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非遗IP授权能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0月30日   08 版)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来自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5600余名代表参会,共举办各类活动540余场。其中,金沙遗址博物馆参加的“中国非遗创意设计作品授权展”格外吸引业界关注。这一展览开展4天,签约金额约3450万元,为非遗授权和成果转换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新华网2019年10月23日)。

        按照我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工作方针,完成了“保护”和“抢救”目标只是最低的目标,但近年来,非遗传承利用越来越面临着做什么?怎么做?卖给谁?而这些问题,靠政府端的非遗保护,是无法得到解决的。非遗产品开发毋庸置疑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商业运作规律当然也要服从文化产业“IP为王,王者通吃”的一般规律。

        在业界看来,借用IP开发思维,为非遗开发带来新的增值空间。一方面,非遗授权激发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文博、文创单位精益求精,不断潜心钻研非遗技艺,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受市场认可的非遗产品的热情。另一方面,被授权方也可以将非遗符号用于提升自身产品的审美品位和文化内涵,创造出更符合当代受众偏好的终端产品,实现授权方与被授权方的双赢。

        IP化发展将是推动文化资源丰富、实现非遗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推动非遗由文化“遗产”变成文化“财产”,“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资产”。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来的文化符号通过创意设计与艺术授权,实现了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转换,推动了非遗传承人、非遗企业、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表达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火起来”,更需要融入生活、真正在创新中“活起来”。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让非遗走进生活,让大众了解非遗,只有让每个人参与进来,才能让非遗更好地传承下去,走进大家的生活,传统工艺才能延续下去。直接从市场端入手,着眼于市场需求,建设以非遗文化IP交易流转为核心功能的IP+公共服务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借助社会力量盘活既有资源,打开市场的同时,又能成功为非遗文化“导流”,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江苏省连云港市 吴学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