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在战“疫”
李 岩:疫情将使未来图书出版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黄 强:开放数字教学资源保障春季课前到书
肖启明:数字出版依需持续谨慎探索
陈义国:多方出击,打赢疫情抗击战
康 伟:打赢文化战“疫”
路英勇:让优秀文学作品多样走入大众生活
刘东风:拓展传统出版边界
(详见5-6版)
南非小说家四年前出版《热病》
四年前的旧事未必不是新闻。南非惊悚小说家德翁·迈耶(Deon Meyer)2016年出版小说《热病》(Koors),书中的许多场景应和了今年的大事。故事发生在南非,主人公威廉·斯托姆驾车,带着十三岁的儿子尼科,在空寂的城市里寻找加油站。街上没有人,加油站没有电,成群的野狗随时对仅剩的活人发动攻击。“这是狗年三月二十日。热病爆发后十一个月。”作为惊悚小说家,迈耶自然是大大地夸张了——全球损失了九成人口!他描绘的也许是世界性流行病可能的最坏结局。但迄今所见,这本书是文学作品中最为近似的预言之一。书中也相对准确地叙述了群众的心理、病毒的形成机理和传播的路线。《热病》带给我们的并非完全的绝望。在小说里,劫后余生的好人类相依为命,再度发奋,在思想家和政治家威廉·斯托姆的领导下,重建世界。如果排除内部的分歧,战胜外部的匪党,他们仍有光明的未来。种种重大的奋斗,将由晚年的尼科·斯托姆以回忆录的形式加以重述。
(详见4版)
《职员录》里的北洋史
北洋政府印铸局所编《职员录》是北洋政府时期全国政府机构在职文武官员的名册。为了掌握文武官员和职员的动态信息并满足办公、联络的需要,北洋政府延续了清朝编印《爵秩全览》《职官录》的传统,由印铸局调查编纂《职员录》,并排印、出版发行。从民国元年十二月编印第一期《职员录》开始,之后基本上按阳历每年分为四期编辑刊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制度到政府部门的设置、官员的结构组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职员录》汇集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制、官规资料和政界、军界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主要人物资料,对研究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人物、政治人事制度、官僚与军事组织体系以及教育、科学等事业机构设置,均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详见9版)
走进《庄子的世界》
由于准确把握了内七篇的环状结构,《庄子的世界》作者总能在庄子大起大落、变幻莫测的行文中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例如《逍遥游》以一系列精比巧喻、否定鲲、鹏、小鸟、草芥,并推出圣人、神人、至人之后,然后用几则寓言阐释圣人无名与神人无功。而《齐物论》则紧承《逍遥游》尚未提及的“至人无己”而来,论说如何才能进入无己的“吾丧我”,说明万物不齐、物论不齐正是由于人有“己”、有“我”与“成心”,才导致了世界的混乱。如此,《逍遥游》中最为重要的论题“至人无己”便在《齐物论》中有了形象的体现,有机地结合起了“逍遥游”与“齐物论”两个世界。再如《大宗师》与《应帝王》,这里不妨直接引述作者在“应帝王的世界”一章开篇的一段文字:“庄子在《大宗师》中写到的两个人物与《应帝王》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位是具有圣人之才的卜梁倚。……而另一位,就是那个发出‘父邪?母邪?天乎?人乎’的质疑,并最终将这一切归结于‘命矣夫’的子桑。子桑,显然有悖于庄子一贯描述的得道者的形象。问题是,庄子为什么要把一向重精神、‘游于形骸之内’的人置于如此贫困窘迫的绝境?
(详见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