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6月10日 星期三

    连横和他的《七律·鹭江秋感》

    洪朝宗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6月10日   15 版)

        台湾著名史学家连横先生是位感情真挚的爱国诗人,著有《台湾诗乘》、《大陆诗草》和《剑花室诗集》等。他在厦门创作的一首《七律·鹭江秋感》就收在《剑花室诗集》之中。此诗写得感人肺腑,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七律·鹭江秋感延平霸业久消亡,两岛难恃一苇航。西北妖氛传露布,东南大局失云章。满城风雨思乡泪,匝地干戈吊国殇。入夜笳声吹到枕,梦魂无定赋故乡。

        连横先生是台南人,祖籍福建龙溪,曾两次携家眷寄寓厦门。1904,日俄战争涌起,清政府不顾中国主权竟无耻划出辽河以东为两国战场,致使成千上万的中国同胞遭受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连先生不满清廷腐败,携眷返闽,在厦门办报,宣传反清思想。此诗就是他1905年第二次寄寓厦门时所作。

        面对鹭江,连先生怀古伤今,悲秋抒怀,写下了这首悲壮的史诗。诗中的“延平”是指延平王郑成功。明朝被推翻后,一些旧日的文臣武将拥立朱家皇室的藩王,先后在南方建立过几个政权,史称南明政权,曾敕封郑成功为延平王。自此郑成功有了“郑延平”这个称号。“延平霸业”则是指郑成功曾于1661年带兵,霸气地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久消王”是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那种壮举已消失很久了,大有感叹时无英雄,是对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讽喻和斥责。诗中的“两岛”是指厦门岛和台湾岛,“一苇”是小船的代称。此句是说日本强占台湾后,台厦两岛的通航一度被禁绝,诗人当时只能从厦门隔海眺望家乡,心中无限悲愤。“露布”也叫露板,指檄文、捷报等。“云章”指帝王的文章,“失云章”即失去控制管辖权。此句是指19世纪后半期,我国遭遇严重的边疆危机。“匝地”即遍地,“国殇”指卫国战争中的牺牲者。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腐败的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吃了败仗,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宝岛台湾,海峡两岸的同胞从此遭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消息传出,满城的民众都为此挥泪如雨,也默默地祭奠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诗歌最后以“入夜笳声吹到枕,梦魂无定赋故乡”收尾,把忧国忧民的感情推向高潮。作者的诗意是每当夜深人静时,自己的枕边仿佛隐隐传来两岸民众鸣咽的笳声,即使在睡梦中也神思不定的诗人,只有赋诗抒怀,借诗歌来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七律·鹭江秋感》带着如梦如幻的旋律,吟出了炎黄子孙骨肉分离的痛苦,吹响了两岸民众思乡的笳声,表达了中华民族继承发扬“延平霸业”的渴望。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抒情诗,也是首优秀的史诗。从连先生创作此诗至今已经历了百余年沧桑。期间,曾发生过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在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支持下战胜日寇收复台湾的壮举。战后,国共两党发生分裂与内战,两岸重现分裂的局面。两岸虽几经离合,连先生这首七律诗却依然穿越时空,继续在两岸传颂。这充分表明炎黄子孙对彻底结束两岸分裂局面,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和渴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