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熊先生是我素所敬仰的语文界前辈,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也是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前身)的重要创始人。我曾多次到他在北京大学中关园的府上拜望。有时是因为工作向他请教,有时是陪外地朋友去看望他,每年春节前我都要代表全国中语会给他拜年。就在他那八九平米的客厅里,听他纵论语文风云,历数中语“家史”,细数教改阳秋,品评南北名师。常常是娓娓道来,高谈阔论,诙谐豪放,神采飞扬,机锋迭出,启人深思。伴之以他那洒脱的语调和爽朗的笑声,简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可以说,如果研究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史,尤其是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语文教育,章熊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人物。
章熊先生的语文教育研究,涉及课程、教材、教学与考试评价,著述甚丰。他在《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书前引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句话:“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受此启发,我曾从其语文“视界”这一小口切入,写过《论章熊先生的语文视界》,以窥斑见豹,初步梳理出他语文教育研究的几个特点:
一是经历新旧两个时代。章熊出身于江南苏州名门,书香世家。祖父章钰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所校注《资治通鉴》曾受到毛泽东称赏,为今中华书局本《资治通鉴》所采用。据说章钰逝世时,蒋介石、周恩来分别发了唁电,蒋并派专人致祭。顾廷龙曾撰《校勘学家章钰先生墓碑》。章钰生前所收藏的图书字画精品捐赠国家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设有章钰图书专柜。有一次,我与同事参观国家典籍图书馆的“宋元善拓展暨全国书法临摹展”,曾看到署名“章钰”的多幅藏品。章熊幼承庭训,深得祖父宠爱,并受诗文熏陶,接触过俞平伯、叶圣陶、吕叔湘等名流学者。他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后,先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师从胡小石、段熙仲、张世禄、陈钟凡、汪辟疆、游寿等名家。两年后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任语文教师。1960年他调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为首任语文教研组长,后任副校长。他经过南北两大著名学府熏染,大学毕业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大名校附中,又身处新中国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使他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又能在新时代的大洪流中迅速跟进,因而能在语文教育教学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成为我国语文教育界的翘楚。
二是博览中外文化。章熊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外语基础,能够博览中外文化。早在1980年代,他就与北京大学章学淳教授合作翻译了美国学者威廉.W.韦斯特所著《提高写作技能》,这是我国引进的第一本国外中学写作教材。当初吕叔湘先生看过以后非常感慨:“他们中学生的作文比我们的强多了!”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想把它翻译出来。起初考虑的是张志公先生,不巧张先生卧病住院,这才找到了章熊。他通过翻译这本写作教材,尤其是书中收录的美国中学生作文让他耳目一新,大大开阔了他日后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他对语文知识教学的思想,缘于从北大图书馆借到的英国人Grear⁃son的英文著作所受到的启发。
三是沟通大学中学。章熊虽曾长期在中学工作,但同时又与大学保持着密切联系。由于参加教材编写、教材审查、高考命题和全国中语会等工作,他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叶圣陶、张志公、刘国正、张定远,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吕叔湘,北京大学朱德熙、王理嘉、冯钟芸、孙玉石、陆俭明、何九盈、蒋绍愚,南京大学柳士镇,华东师范大学汪寿明,华南师范大学陈佳民,扬州大学顾黄初等先生都有很深交往。他的《简明·连贯·得体》是为了完成叶圣陶先生的嘱托而写作的。这些学术交游,使他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能够追踪语言学前沿,站在语言学的高度审视中学语文教学,成为他率先开展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四是汇通理论实践。章熊在北京大学附中任教20多年后,于1980年代初调入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他没有搞那些纯理论性的研究,而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发挥自己所长,把大量时间精力放在语文教育实际工作中: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编写;担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受聘于教育部考试中心,任语文高考命题组组长等;加上丰富的一线语文教学实践,因而他的语文教育研究具有理论基础深厚、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等特点,在我国语文教育界具有广泛影响。
在教改实验方面,他在北大附中率先开展“语言与思维训练”“当代文艺讲座”等教学实验,为语文教学开启了新生面。教育部督导员、全国中语会副会长苏灵扬调研后,向叶圣陶先生写信大加赞赏,并在《人民教育》上撰文推荐。在教育科研方面,他先后出版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提高写作技能》《中学生语言技巧的培养》《和高中老师谈写作》等系列论著。在教材建设方面,他参与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套语文教材编写工作。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主编袁行霈,执行主编顾之川、温儒敏)编写时,我曾请他担任《文章写作与修改》的分册主编。他还曾长期担任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为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高考命题方面,他主持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语文命题工作长达二十多年,不仅是20年间我国语文高考改革的亲历者,更是高考语文命题的实际操盘手。
梳理章熊先生对语文教育事业的贡献,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他参与发起成立全国中语会并长期担任中语会领导工作,为中语会工作殚精竭虑,默默奉献。这是我们中语同仁应该永远铭记的。
章熊先生的语文教育研究,植根于语文课堂,奠基于语文教材,立足于高考语文命题,因而能够根深叶茂,蔚成大家。2010年4月,在庆祝中语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中语会同仁曾为章熊先生作八十大寿,并授予他中学语文“终身成就奖”。
章熊先生多才多艺,为人豪放。其书法作品遒劲俊逸,字如其人,尤其是挂在他客厅沙发上方那幅“温不增华,寒不改叶”的横幅显示着他的品格。我曾请他题写“两不厌居”匾额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条幅两幅墨宝。他喜饮,常自称“酒兴颇高,酒量一般。貌似高阳酒徒,其实不堪一击”,颇有魏晋名士风度。他60岁时曾赋诗言志:“舍却心头事,不知岁月流。客稀窗几净,庭浅草木稠。腕老书成趣,山高云自浮。漫言天地广,何处觅归舟。”可见其文人气质与达观心态。
诗人臧克家在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章熊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却还活着,因为有他留下的那么多语文教育煌煌论著在。现在又有他和张彬福教授合著的《章熊口述实录》,我们可以随时翻阅,感受其音容笑貌,领略其语文丰采,汲取其语文智慧,这是我国广大语文同仁要永远感念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