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的一句心得,大意是作家贵在找到自己的句子,被文学界同仁经常引用。但引用所指涉水的深浅却不同也。
我以为这话的含义很值得挖掘。只要一挖,所指就绝不宽泛了。换句话说,能够找到自己句子的作家,是不多的。
在西北大学毕业的作家中,方英文堪称地地道道的一位。
大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三届作家班学员刚离校不久,我被学员的创作实绩所感动,加上中文系往年毕业的校友作家们,创作也正呈暴发之势,获奖频频。出于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需要,我想编一本“西大毕业作家获奖作品选”。拟了个征文提纲,发给不少校友。不久,便接到方英文的回信:
刘老师:
您好!函件收到,很高兴能编选一套西大毕业生获奖作品选。读了征文要求,就我个人而言颇觉为难:获奖的并不是我喜欢或满意的,真正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作品却未获奖。您知道,获奖常由某种世俗好恶而定。如果都要求前者,我将忍痛放弃这一良机;若宽泛自主或部分宽泛自主,我会及时选寄。敬请惠示。
刘老师,我是79级学生,虽未直接受业于您,但您的人品和文品却是我心仪已久的,有机会当聆听教诲,更新知识。
此颂教祺,著丰!
方英文1992.11.24
信写得简明古雅,虽然短,也不是谁都能写出的,有着明显的“方英文的句子”。我知道方英文写作一直用毛笔,而用钢笔却是稀疏。他的硬笔字同贾平凹一样,都好看。方字灵气,贾字朴拙,都很耐品。所以一直保留下来。当然保留至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可作为文艺心理学研究,特别是作家心理与社会心理比较研究中一个典型的范例,供教学者、研究者开掘。
方英文的短信,使我疑惑良久的心理气象更加风清月朗,毅然中止了这个“获奖作品选”的收集运作。
有一次,我和几个研究生又闲聊起这个话题。我们一起探讨,大家都同意,并且认定:这正是找到了自己句子的作家的一种反思效应。这类作家有着强大的心理自信。普通人在观察客观生活、接受外来信息时,要么迅速被同化,要么使有价值的信息白白流失。而有强大心理素质的作家却不同,他既具有强烈的研判性与选择性,又具有高敏度的灵活性。他不为流行模式所俘虏。相反,具有强烈的个性批判能力和引导客观信息就范的机制和本领。
前不久,我的同班同学宋桂嘉出版了他的诗文集《心声与脚印》。我一看,写序的正是低他17届毕业的校友作家方英文。
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在秋乡的引荐下,宋公改变了我的人生。他留着背头,远望有首长气象,近看,眼袋却似乎储满了易于激动的热泪。不过他一旦说起话来,却是毫无杀气,全然是启功、马季那类蔼然有致的喜悦型长者。没有谁怕他。但是所有人心里,都对他充满敬意。他把对党与事业的忠诚襟怀,延展到人际关系的阳光开明上。他那一口陕北味道的普通话,如同陕北米酒般醇和饴人。宋公也颇有趣味,给人取绰号如同漫画家开笔,总能一把掀住特点,如说杨小兵走路,‘跟个鸵鸟似的’。他幽默起来也是老顽童一枚。某次审稿累了,抬眼窗外,望见对面楼的阳台上,老伴儿正踮脚晾晒衣服。当着后生的面,他以时事短评的语气说:‘蹦达啥哩嘛蹦达,奶子都快露出来了!’”
这是一段简朴中显生动,随意中抒真情,幽默中见灵魂的文字。如果多读方英文几篇作品,那么这段文字不用看署名,能马上猜出是“方英文的句子”!你看那“眼袋里却似乎储满了易于激动的热泪”——简直是桂嘉一生形象的生动写照。上学时我就有所感觉,咋就没有寻出这样的句子来?
英文应该说是继平凹之后,从商洛走出来、又从西大走出去的,又一位才气过人的作家。他有着非同一般的叙事智慧,与众不同的遣词驭句能力。1999年,南开大学文艺理论考研试卷,2004年台湾高雄高中毕业生会考试卷,2005年和2011年陕西中考试卷“阅读题”等,都用了他的散文或小说,一时间被称为“考试热点作家”。
方英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思想要自由,语言须守法。假如说,写作是一座需要奋力攀登的高山,这话可作为对联,挂在意欲登山寻句的写作者们,沿途必经的“南山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