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受上海市社联委托,组织“纪念东京审判宣判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其中的重头戏是在中华艺术宫举办东京审判绘画、影像展览。绘画是画家李斌创作的真正称得上“鸿篇巨制”的史诗壁画《东京审判》(168×4米),影像选自近年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从国内外档案馆等公私收藏机构搜集的相关录影和相片。接受任务后,交大社编辑崔霞多次表示,希望我们“顺便”编一本有关东京审判的图集。
选编图集之想,其实早在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成立之初交大社即已提出。当时未出,主要是因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不久出版了《东京审判历史图片集》,而国图本与当时交大社的拟编本的素材都取自美国国家档案馆所藏的相关相片,如果简单编辑出版,重复性太高。此次布展,影像只是以图说史中的“原料”,编辑成册,和国图本在架构上已完全不同;虽说主体都是“图片”(主要是相片),国图本可以说是“文献”,布展设计已是“著述”。因此,以布展内容为基础编成的这本“图说”,可以说已是意涵不同的全新的品种。
在影像普及化之前,绝大多数历史事件都没有完整的影像记录,编辑图集,即使有珍贵的照片,也只能表现历史事件的吉光片羽。东京审判的不同,在于从开庭到宣判的整个过程都在镁光灯的聚焦之下,因而可以依照历史的脉络和进程选取图片,全景式地展现审判的方方面面。从这一点上说,就表现某一具体历史事件的丰富性而言,东京审判的题材可谓得天独厚。
因此,虽然中国长期以来没有出版相关图集,日本的各类出版品则不在少数。如小泽武二所编《东京审判写真记录》,早在东京审判宣判之前即已出版。(小澤武二編:『東京裁判寫真記錄』,東京,隆生社,昭和23年[1948年]7月20日发行。让人不解的是内容中居然有发行之后的判决内容。不知是不是判决后增加内容而未修改版权页?)以后相关图集的出版时有所见。拍摄有大量战争题材纪录片的日本著名导演小林正树,1983年根据美国所藏东京审判录影制作了曾产生很大影响的纪录片《东京审判》,小林在同一时期讲谈社出版的图集《写真秘录·东京审判》所附文章中说:之所以要拍摄《东京审判》,是因为“东京审判作为太平洋战争终结和战后出发的原点是我们不能不面对的巨大遗产”(講談社編:『写真秘録東京裁判』「私の東京裁判」,東京,講談社1983年5月28日,第112页)。“巨大遗产”四个字,也可以说是一而再编辑图集、或者放大说东京审判长期受到关注的根本原因。
多年来我一直在留意东京审判的相关文献和著述,但未刻意搜罗图集,只是路过书店偶尔见到时随缘买回,现在手边所存仍不下二十余种。这些图集不仅选材、内容不同,诉求和目的也不同,这也是同一题材一编再编的原因。总体说,日本所编东京审判图集(影集,不包括极右翼小林善纪那样的绘图本,小林よしのり『いわゆるA級戦犯―ゴー宣SPECIAL』),没有像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虚构派”那样强烈的意识形态立场,但众多的图集也不是没有倾向。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日本整个大环境的右转,不少图集都在前言、后记、勒口、腰封上程度不同地表明了东京审判的“不公”。如以移送美国国家档案馆之前美国国防部所藏的东京审判录影胶卷为素材编成的《东京审判》,在勒口上写道:“不少人被不实之罪追究,得不到证人、证言而无法反驳,便被处决了”;在前言中写道:东京审判是“胜者对败者的憎恶和复仇的仪式”。(三根生久大著:『東京裁判——米国防総省未公開秘藏フィルムによる衝撃写真集』,東京,ダイナミックセラズ出版,1998年)“太平洋战争研究会”编辑的图文并收的《东京审判》,所载文章立场不同,如大沼保昭的《新的国际社会的法实现行动——从国际法看东京审判》,完全是从学理的角度的论述,但该书的腰封的广告词却是:“败者遭到胜者断罪的复仇剧!”“产生不合理判决和多数冤罪的战争犯罪审判的一览”。(太平洋戦争研究会編:『東京裁判』,東京,新人物往來社,2003年)
简叙日本相关图集的编辑企图,是因为书成之际,责编坚邀作序,而且明确要求谈一下我们编纂这本图集的“意义”。本来我想,一本普及性的图集,不一定要谈“意义”,而且虽然本书的编纂方针和框架由我拟定,但主要工作由石鼎、赵玉蕙、龚志伟承担,由我来谈“意义”也不甚合宜。但屡辞不获,只能通过日本相关图集的主张来反衬本书的意义:这本图集通过大量图片,全面展示了东京审判是一个严格遵守程序、充分保护被告辩护权利的审判,维护审判当时同盟国宣布、并被广泛认同的“文明的审判”不被风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说东京审判》,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编,即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