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近代华侨企业家黄奕住的爱国情怀。

    从剃头匠到银行家

    马长伟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1月08日   23 版)

        《黄奕住传》,赵德馨、马长伟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定价99.00元

        黄奕住是近代中国爱国华侨企业家的代表,厦门城市现代化的推动者。黄奕住的家国情怀、奋斗精神已经融入厦门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感召世人,彪炳千秋。《黄奕住传》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从剃头匠到银行家艰苦创业而卓有成就的华侨故事。

        本书一讲“南渡”与艰苦创业。明清时期,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他们像蒲公英一样,散落于南洋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衍生息。1885年,17岁的黄奕住跟随一批同乡人出海,下南洋谋取生路。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黄奕住跻身于爪哇四大糖商(亦称四大糖王)之一,变成了一个腰缠数百万,眼观国际市场动态,颇有洋气的糖业资本家。

        二讲“北归”与赤忱之心。1917年9月,荷印殖民政府制订了所谓《关于战时所得税条例》。税率之高,令人瞠目。一战结束后,荷印政府命令工商企业补交1914-1918年共5年的所得税以及其他战时停征的税款。根据这种规定,黄奕住要“补交”的各项税款共达1500余万盾,约占他当时(1918年)全部资产3750万盾的42%。对于在战时五年中已遵章完纳税款的黄奕住等华侨商人来说,荷印政府的这种节外生枝,无端胁迫,是明目张胆的掠夺华侨工商企业家的财产。其用意在于打击、排挤华侨的经济势力。荷印政府在用这种手段威逼的同时,又派官员诱劝黄奕住加入荷兰籍。

        日本驻三宝垄领事也加紧劝他挂籍日本的活动。对于荷兰与日本的这种做法,黄奕住“深为耻之”,再次谢绝。在义与利相矛盾时,黄奕住以义为上。他下了决心既不入荷兰籍,也不入日本籍。他深深地感到,祖国不富强,便不能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根本之道在于使祖国富强起来。保留中国国籍,在荷印虽会受到种种歧视,但广阔的中华大地却是华侨退步之所。

        以国外为经营基地,终非长久之策。当决心不入外国籍后,他认为,与其在国外丧财受气,不如在有生之年,携资回国,兴办实业,服务桑梓,为祖国经济建设和家乡民生贡献力量。这样做,于己,于家乡,于祖国,都有好处。黄奕住同家人思之再三后,决心回国。

        回国定居,对于黄奕住来说,如同他35年前出国一样,是他人生旅途中的重大决策。实际上,这次决策比那次更为困难。因为,出国时只是单身一人,只是为了谋生。而此时,他有了事业。他的事业是在印尼发展起来。在印尼,他从身无分文变为腰缠万贯。离开印尼,也就是离开了他熟悉的环境,离开他30多年苦心经营的事业。回国定居,也就是要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创新业。

        1919年4月5日,黄奕住离开印尼的三宝垄,踏上叶落归根之途。4月29日到达厦门。黄奕住把他在国外的部分资产(流动资产中的大部分)转移到国内来。这在拥资千万、国外有经营基地的华侨中,是极为罕见的。他是携资回国最多的华侨。

        三讲创业与责任情怀。黄奕住回国后,以一片赤忱之心,扎根祖国谋发展。如何振兴中国的经济?在他看来,关键是要解决资金问题。中国太穷,资金太少,既有的资金又流通不畅,不能用于最需要的地方。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一是从国外引进资金,首先是引导华侨的资金回国;二是把国内的资金融通起来。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他在回国之后,把资本逐步地调回中国,将主要的资金和主要的精力用于创办中南银行,通过中南银行发行货币,并与金城银行、盐业银行、大陆银行组成四家银行的联合储蓄会、准备库,吸收和调剂资金,投资和支持工商业。

        黄奕住将他创办的银行起名“中南”。这个名称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了南洋华侨的共同心愿。他“念吾侨民苦海国苛法久矣,若不思为父母之邦图其富强,徒坐拥浮赀,非丈夫也。归国谋设中南银行于上海。中南云者,亦南洋侨民不忘中国意也。”“取名‘中南’,是表明南洋侨胞深切怀念乡土,愿意回国倾资兴办实业,振兴中华。”

        黄奕住在国内的经济活动中,活动空间也在不断的拓展。其活动范围超过福建省,面向全国,其中投资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第一项,即金融业。

        黄奕住以赤子之心回归国家,助力祖国现代化建设,同时敬教劝学,急公好义。经济事业蒸蒸日上,鸿图渐展,社会地位方面为各界所重,政府屡予奖赏。1919年,即回国的当年,大总统黎元洪因其在国外捐资办华侨学校,赠以“敬教劝学”匾额。1920年,黎元洪因其捐款3万元赈济华北旱灾,题赠“急公好义”匾额一方。1921年1月23日,新任大总统徐世昌亦因此事颁发给他二等大绶嘉禾章,4月晋奖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

        黄奕住到了晚年,关怀教育事业与慈善事业的拳拳之心,未尝稍减,不仅在世时捐资教育与慈善事业,而且想到身后,他留下的钱也要有一部分用于教育事业与慈善事业。1943年,黄奕住立《遗嘱》规定:他的遗产,除中德记、墓地等不得分割的房地产,以及祭祀费和遗赠外,提出5%为教育事业经费,5%为慈善事业经费。这些经费“永远不得分割或为其他任何处分”。其遗志至为感人。

        归来是他的梦,充满对祖国的情。从一贫如洗的剃头匠,到印尼华侨首富,黄奕住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华侨漂洋过海艰难谋生、艰苦创业、积累财富、报效祖国、回馈乡梓的生动历程。黄奕住的一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责任、担当、家国天下的信念已经深深的种植在华人儿女的内心。早期下南洋的华侨,筚路蓝缕,坚韧不拔,他们的奋斗史充满了血与泪。他们心忧故土,为国富民强而劳心焦思、上下求索,为祖国发展与繁荣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