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的文学传统是“文以载道”,那么中国哲学则更为集中、高度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或可说中国哲学大多是通过微言以传承大义的。所以,要想通过研读经典的哲学著作以披文入义、契解常道,就离不开高度准确的著作文本以及丰富的相关文献。如此一来,对经典著作的校勘、重要概念的释义乃至于义理方面的比较研究,就显得弥足重要。这样一种工作,可谓究“小学”以明“大学”,虽极难做,却也极富学术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常居先圣故里、执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系的孙功进副教授,溯中国哲学之源头,积多年深入之研究,对先秦“圆道”观念作出了系统、全面而又颇富创见的阐述,其专著《先秦“圆道”观念概论》既是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的重要成果,也成为近期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一个亮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咀和汲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论是始终居于核心地位的观念。“圆道”,作为先秦哲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在传统的“道”论中又显得格外重要。对“圆道”观研究的重视,首见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长林发表于《哲学动态》1988年第1期的《圜道观与中国思维》(《说文解字》释:圜,同圆,浑圆为圜,平圆为圆),但其后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却未见继续深入。可喜的是,《先秦“圆道”观念概论》一书对先秦的“圆道”观念作了贯通性的研究,广涉诸多先秦文献。著者首先对“圆道”观的基本内涵、研究现状和思想来源作了说明,指出“圆道”的说法源于《吕氏春秋》的《圜道》篇,“圆道”即环周往复之道,是用以描述事物变化、发展所具周期性特征的观念,“圆道”之“道”既包括本体之道,也涵具抽象的法则义。在此基础上,著者进一步展开,分别阐述了《周易》《老子》《管子》《吕氏春秋》、先秦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等古文献或相关重要代表人物的“圆道”观。从《周易》古经卦爻辞所包含的天体周期运行的天文观念、立体“圆道”图式以及《损》《益》之道中体现的“圆道”观,到《老子》的“道之反”“观复”与“圆道”观念的关系,再到《太一生水》的线性“圆道”观以及“周而或始”的周期性变化,梳理和概括十分清晰;从《恒先》的“圆道”观所揭示的生化流行中事物具有的本然之“复”和社会领域中人为性的“作”“为”之“复”的天人对应,到《黄老帛书》等的王政法天道、五行相生的时政思想中所表现出的“圆道”观,著者的阐释和提炼都很见功力。
围绕“圆道”这一中国本土哲学思想的重要观念,目前学界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均显不足,而《先秦“圆道”观念概论》一书的出版,从整体上推进了对“圆道”思想的研究,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该书对材料的占有和运用颇为全面和辩证。首先是著者系统地总结了此前的研究,在全面占有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评价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体现出良好的学术素养;其次是本书不仅以“圆道”观为视角审视了先秦的相关传世文献,而且还运用了大量出土文献,充分体现出研究的深度。事实上,对出土文献“圆道”观的研究正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如著者在论述“圆道”观念时涉及了竹简《老子》、战国楚帛书、《黄老帛书》《太一生水》《恒先》等出土文献,并首次将这些出土文献与“圆道”观念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在使用一些出土文献比如《黄老帛书》时,为保证研究的前沿性和权威性,著者优先使用了最新的中华书局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及之前的一些整理文献,同时对简帛文献中的若干疑难问题也提出了独到看法,这于简帛研究而言也堪称贡献。
其二,该书在论述中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观点。如著者认为,《说卦》“帝出乎震”章的本意并不在于强调卦气,而是将八卦卦德与天文、时令、物候结合起来,以此来凸显八卦卦德的神圣性。又如,著者阐明,帛易《要》篇的“《损》《益》之道”在天道层面昭示出了天时往复、体现万物生机变化的“产道”终始轮转以及由此而内蕴的吉凶互藏、互生的过程;在君道层面则渗透着于君王为政而言的安危、存亡、得失互相转化的治道大智慧,由天道而言君道是《要》篇的思想逻辑。再如,著者指出,《老子》的“圆道”观念既包括本体层面的“道”生“道”反,又包括万物在存在方式上由兴作而归根的“复”的倾向,从而较为全面地解读了《老子》的“复”观念。还有,对于《恒先》的“复,生之生行”,著者区分了文中两个“生”字的不同含义,认为这是说向生化之本原处复归是“恒气”创生世界过程中具体事物得以产生所由以的方式和道路。这是一种严格依据文本并加以精思基础上的新见。
其三,著者在写作该书过程中注重并使用了多种与“圆道”观念相关的图像。先秦思想的载体不仅牵涉一些考古文物中包含的图像,而且有些文献本身就是和“图”结合在一起的,如战国楚帛书和《管子》的《幼官图》。重视结合“图”进行论述并挖掘“图”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是该书的又一特色,而其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谨慎而又敢于突破成见的精神尤为难能可贵。对“图”的重视和使用,不仅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也使相关论述更为厚重和深刻。
总之,《先秦“圆道”观念概论》一书资料翔实、语言凝练、史论结合、新见迭出,是先秦哲学研究的一部优秀著作。该书的出版,对于进一步彰显中国哲学的深刻与广博、帮助人们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道”的精髓特别是先秦哲学中的天道观、辩证法、治道论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受该书论题和写作框架的限制,著者将“圆道”观念限制在了先秦范围之内,而事实上“圆道”观念在汉代哲学中仍有一定的延伸,因此,相关后续研究仍有必要;同时,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如卦气说和“圆道”的关系等,仍有进一步探究的空间。一门深入已近道,厚积薄发定有时,相信著者未来将推出更深入和精彩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