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笔会启动仪式暨《花城》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
“创刊于1979年的《花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生,流淌着广东敢为人先的血脉,秉持先锋文学立场,坚守文学初心,鼓励创新和实验,为中国文学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广东省出版集团总经理杜传贵在活动现场对《花城》杂志有这样的肯定。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傅华在致辞中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花城》要努力打造闽南文学高地。作家王蒙曾有多部作品(包括获茅盾文学奖的《这边风景》)在《花城》首发,活动现场,他获颁“《花城》巨擘”奖。谈及对《花城》的印象,王蒙说,“《花城》对文学很执着,总是在探索,它立足广东,却是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花城》那种为作家服务的精神使得它和作家间像是朋友关系”。
在主题为“开放与坚守”的《花城》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上,李敬泽表示,《花城》的号召力来自长期对文学理想的坚守,对文学标准和探索精神的坚持,“中国文学需要这样的空间和这样的精神,需要这一份文学的可能性”。评论家孟繁华在发言中强调了《花城》重创新重试验又不刻意另类的办刊方针,“《花城》有巨大的包容性,刊发的作品有的来自先锋文学作家,也有很多传统作家的作品”,同为评论家的贺绍俊也对《花城》的先锋性印象深刻,“它的先锋性不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先锋文学思潮的推动,还在于一直坚持和倡导现代主义传统”。前不久刚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李洱的长篇处女作即在《花城》发表,他说,“我因此对《花城》感情很深,发表《花腔》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终于是个作家了,这给了我很大自信。”刚在《花城》发表长篇新作《你好,安娜》的作家蒋韵忆及二十多年前《花城》为自己举办的首个作品研讨会时仍然很感动,“当时他们有点声援我的意思,对我是一种信任和鼓励”。林白是到会作家中在《花城》发表作品最多的一位,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随笔和诗歌,一共发表了十二部作品,她也谈到了《花城》对作家的鼓励以及随之带给作家在创作上的自信。诗人西川从诗歌角度总结出《花城》在刊发诗歌作品时有“秘密的好趣味”,“这个趣味是建立在编辑对诗歌的理解,对世界诗歌、当代诗歌的好奇上的”。
《花城》创刊四十周年座谈会前,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笔会亦于同日在京启动。据悉,10月15日至10月19日,十多位知名作家、评论家参加了在广州、珠海、深圳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笔会,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线,近距离感受岭南民俗文化。此外,为鼓励、支持优秀文学作品创作,广东省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花城出版社将投资千万元打造“花城文学高地”计划。该计划涵盖“年度文艺精品出版计划”“优秀作家签约计划”“共建花城文学院计划”“国内、国际文学交流计划”四个子计划,每年将投入不少于两千万元用于提高优秀作品稿酬标准,发挥《花城》和《随笔》杂志平台聚拢优秀作家资源的作用,每年出版十部以上一线作家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