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7月15日 星期三

    七月,让我们到良渚读诗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7月15日   02 版)

        本报讯2020年开始,杭州又多了两个遗产纪念日——“杭州良渚日”“杭州西湖日”,这是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经表决通过的决定。2020年7月6日就是第一个“杭州良渚日”。也在7月,由张海龙等主编的《良渚的诗》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第一本以良渚为主题的诗集,它用诗篇见证五千年中华文明圣地。这也是一本面向中外的有声伴读书,图文并茂,多维互动,近百名朗读者将诗人刘斌、杨炼、刘立云、叶舟、王自亮、卢文丽、李郁葱、泉子等为良渚写的诗录成音频,将诗人的原创作品郑重献给良渚这块五千年中华文明圣地。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在给《良渚的诗》的序《五千年也许并不遥远》中写道:从八十多年前,施昕更先生第一次在良渚发现黑陶,到1959年良渚文化的命名,再到1986年第一次在反山挖到良渚文化的贵族墓葬,也是第一次在反山12号墓的玉琮上发现了良渚文化的神徽,良渚文化的面貌渐渐在我们面前清晰起来。在考古人的手铲下,良渚就这样一点点地复活了。“曾经有人问我写诗的感觉,我说写诗与考古其实有些相似,都需要对时间、空间和山川景物的想象与理解。”

        “我们读诗”创始人、杭州市余杭区知联会良渚分会会长、《良渚的诗》主编张海龙,也在编后记中这样说,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城,是当时长江流域、中国境内乃至整个东亚地区规模最大、年代最早、功能最复杂最完整的城市文明。四千多年前,良渚消失于史前大洪水时期。良渚文化从未出现在此后任何文献中,我们只能为它写一首文明的灵魂挽歌。

        当诗人们邂逅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圣地,这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火花,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2020年的7月,让我们跟随《良渚的诗》,从诗中体味良渚历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