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1日是意大利学者和作家翁贝托·埃科(Umber⁃toEco)的小说处女作《玫瑰之名》(Ilnomedellarosa)问世四十周年,忒修斯的船出版社当天推出了该书的新版。
1
四十周年版是《玫瑰之名》迄今最完整的一个版本,恢复了当初邦皮亚尼版中删除的部分文字,还首次以影印方式,收入了大约二十页的埃科创作笔记、迷宫地图和作者手绘的书中人物画像。这些速写形式的画像是埃科在此书的创作过程中,为了给笔下各主要人物以具象,以便更好地用文字加以描摹而在笔记本的格子纸上画出来的。
封面就取自埃科手绘的藏书楼迷宫图——原始的版本。
“我认为,要讲故事,首先要建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要尽可能地填充起来,直至细枝末节。”埃科在1983年出版的《〈玫瑰之名〉注》里这样写道,“应该先建造世界,词句随后即至,几乎是自动到来。”(王东亮译文)
四十周年版还附了一篇评述,作者是忒修斯的船社长、前邦皮亚尼名编和《玫瑰之名》纸皮本的责任编辑马里奥·安德烈奥塞。
2
埃科1932年1月5日生于亚历山德里亚,2016年2月19日在米兰去世,享寿八十四岁。
《玫瑰之名》是他最著名的作品,1980年出版。此书将侦探小说、历史小说和哲学小说等多种体裁混合一处,是一部极其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后现代文学作品。故事发生在1327年,本笃会的青年见习僧梅尔克的阿德索跟随他的老师、方济各会修士和宗教裁判所前审判官巴斯克维尔的威廉,来到意大利北部的一座本笃会修道院开会,却接连遇到残忍而离奇的谋杀案。
过去几百年来,还从未有哪一位意大利小说家像埃科这样,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如此耸动视听的成功。这一方面是受语言的限制,另一方面恐怕也由于意大利文坛对通俗作家根深蒂固的成见,像埃米利奥·萨尔加里(1862-1911)这样脍炙人口的探险小说家,就长期得不到评论界的承认。侦探小说家乔治·谢尔巴年科(1911-1969)技艺出众,却也只是在安德烈亚·卡米莱里(1925-2019)的警探蒙塔尔巴诺系列小说近年来风行世界后才得到重视。
《玫瑰之名》却是个例外,出版第二年就获得了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学奖——斯特雷加奖,现已译入六十多个国家,销量逾五千万册,还改编成了1986年的好莱坞电影,由苏格兰大明星肖恩·康纳里出演主人公巴斯克维尔的威廉。去年,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又将它改编成了八集电视剧。
3
埃科后来还写了《傅科摆》(1988)、《昨日之岛》(1994)、《波多利诺》(2000)、《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2004)、《布拉格公墓》(2010,中译本将在今年夏天上市)和《试刊号》(2015)等六部小说,但均未重现处女作那样的成功。
偏偏在这七部小说中,埃科自认为《玫瑰之名》是最差的一部。
“我憎恨《玫瑰之名》,我希望你们也憎恨它。”他曾这样告诉读者。
但安德烈奥塞指出:“他绝对没有憎恶它,他只是认定他最好的书是《傅科摆》罢了。”
4
2020年既是《玫瑰之名》问世四十周年,也是小说家埃科从艺四十周年。因此,忒修斯的船最近也推出了新版的《傅科摆》,并将在今年秋天重新出版二十周年版的《波多利诺》和十周年版的《布拉格公墓》。
忒修斯的船的社名有来历,它源自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忒修斯和雅典青年安全返航所乘的是有三十支桨的大帆船,雅典人把这只船一直保存到德米特里·法勒琉斯的时代。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拆掉了朽烂的旧船板,换上坚实的新船板。从此以后,这只船就成为哲学家们就事物的发展问题展开争论时经常援引的实例,一派认为它还是原来那只船,另一派争辩说它已不再是原来的船了。”(贺哈定译文)
忒修斯的船出版社由包括埃科在内的多位著名作家创立于2015年,以此抵御前总理和媒体大亨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旗下出版巨头阿诺尔多·蒙达多里出版社并购RCS利布里出版社后可能发生的垄断。
蒙达多里出版社占据了近四成的意大利图书市场。
无独有偶,上海译文出版社不久前也以修订版为名,重新发行了《玫瑰的名字》。
《玫瑰之名》此前唯一的修订版,就是2012年特为意大利读者减轻古文负担的一个拉丁文简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