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天,在滕州市善国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山东大学王学典教授以“整理乡邦文献”谆谆相嘱,于是就有了《滕州古籍珍本集成》第一辑、第二辑的整理和影印。这两套文献选题考究,印制精美,为广大文史爱好者所珍爱收藏,但是也有很多朋友反映,阅读原版古籍非常吃力,希望能出一个现代横排、有句读、有注释的乡邦文献版本。学会诸公再三谋划,决定整理老滕县文化的代表人物的合集,最后选定了滕县明清时期的十位进士。这十位进士并非都有文集,诗文作品多数散见于万历志、道光志、滕县续志稿等县志,各家族的谱牒、碑碣,古人诗话、笔记,以及其他一些文集中。搜集本非易事,幸有本学会杨其东等同仁,于所藏书卷中爬罗剔抉,选定本书主要篇目。
下一步就是校订、句读、注释和翻译,而该项工作实难其选。本书的发起人和主持人是王学典教授,但王教授乃当代大贤,身兼全国政协常委、山大讲席教授、山大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主编等诸多要职,让他全身心投入滕州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其势有所不能。后来学会诸君子公推会长曰北兄负责组织,由我作为学术和技术上的牵头人,而我本人实无德能担此重任。我只上过九年学,读书很少,专业、职业和兴趣都与古典文献学不相及。只是前几年为了完成家父遗愿,为母校滕州一中出了一本关于县志艺文志诗文整理译注的小书,名曰《遗墨溢香——文化名人笔下的滕州》,蒙王学典教授及山大诸公勖勉有加,曰北兄、李庆兄和孝玺兄等逢人说项,我遂得粗通文史的虚声。至此已经骑虎难下,不得不勉为其难。
以前曾文正公国藩主张办大事以选替手为第一要义,所以经常以做“办事兼传教”之人勉励同道。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是本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于是和曰北兄商量,想借此项目,带动一批志同道合的君子。所以动员了以滕州一中文史教师为主体的十多位同仁,以及本市其他学校的老师和社会上的文史爱好者。又有现居济南的张现涛先生,对高熙喆素有研究;省委党校的徐晓方老师,古典文献学专业出身,也主动请缨。团队最终有二十人之多。以整理古典文献这样一项冷清的工作,无名无利,全靠情怀,竟有众人踊跃参与,殊出于意料之外。
班子组成后,同仁们依旧惴惴不安,深恐汲深绠短,辜负王教授所托。所以在校订译注的时候,特别用心。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做古典文献的整理校注工作,而翻译欲近于信达更非易事。其间有同仁提议不作翻译,我坚执不允。盖平日所见地方文献(如兄弟县市区的旧方志等)的整理、句读、校注,多有讹误,大多是因为没有真正读通原文。能够准确地翻译,才算是真的读通了。且本书目的是将古典文献通俗化,面向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及非专业人士,若没有翻译,单靠注释似远远不够。在校订、译注的过程中,遇到疑义,大家切磋琢磨,力求稳妥。也有十分难解之处,所幸本邑古典文献学领域学人众多。王学典教授经常抽时间听取我们的汇报并解惑答疑,长江学者、山大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齐鲁师范学院程远芬教授亲临本会指导,鲁东大学李士彪教授、济南大学俞艳庭教授、山大孙齐博士、北大张学谦博士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李士彪教授是1990年代山大毕业的古典文献学博士,学养深厚,对本书译注中遇到的难题,有问必答。王学典教授和《文史哲》编辑孙齐博士,审读了书中的所有文稿,订正了诸多讹误,以国内最顶尖的专业水平,保障了本书的质量。一本小书,竟重劳各位先生心力,本人及所有译注者均感愧不已。
老滕县毗邻邹鲁,古为洙泗弦歌之地。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说:“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春秋至两汉,滕邑学者名人亦蔚为大观。虽“秦火之后,小国史籍不足征”,邑境内亦有冉子、公孙丑、万章之冢。而叔孙通竟为汉家一代儒宗,眭弘、寒朗、马宫、曹充、曹褒等辉映史册。但是汉代以后,人文日趋式微。唐宋科举兴起,滕县进士名氏几无存者,仅于宋见徐仁、孙中立、徐元振、吕佐(《山东通志》载)、张孝纯(钱士昇《南宋书》、范公偁《过庭录》载)及苏轼时姓同年。靖康之难,宋室南渡,滕县地处南北冲要,兵燹迭经。邑人多弃文习武,结寨自保,“滕境有七十余寨”(王元宾万历《滕县志·风俗志》),孔氏之道抑,孙吴之术兴。价值体系因社会动荡而发生剧烈改变。金元之际,儒学传统不绝如线,进士李稷及滕州性善书院,如鲁殿灵光,保存一点人文火种。而旧族亦零落殆尽,县志中所载氏族,多系明初播迁至滕。明兴,本邑之士子皆出身庶族寒门,草茅新进,又骨鲠强项,孤行己意,耻于攀援交纳,竟无一得上青云者。殆至嘉靖、万历年间,滕县才科目复兴,群彦济济。万历十一年侯庆远、黄中色、董国光同榜进士;崇祯七年黄世清(祖年)、家瑞叔侄与刘宏绪同榜进士。董国光、黄家瑞均仕至巡抚高位,而不幸有崇祯十五年壬午清兵破滕之难。阖城官绅士庶不屈而死者近十万人,如我六世祖张惺如父子八人坚守县城,七人殉难,仅第六子被掳往东北。其惨烈不亚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衣冠旧族多灭绝不祀,滕邑人文又一蹶不振。
进士科是科举最高功名,进士是地方士大夫的领袖。明末著名学者陈龙正与黄世清、黄家瑞、刘宏绪等为崇祯七年会试同年,他曾说:“上士贞其身,移风易俗。”进士作为上士,是滕邑士绅的标杆,必然对于滕县的儒学传统和社会风俗产生重大影响。滕县壬午之难,乡居的兵部郎中进士刘宏绪殉国,而出仕在外幸免于难的进士黄世清崇祯十六年以山西右参议、商雒道守商州,与“闯”军激战,全家十三口连同仆人一并殉城,入《明史·忠义传》。其侄前淮阳巡抚、进士黄家瑞则于松江起义兵抗清,兵败赴水而死。大义忠节与其乡邦的反抗精神相辉映。《礼记·儒行》里说:“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滕县以进士们为代表的士绅,无愧于真正的儒者。
儒家认为士当以天下为己任。与西方文明不同,无论是传统的仁义,还是现代的民主与法治,这些价值追求,儒家认为首先是士大夫的义务,而非全体国民的责任。所以士大夫阶层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担当与责任,而进士作为贤能之士的代表,也是传统社会的脊梁。五四运动以后,传统社会系统和价值体系逐渐解体,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士或者知识分子,其价值体系遭受全面的摧毁,知识阶层颜面扫地,失去全社会的尊重。如何收拾儒学价值的碎片,浴火重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使之与现代社会及主流价值体系融合匹配,在传承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化的民族思想体系,也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现在我们整理乡邦文献,选明清十位进士诗文编成本书,目的也是赓续士文化传统,拯我滕邑人文枯瘠于万一。明知蚊力不能负山,商蚷不足驰河,而杜鹃啼血,精卫填海,虽云不自量,君子亦知其痴心可悯矣。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