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张柏春所长、方一兵研究员主编的《中国工业遗产示例:技术史视野中的工业遗产》新书发布及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科技史、工业遗产、新闻出版等领域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工业遗产的技术史价值与保护、工业遗产领域图书选题的深度挖掘等问题作了研讨。
工业遗产保护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在多角度和深层次的研究基础上,工业遗产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联合近四十位国内科学技术史和工业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经过梳理相关史料并进行实地调查,选介矿冶、能源、机械、交通、纺织、化工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八处工业遗产,借此为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调研、保护和开发事业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工业遗产示例》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五处古代重要工矿业遗产,二十三处建设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的近现代工矿企业、铁路和其他工程等遗产,阐释了这二十八项遗产的技术内涵、特点和价值。例如,铜绿山古铜矿代表着古代铜矿采冶技术水平和规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京张铁路、滇越铁路等遗产体现近代技术转移与中国早期工业化的水平和特色;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等代表了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及对国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重要历史阶段。
《中国工业遗产示例》主编之一张柏春研究员介绍说,此书特色在于以技术史视角阐释工业遗产的价值及相关问题,他希望这一初步成果有助于为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提供学术支撑。清华大学刘兵教授认为,这本书收录的工业遗产涵盖了古代、近现代和新中国,用数量不多的二十八项遗产串起了一部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