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文化报道说,今天的网络时代迅猛发展,但是,网络对《新华字典》的冲击不明显,《新华字典》的发行量并没有减少……
我们知道,《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白话释义、白话举例的字典,也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几代中国人大都通过它接受启蒙文化教育。迄今,《新华字典》已经印行了6亿多册,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
如今是网络时代,泛滥的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词语,充斥我们的公共语言、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文化生活;我们的汉字,也面临着各种图像的进攻、受到网络“雷词”的进攻、面临着技术力量的进攻,再加上一些人对汉字缺乏尊重、爱惜和保护的态度,致使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新华字典》并没有受到网络的明显冲击,《新华字典》的发行量并没有减少。如今,在我国,全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对字典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新华字典》坚持质量第一,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其文化作用日益显现,不可替代。
说到《新华字典》的编纂历史,要追溯到民国年间特别是抗战胜利后。当时,白话文在中国已非常普及,但却没有一本通俗易懂的字典可供老百姓使用。这种情况引起了语言文字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魏建功的注意,他有了编写一本新字典的想法。随后,在北平城已被解放军大军包围的隆隆炮声中,魏建功找来周祖谟、吴晓铃和金克木等几位北大同事商量编写字典的事。金克木曾忆及此事:“我们在魏家的大厅屋中草拟新字典的构想,老式的房屋内光线不强,我们在朦胧中高谈阔论。……城外传来的炮声仿佛给我们打节拍,我们当时想不到所拟字典的前途,但有一个信念,中国的未来系于儿童,危险在于文盲和无知,语言文字是普及教育的工具,字典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我们不会别的,只能咬文嚼字。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炮声使我们的信心增长。”
1949年后,新中国百废待兴,既要规范语言文字,又要扫除国内大量的文盲,亟需一本小型实用性的字典问世,正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叶圣陶,计划组织人员编纂,这个想法与魏建功不谋而合。在叶圣陶的协调下,魏建功被借调到出版总署组建辞书机构。1950年8月1日,新华辞书社正式成立,魏建功出任社长,那本尚未问世的小字典也被命名为《新华字典》。因为魏建功的名字不断为人所熟悉,而被人们誉为“《新华字典》之父”。
《新华字典》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诞生,与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同步,而从开始,它便担负着新中国的文化建设教育普及文字普及的新的使命和任务……而这一切,都已成为《新华字典》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这是《新华字典》特有的精神文化财富。
2016年4月1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宣布,我国的《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今,互联网搜索引擎工具纷纷涌现,有人说,我们再也不必像过去的字典编纂者那样费力地编写字典,更不必再翻查字典了,甚至纸质书籍也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正像这篇文化报道所说,如今,《新华字典》已经印行了6亿多册,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这说明,在今天这个语言、文字、文化受到网络冲击的时代,《新华字典》仍然彰显着汉语的永恒魅力,发挥着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影响力。
河北石家庄市袁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