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
2019年第四季度,区块链技术的热度陡然提升,一跃成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地位相同的核心技术。谈论区块链,绕不开比特币,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成功应用,而比特币的发明者则是一个(群)藏在网络ID“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背后的个人(组织)。
中本聪于2008年11月发布《比特币白皮书》(阐述比特币原理的论文),2009年1月发布比特币软件的第一个版本,至2010年12月,中本聪进行了他的最后第二次公共发言,最后一次出现则是近4年后的2014年3月:他(她)再次动用ID中本聪,现身否认了一家媒体对其真实身份的指认。
在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间,中本聪持续通过三个途径发布信息并进行线上讨论:1、p2pfoundation.org,讨论点对点技术的网络论坛,我们常用的下载软件迅雷即使用了点对点技术;2、bitcointalk.org,专门讨论比特币的网络论坛;3、加密邮件列表,这是一个以密码学为主题的兴趣小组,成员通过邮件列表在组内公开交流,著名成员包括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脸书创始人之一肖恩·帕克,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等。相比之下,中本聪初在加密邮件列表出现时只是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网络ID,而11年之后,他(她)已是加密邮件列表最知名的人,乃至整个互联网世界最大的谜——中本聪在现实世界的真实身份!
若有人想探究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一个主要途径自然是研究中本聪留下的所有文字,《区块链启示录:中本聪文集》(下称《区块链启示录》)会是很趁手的工具,此书收集整理了中本聪过往的公开发言及部分私人邮件,按时间顺序辅以必要的背景说明串联成书。
此书的英文原著书名为The Book of Satoshi:The Corrrcted Writings of Bitcoin Creator,并不包含“区块链启示录”字样,可直译作“中本聪之书:比特币创造者的书信收集”,显然所谓启示录是中译本添加的。
“启示录”倒也微妙反映了此书的特殊之处。回想一下,有哪些记录一个人言行的书籍呢?《论语》《圣经》中记载耶稣言行的福音书、《古兰经》中记载默罕默德言行的部分内容……《区块链启示录》则忠实记录了中本聪在互联网世界的言行——论坛帖子和电子邮件。“启示录”本就是《新约圣经》中的卷名,相传为使徒约翰所作,主要内容为对世界末日的预言及最终审判:在接二连三的大灾难中世界呈现出末日景象,耶稣归来,世人接受最终审判,信者生,不信者死,最终迎来一个美好的新天地。狂热比特币支持者中的一部分人,同样有着自己的启示录,他们认为当今世界的法币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而比特币作为更好的钱,是人类的诺亚方舟,伴随着世间缓慢的混乱或急速的堕落,比特币登上王座,持币者成为顶级富豪,无币者再难翻身。
福音书记载耶稣言行,《区块链启示录》记载中本聪言行,如此看来,比特币在某个未来有宗教化的可能?“启示录”三字正是比特币宗教化的预兆?
宗教·真实的历史
对于比特币可能部分宗教化的观点,本文从两个相对朴素的角度给出回应。
第一,比特币绝不只是技术,技术充当了工具的角色,就好比摄影机是拍摄电影的工具,但不能说电影就是摄影技术,从《区块链启示录》中能看到中本聪的人文思想。
第二,现实似已有案例显示出比特币宗教化相关迹象,2015年底澳大利亚人Craig S. Wright(简称CSW)声称自己就是中本聪。有一个方法可以非常简单且明白无疑地自证中本聪身份,即按提前约定的时间与数量移动创世区块中的比特币或者使用中本聪曾公开使用过的比特币私钥广播签名消息,这便利用了比特币自身的技术特性证明了自己确实至少拥有中本聪的比特币私钥。CSW从未用此方法自证,但依旧获得了一批人的支持,他宣布比特币已不再符合中本聪的愿景,于2018年11月从比特币的分叉币BCH(Bitcoin Cash,比特币现金)中再次分叉出BSV(Bitcoin Satoshi Vision),对区块链不了解的人可以将分叉理解为克隆原区块链后做一些修改创造出新的一条区块链,两条链拥有共同的分叉前历史,分叉后则相揖别。
这有点像历史上的宗教分裂,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与东正教,天主教又分裂出新教。此案对于论证比特币宗教化的重点在于,CSW不是通过技术途径自证中本聪,而是通过演讲等可以归结为个人魅力的途径吸引了一部分比特币爱好者的支持。其他区块链爱好者甚至戏称CSW为BSV教教主,当然,最好的先知应该是已经不存在的人,中本聪就是个好选择,《区块链启示录》会是本好典籍。
尽管论述了比特币宗教化的可能性,但实际上笔者的观点是:比特币难以用传统的途径宗教化。原因在于《区块链启示录》原始文献的载体与诸宗教典籍不同,《区块链启示录》的原始文献是论坛帖子与电子邮件,其他宗教典籍则是口口相传与纸张书籍,前者可称为互联网文献,后者相对便可称为传统文献。
历史研究者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传统文献的版本源流与真伪考证上,往往仍不能获得所谓真实的历史,在学界,追求“真实的历史”也早已被视为落伍。传统文献在信息复制(口述、誊抄、刻印)时有一定或主动或被动的错误率,年代越久远,所累积的错误就越多,真实的历史就越触不可及,神迹也就越多,教主也就越发地全能而神圣,启示录与教义是每一个宗教的动力,这些动力的能量来源正是传统文献复制过程中的错误率。既然追求真实的历史不可能,各种历史也就或多或少带上了建构,各宗教所宣称的创教时期的历史建构最甚,借助传统文献固有的复制错误率,宗教完成了创教者的神性建构。
互联网文献恰恰消除了信息复制过程中的错误率,同时,对于人为主观的伪造,互联网文献也更易识别,此外,互联网文献还有一个特性——精确,时间与内容上的精确,中本聪的每一篇帖子、每一篇文章、每一封邮件的诞生时间都可以精确到秒,得益于互联网文献的印刷字体与编码本质,它也没有被错认的可能。互联网文献迈出了通向真实历史的第一步,这也消除了神性构建的传统途径,《区块链启示录》收录的文献显示着中本聪的天才,同时也无疑义地表明中本聪是个会犯错的凡人,《区块链启示录》无法为中本聪构建神性,反而可为中本聪祛魅。不过,通过对互联网文献的不同解读,建构的空间仍然存在。
中本聪愿景
前文提到,BSV分叉于BCH,BCH分叉于BTC,分叉的发起者认为原链的发展方向与自己的想法相左,应当分叉出一条符合自己规划的新链,BSV与BCH分叉时均宣称原链已背离中本聪的愿景,所谓中本聪的愿景已成为分叉方竞争比特币正统时的道义所在,仿佛中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所在。
中本聪的愿景,自然要到中本聪留下的文献《区块链启示录》中去找。分叉者们以中本聪愿景作为自己路线正确性的背书,这隐含了两个前提:一是自身所宣称的中本聪愿景是中本聪的真实愿景,而非是断章取义;二是凡中本聪的愿景都是正确的,中本聪在比特币最初两年的设想可以一直指导比特币的发展。要确证此二前提,当应求诸中本聪的原始文献,《区块链启示录》堪称达成此一目标的合适工具。下面试用《区块链启示录》对中本聪愿景略作考察。
比特币正式运行近两个月前,中本聪在一次与哈尔·芬尼(世界上第一位比特币交易的接收者)的邮件列表讨论中,提到自由主义者,他认为“如果解释得当,会对自由主义者非常有吸引力”,后来发生的事情正如中本聪所说,比特币的核心爱好者中持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观点之人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中的比例,而奥地利学派与自由主义者往往关系密切。
在比特币正式运行一个多月后,中本聪写到:“比特币更像是典型的贵金属。”而今日储值确已成为比特币的最重要功能。中本聪甚至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设想有一种贱金属像黄金一样稀有,但没有任何实用用途与装饰用途,且有一个神奇属性:可以通过通信信道传输。显然,这指的正是比特币。
以上两例可以视为中本聪的愿景,也是中本聪经济学水平的佐证。中本聪还预见到了比特币托管交易网站的出现,以及当比特币加密算法面临破解时(比如实用量子计算机出现)如何有序地对比特币进行升级。
这些种种中本聪的“真实的历史”显示出了中本聪天才的卓绝远见,似乎中本聪愿景总是正确得到了验证,但细览《区块链启示录》,中本聪也有预测失败的时候,而且正是对比特币前景的预测!在比特币刚刚上线的2009年1月份,中本聪在一封私人邮件中预测比特币最先得到应用的领域可能是积分奖励、捐赠卡、游戏币等,中本聪写道“最开始可以用在那些几乎免费服务的工作量证明应用上”,这表明在早期中本聪很有可能没有预料到比特币能够迅速获得今日之地位。
本书的实用价值
与市面上的其他比特币书籍相比,《区块链启示录》乍看之下非常硬核,实则是非技术人员入门比特币的最佳路径,每一章都是当初中本聪绞尽脑汁向他人解释比特币的成果。至于探究中本聪是谁,应当算作附带的智力操练游戏。
对于文科学者来说,本书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作为早期比特币与中本聪研究的文献索引,提供文献检索的起点。
本书开头的比特币工作原理介绍易懂而不失准确性,使得区块链小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阅读本书,而在中本聪帖子与邮件的选取上,剔除技术文档等纯技术性内容后,几乎每一章都闪烁出中本聪的各领域思想。
本书的体例,是将中本聪同一个帖子内的所有发言或者一个邮件回复序列内的所有邮件归入一章,与中本聪发言和邮件上下文相关的其他人发言和邮件也插入章中,每一章的开头则由本书编者菲尔·尚帕涅(Phil Champagne)撰写背景介绍,以帮助读者理解前因后果。将这些章节按时间顺序排列,外加开头一章易懂的比特币工作原理介绍,后面再加一篇哈尔·芬尼发表于bitcointalk.org论坛的精彩文章作为一章,最后附录有《比特币白皮书》和术语与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