒介等渠道的介入,让小众的东西变成了为大众欣赏接受的文化时尚,具备了通俗化、大众化基因。

        不能否认,悠久的历史传统,已经与我们在心理上已经出现了距离,但通过赋予这些历史传统的东西以新的元素,大力开发文化创意创新产品,不是又鲜活、有意义、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历史、传统不是僵化的,它们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如今一些传统文化中的东西,就是靠着时尚文化、流行文化来引起注意并进行传播的,也因此更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而活在当下。

        文化的创造、更新,是时代之所需,也是时代之必须,我们要让传统文化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凸显出来,让我们最有生命质感的历史文化走上新的道路。

        故宫成为“网红”,给予了我们这样的答案。

        河北石家庄市 许民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