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隐私是对人性自由和尊严的尊重,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尤其是5G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数据的汇聚积累越来越多,海量的数据样本驱动着人工智能算法不断优化迭代,促使个性化推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无人驾驶等智能技术的应用广泛落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大数据带来巨大应用价值的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隐私泄露方面的风险,如何在大数据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保护隐私数据和防止敏感信息泄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事物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网络空间也同样演绎着无有止息地轮回,体系架构、技术路线和数据处理亦经历着从“去中心化”到“中心化”,再到“去中心化”的循环,个人信息资源也重复着从运营商集中托管到所有权回归用户的历程,隐私保护研究工作亦从传统的技术安全域向新一代总体安全观演进:如安全策略以智能合约替代了保密协议,安全防护以秘密分割技术替代了密钥分发机制,零信任网络、零知识证明替代了CA认证中心……尤其针对数据逃逸和外泄等问题,在面向隐私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上,利用信息论、博弈论、优化理论和计算复杂性理论,建立了多维度的隐私定义、刻画及演化理论,构建隐私计算模型,为隐私保护技术提供了科学的、体系化的理论工具。
事实上,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隐私权是一种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人格权,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以及公开的人群范围和程度等具有绝对决定权。众所周知,信息时代,在网络空间具体应用中,隐私即为数据,系权利主体不愿意被披露的敏感信息,包括敏感数据以及数据所表征的特性。通常来讲,含有隐私的信息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隐私感知、隐私保护、隐私分析都依赖于对隐私信息的定量化描述、隐私信息处理过程中形式化描述、隐私度量演化的公理化描述体系。应该认识到,从隐私保护的角度,隐私是针对单个用户的概念,如果能从数据中准确推测出个体的信息,那么就算是隐私泄漏。现实中个人信息的泄露小则影响生活,大则可能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因此,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作为互联网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需要采取技术、法律、行政、经济等多手段,以及统筹管理、标准、伦理、文化等多方面,加强隐私保护工作。
而由技术本身造成的问题,靠技术来解决自然成为首当其冲。其实,隐私计算技术可以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做到数据充分挖掘和共享利用,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进而从技术角度解决数据的隐私保护问题。如通过采用密码技术,在整个隐私计算协议执行过程中,各参与方对自身数据始终拥有控制权,只有计算逻辑公开。计算参与方只需参与计算协议,无需依赖第三方就能完成数据计算,并且各参与方拿到计算结果后也无法推断出原始数据。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需要多方达成共识,或者需要以透明和不变的方式进行存储的事务”的场景。通过区块链可以创造一个自我主权的身份,个人控制自己的身份和个人数据,并能够决定与谁分享数据,分享多大程度。现在看来,通过区块链技术是可以解决数据交换和应用中比较敏感的几个核心问题:一是私有数据交易合法性,可通过数据算法的形式让用户数据实现可用不可见的程度;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交换环境、身份及数据本身可信的问题;三是让数据所有权回归到数据所有者,使之获得数据变现的机会,增加数据所有者分享数据的意愿;四是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加快数据市场化、数据货币化进程,推动物联网-机器数据市场和新业态的形成和良性互动。
总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既是我国宪法人权保障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的必由之路。新一代隐私保护技术基于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隐私计算的加固和新技术的加持(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确权,用隐私计算对数据进行保护),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隐私计算安全框架,既可以化解数据安全和开放这对矛盾,消除人们对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的顾虑,也可以将数据的所有权交还给数据所有者,通过激励机制促进数据分享,给数据流通协作提供了机会,使我们能够拼接更多数据以挖掘更新的价值出来,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智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