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9月02日 星期三

    【开学季】十位出版人所思所想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9月02日   09 版)

        积极转型,拥抱线上营销新时代,我们每一个书业人都不能自外。

        徐俊:出圈,实现更高的触达率

        徐俊(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庚子大疫,改变了我们的日常,也改变了书业。书业进入线上营销新时代,疫情期间如此,疫后也将成为新常态。虽说是情不得已的倒逼,长远看也许是书业的一种进步。

        中华书局积极适应这种变化,立体化展开线上营销,摸索前行,在暑期形成有计划、有风格的直播组合——每周线上新书发布,小姐姐讲书团精解教育部中小学推荐书目,传统文化知识型讲座,传统文化一分钟小视频,并随机穿插与渠道平台合作的带货直播……线上营销一度成了业界唯一的营销出口,期待是当然的。但不用讳言,失落也是难免的。带货直播吸引眼球,但显然是不容易复制的。那些以打折为诱惑的日用品带货直播,更无法在图书行业复制。我们相信文化的传播力,所要做的,是更接地气的诉求表达,通过线上直播新媒体运营,跨界,出圈,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接触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产品。实现更高的内容产品触达率,才是我们抱持的目标。

        处在还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时段,积极转型,拥抱线上营销新时代,我们每一个书业人都不能自外。

        经典的力量,可以跨越时代、跨越地域。

        顾青:倡导大家品经典、读名著、找商务

        顾青(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出版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比较大,成为了“重灾区”。商务印书馆也不例外,上半年,疫情对商务印书馆的影响也很大。面对疫情的影响,大家都在积极寻求有效的应对之策,投入较大的力量开展线上营销活动。为此,我们策划了“涵芬绽放——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读书月”“新华绽放——商务印书馆文教读书月”。这期间,我也以直播的形式,向读者推荐商务好书,分享经典阅读价值。作为商务的负责人,我有责任向读者推广商务的好书,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通过我的直播,了解更多商务好书。

        长期的出版从业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经典名著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商务印书馆是一家发现名著、打造名著、推广名著的出版社。出版经典名著是商务印书馆的传统使命,“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等经典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出经典名著,商务有自己的眼光,也有自己的一些能力,更将是商务人长期努力的方向。经典的力量,可以跨越时代、跨越地域,被大家认可,让大家有所受益。所以我倡导大家读经典名著。读名著,找商务。

        阅读或许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一定能改变人生的宽度。

        王明舟:应该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

        王明舟(北京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阅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更为重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除此之外,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阅读还有非常重要的立德功能,通过阅读,对照榜样,可以“见贤思齐”,确立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阅读可以让我们得到身心的愉悦和放松;阅读可以使人思维的深度、广度得到进一步发展,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当然,阅读需要费心费神,它没有玩耍自在,也没有电影电视休闲,更没有游戏吸引人,但我认为,它是人生成长中最有用的东西。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或许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一定能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肯定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绝对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阅读吧。

        疫情防控常态化挑战传统业务模式,但却是数字创新业务的新机遇。

        林鹏:固本浚源,因时而进

        林鹏(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为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实现出版业务链的畅通,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在专业出版领域,以重大项目为抓手,重点做好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国家出版基金、科技部出版基金等国家级出版资助项目的组织策划,继续强化专业化、精品化、系列化发展思路,集中资源在优势领域特色领域,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线。同时创新营销手段,发挥品种优势,拓宽销售渠道,做好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营销工作,加强垂直营销,提升销售能力;发挥终端机构客户的优势,强化POD使用,推进P+E和E销售业务。

        加快期刊业务创新发展,以《中国科学》《国家科学评论》等领头刊物形成重点突破,将高水平的期刊作为未来科技出版机构实现增长的突破点,推动期刊“集群化”建设,提升期刊业务改革和盈利水平。加快EDPSciences与中国期刊集群的协同发展,构建国际化的出版发布平台,助力全球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传统业务模式是巨大挑战,却是数字创新业务的新机遇。我们正创新成立专业的数字产品销售部门,专业化推动数字产品销售。面对疫情给行业生态带来的遽然改变,科学人固本浚源、因时而进,向质量要效益,向创新要发展,加快产品线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型,为后疫情时代下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出版既要摈弃精英主义做派,更要着力提振阅读品位。

        袁亚春:出版人应该成为高品质阅读的捍卫者

        袁亚春(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出版是为了什么?从大的方面说,出版当然为传播知识,弘扬文明;从出版单位主体来看,出版是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体现团队更大的社会价值;从作者视角,是通过作品的出版分享研究写作的成果、思想和观点;从读者视角,则通过阅读获得有用知识,或者通过阅读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和美的享受,提升精神境界和生活品位。

        出版的意义和价值落脚在不同的主体上,最根本的还应该是落在读者身上。因此,出版自然要摈弃单向灌输知识和文化这种居高临下的精英主义做派,避免做出一些自以为是,但因无人理解认同而沦为自娱自乐的出版物。做什么、怎么做,要以读者为中心来考虑。出版要向善、向普惠发展,出版物要能够承载一些人类未来发展普遍关切的命题,而不能满足于出版精英群体自身的技术狂欢,并裹挟大众。要真正“以人民为中心”,那就要倾听读者真实的声音。但是,出版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对阅读的引导、引领、提升等作用始终是存在的,顺应市场,不等于甘做市场的奴隶。出版人应该成为高品质阅读的捍卫者。

        相对于流行读物,经典是难读的。

        臧永清:我们将在艰难的阅读中提升自己

        臧永清(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这是在经历了漫长的一个学期的疫情之后的开学季。同学们饱受了一个学期不能过校园生活的煎熬,在新学期必将倍加珍惜在校园里的时光。除了损失一个学期,什么都没变,还是要学好课本知识,还是要读课外书。学生的课外读物中,占比大的是文学作品。读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是青春文学、网络文学,还是文学经典?我当然主张读文学经典。青春文学、网络写作往往能够契合青少年快速变化的情绪,但思想和艺术含量相对苍白,很难让读者长久受益。

        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淘洗后留下来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对学生而言,阅读经典,不仅有利于应试,还会增强素质,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这些素质将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相对于流行读物,经典是难读的。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往往是在我们反复阅读后才能体味。这也恰好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我们将在艰难的阅读中提升自己。读文学经典,我不赞成读简写本和梗概,经典之为经典,恰在于它们无一处无一字无用。可以任意删削的东西,是难称之为经典的。衷心祝福新学期同学们都有更大收获!

        《人工智能英语》一册在手,将语言专业、语言技术、语言价值观有机融合。

        徐建忠:选择读物的几个准则

        徐建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总编辑)

        最近我在读《人工智能英语》这本书。人工智能英语,会组合出什么?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的很多工作如算法研发、数据挖掘、图像处理、系统运维等等,都离不开英语。而面对新时代、新业态,我们的语言学习也应该与专业知识、技术场景、价值引领相结合。《人工智能英语》突破的就是传统英语单一语言的培养目标,对应了数字经济时代高职19个专业大类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将语言专业、语言技术、语言价值观有机融合,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宽度,不仅是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通识教材,更是数字经济时代专业人才学习必备。

        而对于读物选择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是否有提升技能的需求,是否在某一领域有钻研探索的兴趣,或是为了增长见闻、丰盈内心、涵养情怀等等,这些都是阅读行为发生的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浏览、精择,就能获得相对较好的阅读体验。

        推动大众阅读,出版社要做的不是声嘶力竭地呐喊,而应是不动声色的融入与持续的影响塑造。

        孙柱:新时代阅读什么样

        孙柱(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党委书记、董事长)

        过去,“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阅读依然是个体与世界连接的重要方式。从纸张到屏幕,从文字到音视频,阅读的形态在不断变化。出版社作为上游生产者,也应当不断与时俱进、实现超越。首先,优质内容应当大胆跳出产品形式的限制。新时代的“书”除了要具备可读性,还可以具备交互性、可玩性,甚至收藏价值。中少总社推出的《了不起的长城》,融有声故事、立体拼插于一体;《蓝莓日记》开放式的互动设计,让每一部作品都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而且独一无二。其次,推动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阅读人数的增加,也在于大众整体阅读水平的提升。今天人们几乎习惯了碎片式阅读、浅阅读、用追剧代替阅读。对此,出版社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性优势,用质量过硬、有吸引力的内容持续“圈粉”,培养大众的“读者”身份和深度阅读习惯。

        推动大众阅读,出版社要做的不是声嘶力竭地呐喊,而应是不动声色的融入与持续的影响塑造。捕捉、回应那些尚未被充分满足的阅读需求,出版社需要打磨出更具想象力、更接地气的产品形态,更具吸引力、更不可替代的产品内容,才能让阅读如呼吸般自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陪伴。

        引领读者需求,因为引领本身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白冰:“后疫情时代”的少儿书业复苏

        白冰(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后疫情时代,出版业要朝着更高质量发展。首先,了解读者需求,满足读者需求,引领读者需求。因为引领本身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没有引领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坚持内容为王,在选题的创意策划上下功夫,出版具有高质量选题策划的图书。其次,出版社要改变观念,不盲目扩大体量、扩展规模。高质量的发展一定要关注图书的文化影响,要为社会服务,对社会进步有积极影响;关注图书是否能满足、引领中国少儿图书阅读,是否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起到关键作用,是否能走向世界,在世界产生巨大文化影响。第三,少儿出版要高质量发展,要探索掌握网络时代新零售特点和规律,不断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打造新的销售平台,做好新媒体营销。第四,进一步提高编辑队伍、营销队伍的质量,提升队伍质量才能提升少儿出版产业的质量。第五,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多媒体的融合发展,高质量的多媒体融合发展才能拓展少儿出版图书的影响力、读者覆盖面,才能让纸质图书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介产生重大影响。

        疫情带给大众一段难得的阅读时光,无论何种阅读方式都变得更有温度。

        刘凯军:出版者重新审视时代的阅读需求

        刘凯军(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

        关于2020年的任何叙述,得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开始。疫情把普通人的生活、工作瞬间推向了“云端”。我们十分享受“一键下单”的便利与快捷,同时也怀念面对面交流的真实与温暖。线下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实体书店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让我们出版人感同身受。书店岂止是卖书地方,它承载着太多文化担当,是阅读推广的最前沿阵地,是广大读者思想散步的文化公园。越是困难越要同心协力,出版社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一些信誉好的实体书店予以帮助,缓解来自疫情、电商的冲击。

        疫情带给大众一段难得的阅读时光,也让出版从业者重新审视了时代的阅读需求。刚刚结束的上海书展,除了线下活动异彩纷呈,还有大量的直播活动“破圈”,让更多人参与到这场读书盛宴当中。就未来而言,线下阅读推广不能停,这是建立读者心中品牌知晓的重要手段;线上服务要抓紧,这是流量时代建立品牌信赖的关键。再把线下的温暖、真实搬到线上,让无论何种阅读方式都变得更有温度。

        金风送爽,秋日已至。在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上半年之后,全国师生陆续重返久违的校园。而书业,在经受了诸种冲击、改变之后,亦渐趋复苏,新书出版加速,阅读活动重启。为助力书业复苏,推动全民阅读,特别是更好地服务大中小学师生等阅读群体,我们策划了这期“开学季”特刊,邀请50家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推荐他们新出版的精品力作。下面,先让我们听一听其中十位出版人过去几个月来的所思所想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