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自由和平等作为西方的重要价值观而在我国广为流行。也有学者认定中国古代哲学中早已具备自由平等思想,他们通常把《庄子·逍遥游》中的“逍遥”对应为西方的“自由”、把《齐物论》中的“齐物”对应为西方的“平等”。这种比附最早出现在章太炎(1868—1936)的著作中。他在《国学概论》中说:“逍遥游者,自由也;齐物论者,平等也。”(章太炎《国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0页。)在《诸子略说》中说:“浅言之,逍遥者,自由之义;齐物者,平等之旨。”(章太炎《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中华书局,2013年,第264页。)这种解读一经提出就不胫而走,风靡学界,在今天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定论。陈柱(1890—1944)在《阐庄》中说:“《逍遥游》者,绝对自由之旨;《齐物论》者,一切平等之谈也。……非一切平等,则必不能绝对自由。”(陈柱《诸子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41页。)陈鼓应说:“庄子的平等观和尼采的发展观不同,庄子的万物平等观念在《齐物论》中有突出表现。”(陈鼓应《老庄新著》,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484页。)也有学者进一步引申说庄子的平等思想包括物物平等、物我平等、人我平等、政治平等不同方面,可以对当前的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有效的借鉴。本文以为,章太炎提出此论有其特殊的时代和目的,庄子的“逍遥”“齐物”和现代社会的自由民主大相径庭,不宜在当代继续沿用“逍遥即自由”“齐物即平等”之类提法。鉴于“逍遥”与“自由”之关系已有多位学者进行过讨论,本文仅就章太炎“齐物者平等之旨”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章太炎早年就对《庄子》有深入研究,1908年曾为在日留学生开设《庄子》讲座;1909年他在《国粹学报》上刊登《庄子解诂》;1910年完成了其庄学研究集大成之作《齐物论释》。(王小红《章太炎学术年谱》,《儒藏论坛》第三辑,2010年5月。)他把庄子思想归结为“自由平等”四个字。他说:“庄子底根本主张,就是自由平等,自由平等的愿望,是人类所共同的,无论哪一种宗教,也都标出这四个字。……近人所谓平等,是指任何人的平等,那人和禽兽草木之间,还是不平等的。佛法中所谓平等,已把人和禽兽平等。庄子却更进一步,与物都平等了。仅是平等,他还以为未足,他以为‘是非之心存焉’尚是不平等,必要去是非之心才是平等。”(章太炎《国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30页。)在他看来不仅庄子的主张是自由平等,其它宗教也标榜自由平等。在比较佛法与老庄时,他说:“佛法应物,即同老庄。”“大概世间法中,不过平等二字。庄子就唤作‘齐物’”(章太炎:《论佛法与宗教、哲学以及现实之关系》,见黄夏年主编:《近现代著名学者佛学文集:章太炎集杨度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4—15页。)“佛法虽高,不应用于政治社会,此则惟待老庄也。儒家比之,邈焉不相逮矣”(章太炎:《太炎先生自述为学次第》,《民国章太炎先生炳麟自订年谱》,第54页。)当此之时,儒释道三家在他心目中的排序是老庄第一,佛法第二,儒家第三。
章太炎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著作,把孔子描绘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试图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与之相异,章太炎则选择了佛教和老庄学说,特别是庄子的自由平等思想。他在济世大业中最高的追求是“自由平等”,这样的追求也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中。他第一个发现庄子思想中蕴含着自由平等观念。他对庄子自由平等观念的推崇达到顶峰时,提出了“经国莫如《齐物论》”的惊世之论。(章太炎《国故论衡·原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02页。)正如孟琢所论:“《齐物论释》之根本主旨,在建立自由平等之哲学基础,此亦太炎立言济世之大事因缘也。”(孟琢《齐物论释疏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7页。)在人类历史上,自由平等作为反对封建主义等级制的思想武器发挥过重要作用。章太炎首次提出庄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有新人耳目的效果。他认为庄子思想远胜康德黑格尔,此论也可以让国人在哲学上提高民族自信心。前引陈柱之语出自其自著的《子二十六论》,王蘧常序曰:“此先生所以假老庄之说以风今之薄世乎!……先生不能自伸其言而假儒、道、墨之言为讽为励,吾知先生之心尤苦矣。”(陈柱《诸子概论(外一种)·王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据此可知,陈柱进一步将“逍遥”“齐物”解释为“自由”“平等”也有变革济世之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此论出现年代的特殊性,章太炎的论述整体上属于“六经注我”式的研究。章太炎自己也说过他所谓的自在平等与世俗所理解的不同。其《齐物论释序》说:“(庄子)纲维所寄,其唯《逍遥》《齐物》二篇,则非世俗所云自在平等也。体非形器,故自在而无对;理绝名言,故平等而咸适。”他在“逍遥者,自由之义;齐物者,平等之旨”前用“浅言之”加以限定,并接着说:“其论与寻常论平等者不同,寻常论平等者仅言人人平等或一切有情平等而已。是非之间,仍不能平等也。庄子以为至乎其极,必也泯绝是非,方可谓之平等耳。”章太炎强调他所谓的“平等”不是世俗所理解的平等,他自己“与寻常论平等者不同”,可惜他的强调并未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深思。
我们认为现代的自由平等观与庄子精神并不契合。罗祥相认为“逍遥”无法对应西方的“自由”,他说:“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毕竟在概念内涵、思想重点以及思想的时代背景乃至对世界的经验和思考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异。……勉强构造一些不恰当的思想联系,只会将传统哲学思想混同于西方哲学的某个理论,使其变成西方哲学的注脚,丧失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和价值。”(罗祥相《庄子“命”与“逍遥”思想辩证》,《哲学研究》,2016年第2期)不仅“逍遥”无法对应“自由”,“齐物”也无法对应现代的“平等”。今天我们所说的平等是一种社会价值,它认定一个社会中的全部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庄子的齐物思想与现代平等观之间的区别甚为明显。首先,二者包含的范围不同:庄子的“齐物”就是平齐万物或者万物齐一。《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现代平等观主张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平等,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平等、人格平等、男女平等、经济平等等。庄子“齐物”的范围更加广泛,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现代的平等主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其次,二者的受众的不同:庄子的“齐物”所面对的是个体,庄子哲学主要针对士阶层,以隐士为中心,也兼顾士大夫阶层。而现代平等观面向社会上的一切公民。当代西方的平等也是一个法律原则,即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再次,二者的目的不同:庄子的“逍遥”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无待”的精神世界。庄子的“齐物”意在指出进入“逍遥”境界的途径。因此,“齐物”只是一种主观意念而已,有人认为它类似于一种冥想术。而平等是公民为之奋斗的终极的价值追求,现代平等观要求人们去认识世界、改造社会,为了实现平等要进行必要变革,不同的理论家都试图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需要补充的是,佛法中“众生平等”理念和现代平等观的意义也不一样。佛法中的“众生平等”是指众生法性平等,佛对众生的慈悲心平等,众生在因果规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是说众生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应该平等。
笔者以为类似于“道”“命”“逍遥”“齐物”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无法也没有必要硬译为现代汉语。“逍遥”“齐物”与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平等或许有若干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绝对不能等同,等同起来就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章太炎当年以西方自由平等观念解读《庄子》,虽然有其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但与庄子思想的实际并不相符。这样的解读表面上提升了庄子哲学的理论高度,增强了庄子思想的现代性,其实是一种对庄子学说的曲解。为了救世而拔高《庄子》,其心可鉴,其情可感,然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判断,其理却值得商兑。
(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