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7月08日 星期三

    当非遗文化成为“网红”

    杜浩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7月08日   17 版)

        直播卖书、直播演唱会、直播卖剧本……在互联网时代,直播成了最时髦的传播方式之一,如今相对小众的“非遗”亦加入其中,进入大众视野,更接地气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据6月1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晚,一场“把非遗带回家”的专场带货直播节目火了。这场直播由央视主播尼格买提、王宁和淘宝主播李佳琦一同主持,在线推荐了二十多款国货非遗小吃和地方特产,还有绢扇、香包等各类工艺小件和非遗文创。

        中国手艺网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3日晚,这场直播在各平台总计吸引100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共售出总价值超过1261万元的非遗产品。其中,湖北非遗项目“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的老字号产品,扬子江绿豆冰糕40000份秒光。在网友要求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加单1000份。

        直播,让这些非遗产品成为了“网红”。比如,山东创意推出非遗购物节、文创及非遗产品直播带货活动。据媒体统计,山东已有400多名非遗传承人、738家店铺、上万种特色非遗产品汇聚各电商平台参与了非遗购物节活动。

        武汉市文旅部门以线上展示为主,推出七大系列36项非遗活动,140多万网友通过网络“看到、闻到、尝到、触到”武汉非遗老字号的勃勃生机。在此间举行的非遗直播中,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永中现场示范,用新品“鲜食装”热干面烫出一碗“与大师傅现做一样的地道好味”。

        福建省则启动了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非遗购物节”上,闽医、闽茶和闽食的多位传承人在直播节目中变身代言人,推荐自家的老字号……

        对于我们,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来说,因为“非遗”具有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点,具有实物、工艺、知识、技能的特点,“非遗文化”也因为缺少好的宣传展示方式和传播方式,平素里对“非遗”,并不是太熟悉、太了解,对“非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够重视,在人们对“非遗”的文化的认知上还停留在“小众”“冷门”的范围内,甚至有的“非遗”文化藏在深宫无人识……

        其实,作为一种文化样式,“非遗”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一种传统文化,其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的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如今,可谓是“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直播“带货”,直播营销,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非遗”直播,确实加入了这个文化潮流,实现了“非遗”文化宣传推广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互动性和快速传播的网络特征。“非遗直播”不仅有流量明星、主持人,而且很多网友参与其中,向人们直观形象地展示“非遗”各色文创产品,让人们感受到原来“冷门”的“非遗”文化,就活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关联,这使“非遗”真正“活起来”,非遗正在走向传统活化、设计转化、生活美化的传承之路。

        “非遗”是传统历史蕴含在内的文化密码、附着在其上的文化符号,也是我们感知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审美的一扇窗口,让我们可以窥见到民族文明历史生长的脉络和痕迹。“非遗”文化直播,我们通过“非遗”的一种民间传说、一种民俗活动、一种表演艺术、一种传统知识和技能乃至一种烹饪技艺和手工艺品,看到了我们当代生活与历史文化的特点,并且很好地处理了我们当代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将“非遗”焕发出文化的温度,传递出历史和文化的能量,激发人们对“非遗”的关注,萌发出传承民族文明的热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