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也许诗人与少年天生是一体的,如同赤子的笑或哭、惧或叹,都出自真心,无伪。《将逝之诗》就是这样的少年诗作,它把自己和读者带到从未去过甚至从未想到的领域,让人们看到“新”的伟大与美妙。

    少年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段弘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1月13日   11 版)

        《将逝之诗》,宫梓铭、赵文瑞、李天翼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第一版,88.00元

         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能在无限时空中自由飞翔的,唯有人类的精神创造物吧,因此,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才这样说:“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宫梓铭、赵文瑞、李天翼三位17岁左右的高二少年,在繁重的学习备考之余,借助谷歌翻译软件,偶然开展了一场难能可贵的“逆文学”的创新之旅。这部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的作品,不仅在学校活动中得到了同学们“真金白银”的支持,而且得到了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怒波,以及《科幻世界》杂志总编姚海军的肯定与推荐。近日,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亲笔题写书名的《将逝之诗》。

        《将逝之诗》一书,充分呈现出了三位少年作家的宏阔视野、广博知识、开放心胸和菁英立场,一言以蔽之,充沛的少年气。看完此书后,我认为可以把佩索阿的名言稍做改动,因为少年之心借助高科技之翼所创造的世界,会略大于整个宇宙。

        高科技赋能

        海德格尔将语言的指称功能表述为“语言言说”,即语言通过命名将事物带到人们面前,使事物由不在场变成在场,因此,人们栖居于语言之中。所以,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既非表达,也非人的活动”,“人类在其本性上是被赋予去言说”。

        不知三位少年作者是否知晓上述关于语言的艰涩观点,但他们在作品中,已将其实践过程呈现出来,昭示出技术参与创作的可能性方向。

        从这个层面看,《将逝之诗》虽假托冰岛诗人古戈尔·权斯莱特(GoogleTranslate)为作者,实则谷歌翻译软件就是真正的参与创作者,它与少年们偶然随机输入的各种语言字母同时存在。因为三位作者在输入各种他们根本不认识的字母之际,全然不知即将呈现在界面右端文本框中的“答案”是什么。

        这种未知的组合,像一个完全自由的游戏,从而更接近诗的本质。正如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给母亲的信中所说:“写诗,是人的一切活动中最为纯真的。”海德格尔为其注解时称,因为诗可以自由地构拟出意象世界,沉浸于想象之域乐而忘返,由此写诗就真正达到无利害的超脱。

        配合三位少年完成纯真诗作的,就是谷歌翻译软件。据称,谷歌翻译目前可为用户提供103种语言之间的即时翻译服务,支持其中任意两种语言之间的字词、句子和网页翻译。在这样的技术赋能下,三位少年随意调换各种语言,不仅有丹麦语、冰岛语、日语、希腊语、俄语、西班牙语等常见语言,还有很少有人关注甚至无人知晓的语言,如巴斯克语、古高棉语、斯瓦希里语、曼丁语、阿姆哈拉语、南非科萨语等。

        所谓高科技赋能,就是将最先进的技术作用于人的创造性工作,提升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甚至帮助人类抵达自己从不知道的领域。此书就因此绽放出基于技术赋能的随机之“魅”。

        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的预言,似乎为《将逝之诗》的价值做了一个注解: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营产品将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当然,人类是唯一拥有自我意识的物种,不一样的思维才是创新的来源。

        少年气加持

        毋庸讳言,在利益与目标主导的世界中,人们都变得老于世故、精于算计,四平八稳而缺乏探索精神,从内到外都透着苍老。因此,人们格外珍视那些充满旺盛生命力、奔放进取精神,甚至有点无知无畏的少年气。

        奥斯卡·王尔德曾说:“只有青春才是生活的主人。青春拥有一个在等待他的王国。每个人生来就是一个国王,但是大多数人都像大多数国王那样死于流放的生活中。”《将逝之诗》显示了可贵的少年气,三位少年通过创造一个世界,重归等待他们的青春王国。

        也正因为元气淋漓的少年气,人们会原谅他们创作中的稚嫩、破碎、断裂、不能自洽的种种问题,因为他们目前能够做到的最好,就是将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所看、所思、所历、所仿、所得的一切,变成《将逝之诗》中或长或短、或今或古、或远或近、或考据或幻想、或注解或描述的内容,构造出一个“假到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满布着故事的全新世界。

        如果可以类比,少年气十足的《将逝之诗》所构建的时空,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罗琳的魔法空间、乔治·马丁的七国之境、托尔金的中土世界、刘慈欣的三体宇宙……将逝之诗即将消失,但它曾经存在,就有无限言说的可能,都可能在未来延展成一个长篇的故事。如此看来,三位少年的野心不小。他们没有任何包袱,甚至没有畏惧,他们不需负重前行,甚至无需前人的指点,因为他们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气风发,活力四射。

        也许诗人与少年天生是一体的,如同赤子的笑或哭、惧或叹,都出自真心、无伪。《将逝之诗》就是这样的少年诗作,它把自己和读者带到从未去过甚至从未想到的领域,让人们看到“新”的伟大与美妙。如同美国诗人莎朗·奥兹所说的那样:“诗一定是有它的价值和意义的,它为人们的生活不停带来挑战和激励,这才是我真正重视的东西。”

        逆文学创作

        传统意义上的创作,无不是先有创意,再为之寻找合适的载体。伟大的作者会在头脑中孕育出一个理念,为之匹配相应的世界,再用文字将其呈现给世人。

        然而,《将逝之诗》开辟了另外一种写作方式,先有“肉体”,再赋予其“灵魂”,如同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创作的天顶画《创造亚当》。在那幅画中,已经有了健美肉体的亚当显得孱弱不堪,上帝将自己的手指触向亚当,如此为他注入生机和灵魂。

        三位少年的作品亦是如此,通过谷歌翻译软件产生的诗,如同未注入灵魂的“亚当”,他们为每首诗所作的注解,才是使作品有灵的创作。

        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曾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曾断言:“生产力见诸解读而非书写。”即相对于书写,解读更是一种生产力,也代表着“逆文学”的实力。可见,《将逝之诗》假托冰岛诗人古戈尔·权斯莱特之名,通过解读诗作,实现了“略大于宇宙”的创作设定。

        从空间层面看,“诗作”跨越

        欧、亚、非三大洲,既有丹麦北部海滩、冰岛西北最寒冷的地区、德国城堡密室、巴伐利亚村庄、雷克雅未克市立图书馆,也有乌干达密林部落、开普敦地下室的墙壁、伊拉克古城等,这些完全不搭界的地区,却因为一部“伪书”而变得相关。不过,三位少年也许为了钩沉更多的陌生文字,因此在区域配比上,将最为熟悉的亚洲区域诗作减少到10首,而将宝贵的篇幅留给欧洲与非洲(分别占36首和20首)。

        从时间层面看,“诗作”的写作时间与发现时间跨度极大,从公元前6世纪一直到1990年,显示了作者们跳跃的思维与不羁的创作风格。

        因为“心略大于整个宇宙”和“伪作”的设定,“诗作”不仅有石碑、城墙、地下室等这些传统载体,还有许多新奇的承载物,如毛绒玩具的标签、柏林录音、电话对答、报纸与广告等,这样的混搭,虽假亦真,机警调皮,实在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体现出特有的创作新意。

        更有意思的是,因为是诗作合集,所以每一首诗与解读都可以分列在不同领域开展,读者既可以在其中看到记录非洲丛林中螳螂与枯叶蝶琥珀相交集的瞬间,也可以看到对“被隐藏的国王”康哈三又二分之一世的“史实考据”,甚至还有外星文明、有谋杀,有杜撰的殆沃克邪教教会、栝特帮等,真是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

        为此,本书序作者黄怒波先生才称:“这本《将逝之诗》,当你认真地从第一个字读起,一直到认真地读完最后一个字,才会在‘后记’中发现,它的全部内容都是虚构的。”可以说,虽假托“伪书”,实则不伪全是真,三位少年

        采用“逆文学”创作出来了新先锋文学。

        从出版层面看,为使读者有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四川人民出版社为《将逝之诗》设计了两书合成的函套精装本,其中,厚的黑皮精装本是主书,黄皮简装本是别册,还有书签与简报构成的附件,使出版物更加丰富立体。

        主书是全书的亮点和中心,也是这三位少年的创意出发点与天才承载物。他们假托星蓝出版社为出版社——名称应该来自书中一首不可考的希腊文诗歌“木星蓝色的灵魂”,完全是一部正式出版物的样子,内文页被做成了泛黄书页,配图则选用具有先锋意义的插图,增加其间离感。

        三位作者将此书的首次出版时间设定在他们三人都没有出生的1995年,借古戈尔之口,在序言中称:“人类就像沙滩上奔跑的孩子,而文字就是他的脚印。孩子跑向远方的同时,他的脚印正在被抹除。而我所做的,无非是建造一座沙做的大坝,暂时守护那一点属于过去的脚印,为孩子勾勒出他的旅程。”

        这段话有种少年的天真,里面蕴含着真诚的忧虑、明朗的理性、坚定的信念,以及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