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图书推荐

    中国当代书籍设计艺术界的一股清流

    吕敬人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0月23日   08 版)
    《改变阅读的设计》,刘晓翔主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定价188.00元

        改革开放,开启了书籍设计观念迈向新世纪的大门,一批批年轻的优秀设计师涌现,汇聚成中国当代书籍艺术界的一股清流。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期,思想的解放,使中国书籍文化丰富而多元,出版界对书籍设计开始有了改变滞后观念的迫切感。出版、设计、印艺业的有识之士开启了广泛的国际化交流,更多的设计师以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诚意,投入大量精力和心力,打破装帧的局限,强化内外兼具的书籍设计用心,为创造阅读之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一些年轻的设计师不受制于单一的体制环境,自主创业,以个体的设计人身份或独立工作室的多元模式,同体制内的同道们一起加入社会化的竞争。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做书人,都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为读者喜爱,令国内外瞩目,因此才有了当今中国书籍设计新的面貌。

     

        自1959年开始的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至今已是第九届,此大展涉及各种门类的出版物,作品范围广,参与者多,是业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赛事,其间还举办国际书籍设计论坛,极大推动了书籍设计理念的发展;2003年上海市出版局开创“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设立了三年一届的国家政府奖·装帧(每届评出10本)。以上三个大赛是出版行业内公认的国内三大评奖活动,给年轻一代的书籍设计师带来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和创作的动力,这些奖项也成就了设计师的事业。这些年来,许多作品在国际多个重要比赛中屡屡获奖,世界各大设计赛事的领奖台上不断有中国设计师的身影,中国的当代书籍设计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本书汇集作品的创作者,都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设计师,40、50岁,或30来岁,他们有更开阔的视野和勇于创新的心气,并积累了各自的经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他们不愿在现成铺设的平路上行走,偏向崎岖险峻的山峰去攀登,前辈没做过的或不敢做的偏去尝试,面对误解质疑和生存困惑艰难前行,有的已是业界的翘楚,有的初出茅庐一鸣惊人,他们是中国当代优秀设计师中的突出代表。刘晓翔老师将他们创作的这些美书汇编成册,传递出设计人为阅读付出的心迹,很是感激。

     

        为什么为书做设计?普遍认为“人靠打扮马靠鞍”,书靠一张好看的皮吸引人眼球,既实现商业价值也体现审美的需求。固然这是出版业长期以来的共识,无可非议,但远远脱离时代和当今读者的需求。中国是书籍出版大国,每年要出版近50万种新书和再版书,大批设计师为海量的装帧工作所累,有的设计师一年要设计300~400本书的封面,机械式的工作使人失去创意的动力。一些出版单位为省时间和成本,只做封面打扮,放弃内在编辑设计力量的投入,并不断压缩创作时间,压低设计稿酬,许多书籍设计师因巨量劳动和低廉的设计费而生存维艰。尽管如此,也没阻止一批有热情和有责任感的书籍设计师不满足于书的表面打扮,面对市场,不盲从、不迎合,面对艺术,不放弃、不松懈,不断给自己找“麻烦”而义无反顾。他们为不同的内容对象注入不同的设计语法和语言,即使是简约的表现也会经过繁复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整合,像导演那样在书籍设计中倾注整体概念,让文本在页面的空间中拥有了时间流动的含义,使同一文本通过书籍整体设计诠释出出人意表的丰富内涵和诗意来。他们当中的很多设计师甚至还承担起文本编辑的工作,甚至于成为书的第二作者,相比千篇一律的设计工作,实在是自讨苦吃。设计是一种态度,设计必须专一、有温度、讲细节,文本叙述的丰满才能带来阅读的动力,这是书籍设计的立场。

     

        21世纪的电子载体带来了阅读的丰富性,成为人们当下生活的一种存在,这是时代的进步。然而人们对眼视、手触、心读的纸面书籍的好感度和需求并未衰竭。许多具有个性而富有创意的出版物、一些独特的手工书或限量版印刷品受到读者喜爱。

     

        这些书做得与众不同,精致而不俗套,也是对传统阅读回归的顺应和引领新造书运动到来的机会。精心投入做一本书的整体设计会很苦,耗时长、收入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设计师愿意付出呢?一种解释是:通过设计可以提升书的可读性而带来满足感,真正体现了设计的价值。另一种解释是:做书是纯文化行为,理解其中的付出会大于所得,高调点说,这是做书人尚存的一种情怀和良心吧,这正是中国书籍艺术能充满活力的源动力。长江后浪推前浪,站在浪尖拼搏的当代书籍设计师,不服输、不言败,虚心求学,奋力进取。看到一件件新作品的问世,我满怀钦佩,由衷感到兴奋,因为我也曾有一样的成长经历。中国当代书籍设计艺术的一股清流,正涌动着一股强过一代又一代的激流,流向全国,流向世界。

     

        加油,同道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