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联合主办的“呵护童心纯美60年——金波儿童诗创作交流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
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曹文轩主持。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发来贺信。李敬泽、朱永新、谢冕、束沛德、金波、梁鸿鹰、王泉根、张之路、白冰、窦桂梅、汤锐、陈晖、葛冰、刘丙钧、李东华、刘颋、刘秀娟、陈香、孙珏等嘉宾共同探讨金波的儿童诗世界、中国儿童诗的走向、诗歌之于儿童教育的意义等话题。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中少总社党委书记、社长孙柱,总编辑张晓楠,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梁飞,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纳杨等也出席了此次活动。
60年,中国儿童诗逐渐走向繁荣
金波的诗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坛的一道靓丽风景,他的创作基本上贯穿了整个当代儿童诗歌的发展历程。《金波60年儿童诗选》是金波近60年经典儿童诗歌的自选集,共3册,每册收录诗歌60首,分别为《白天鹅之歌》(侧重日常生活中的情趣展现),《萤火虫之歌》(侧重叙事,包含丰富的情节),《红蜻蜓之歌》(侧重抒情,蕴含着细腻的哲思)。诗集内的诗由金波亲自挑选,插画家钦吟之做了写意又不失童趣的插画诠释,“世界最美书”设计师刘晓翔工作室进行了极具收藏价值的装帧设计。金波、主持人小雨姐姐还为诗集配制了专业的音频。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发来贺信:“呵护童心纯美60年——金波儿童诗创作交流活动举行,借此机会向金波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问候。金波先生从1956年发表第一首儿童诗至今,奉献了许多意韵悠长的诗歌、散文、童话。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几代小读者都记得金波叔叔或金波爷爷,从他那里领悟了纯真的美与善,他的多部作品在新时代的今天依然不断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这是经典美文的魅力,亦是金波先生的魅力。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金波先生的文学生涯从建国初期开始,不断坚持探索,发挥相当的精力提携后进,致力于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多方面的重要贡献。茅盾先生曾说,儿童文学最难写。的确,在最单纯的形式中蕴含深层意韵,把沉重的打造为轻盈的,这是很难的,金波先生儿童诗主要面对的是幼儿,是还不能自己阅读的孩子,既要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又要赋予意味,启迪心智,尤其难写。这么难,这么辛苦,金波先生乐此不疲地写了60多年。因为他深爱着孩子,孩子们也深爱着金波先生。”
诗人贺敬之发来贺词:“祝贺为培育祖国花朵,作出宝贵贡献的、杰出的儿童文学大家金波同志创作六十周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说:“金波老师对中国儿童文学来说是美好的。他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像铁凝主席讲的,作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但对我们个人来讲,金波老师是一个慈祥的、宽厚的、心地明亮宽敞的长者。偶尔想起金波先生,我觉得我们心底不由地变得宽敞和明亮起来。
金波老师的名字还让我想起《汉书·礼乐志》。书里提到月亮的时候,叫‘月穆穆以金波’。他的诗,诗如其名,诗如其词,诗如月光。他的诗真是有魔力,真是美,真是好。这种好是能够让人过目一下就烙在心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从诗教、幼教、身教与言教三个方面谈了金波及其作品的意义。他认为,金波是一位学养深厚的教授,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都著述丰富的作家,还是从传统文化汲取丰厚营养,并家国情怀深沉的歌者。他的一系列诗歌作品,以中少总社出版的《金波60年儿童诗选》为标志,这是一个重要的文本依据,对中国儿童诗的总结与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金波先生与小读者的心灵对话,也是为孩子创作终生至今仍佳作迭出的一位长者的内心独白。
他回忆三十年前与金波在研讨会的相遇,五十多岁的金波微笑着聆听自己发言。如今自己的年龄已超过当年的金波,但尊敬与钦佩依然未改。他说,金波用一个甲子六十年的诗意人生,铸造了一个堪称优秀楷模的坐标。尊重和珍惜金波,也是尊重和珍惜儿童文学的历史以及为共和国文学事业贡献毕生才华的前辈。
中少总社党委书记、社长孙柱说,金波自1956年发表作品,至今已逾60年。作为著名的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直笔耕不辍,为无数读者创作了极为丰富的精神食粮。多年来,他用童心、爱心和诗心,始终关心和关注着少年儿童的阅读,特别是诗歌方面的阅读与熏陶。
金波在中少总社出版了诗歌、散文、童话及众多获得国际赞誉的优秀图画书。2018年,汇集其60年创作精华的《金波60年儿童诗选》出版。这套诗选汲取中国诗歌的营养,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金波以纯真的童趣、诚挚的情感、纯熟的技艺和充满智慧的哲思,构建了独特的艺术世界,用诗歌和孩子们一起体会母语的音乐性、拓展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成长。感谢他为中少和几代读者创作了这么多优秀作品,为我国诗歌发展与创新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少总社作为少儿出版的排头兵,将一直秉承社效第一、双效合一的理念。愿与各位一起,为推动中国原创,为少年儿童讲好中国故事,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打好精神底色而共同努力。
触摸儿童心灵不俯视、不仰视
准确地触摸和把握儿童的思想、心理特点并加以真切的表达,是儿童诗从心灵上真正走进广大儿童的途径。优秀的儿童诗人总是带着孩童的心,透过儿童的目光,来打量这个世界,感悟这个世界,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编织生动的儿童心理万花筒。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院长谢冕在研讨会上称金波为“可亲、可爱、可敬的永远的大朋友”,并将其不老的心态称为“特异功能”。《金波60年儿童诗选》每一首诗歌中都有美丽而稚朴的心境,用语浅近明快,易于上口,适合少儿朗读和吟咏。在金波作品中,世间不美的事物、我们周围的丑陋和不洁被神奇地“过滤”了,他给天真无瑕的心灵在想象中留下一片晴朗的天空。
童年、母爱、大自然,是超越时空、不分民族、国界的,是普天下少年儿童心灵能共同感受的东西。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评论家束沛德认为,金波的作品能够经受住时间检验,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是因为他十分珍惜童年生活、自然万物、母爱亲情的馈赠。金波儿童诗富有音乐性,讲究韵律美;他率先把十四行诗引入儿童诗领域;他倾情于创作诗化童话,丰富童话世界。这是金波对当代儿童文学的独特贡献。
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委员会会长、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认为,金波的诗有一种魔力,能让人返老还童。读金波的诗,既像行走在布满鲜花的小路上,又像走进温暖的家。金波把对生活的热爱和通晓带到了创作中,他的诗歌洋溢着郁郁葱葱的盎然生机。他还通晓中国的童谣和儿歌,由他主编的大型相关书籍成为中国当代当之无愧的经典。他参与编写的教材有关篇章也是少年儿童耳熟能详的读物。
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白冰谈到,读金波的作品,读者能感受自然之美、自然之趣,永远保持惊奇之心;能够感悟情感的力量,提升爱世界万物万事的能力;能够感受语言之美,提升母语的使用能力;能够爱诗、读诗,学会诗意地生活。金波的诗充满了情感的力量,能让我们的眼睛耳朵,在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和事物中发现诗意和美。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深入分析了金波作品中深含的母爱。她说,金波是冰心之后,写母爱写得最动情,也最感染人、打动人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作品无论是否直接写到母爱,都有一股浓浓的母亲的气息氤氲其间。他的组诗《献给母亲的花环》用十四行诗这种格律谨严、形式整齐的诗歌形式,抒发了对母爱的无上感恩之情。金波让母爱通过文字照亮了更多的人,他对于母爱执着的书写,是他所有作品的灵魂。
儿童诗的艺术坚守与创新
中国儿童诗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与儿童诗人始终保有创作的初心和艺术坚守分不开,与他们持续探索儿童诗艺术的新趋向也分不开。就像十四行诗,在形式格律方面有着种种苛刻规范,被称为“戴着镣铐的舞蹈”。它如何与中国的儿童诗创作进行融合?金波为我们做出了典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评论家王泉根论述了金波及其作品的重要性:金波的儿童文学作品影响了三代人,是人生的第一颗钮扣。他的儿童诗具有中国的气派、味道,完全体现出中国文化背景,同时善于吸收西方营养,他的十四行诗非常经典。金波不仅创作诗歌,童话辨识度非常高,散文也与众不同,因此很容易进小学课本。金波60年的创作实践,在儿童文学与儿童世界之间架设起艺术美、幻想美、人性美的桥梁,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金波是儿童文学的一张名片。
儿童文学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汤锐提到,金波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十四行儿童诗集,这是一种向诗歌艺术形式极致的大胆探索。他把这种古典矜持的诗歌形式,与一颗纯真活泼的童心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了一起,特别是《献给母亲的花环》,使我们看到金波的诗歌创作在艺术上已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峰。金波曾发表过一系列关于儿童诗歌的理论文章,形成一整套带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儿童诗歌理论框架,最为突出的是对于儿童诗文体本质音乐美的研究和探索。
对于金波的诗歌领域的艺术成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晖提到,金波的诗歌中蕴含了人生的哲思和童真的美,以及饱满的情感和深切的爱。读者可以从他的诗歌中看到他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发扬,以及对世界、对当代诗歌艺术的汲取和交汇。金波在创作态度,创作热忱,以及对儿童文学诗歌及美学的坚守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过去、现在,更多的是未来。
《文艺报》文学评论部主任刘颋认为,文学是对生命形态的表现,也是对各种关系的建构和表达。金波儿童诗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看取生命的姿态。金波曾说,儿童文学是关注儿童成长的文学,关注成长就是关注生命,生命是奇妙的、神秘的、美丽的,伟大生命的呈现表象各不相同,但规律是一致的。关注、尊重并呵护生命,与世间万物的平等交流与理解,构成了金波诗歌的底色。
儿童文学作家、“蓝皮鼠和大脸猫”之父葛冰谈到了金波诗歌的影响力。金波创作于56年前的诗歌现在依然有人记得。金波的诗里拥有了童话中最高级的东西,包括形象、情感和诗情画意。葛冰现场朗诵了《如果我是一片雪花》《鱼的幻想》,并对通过爱奇艺直播观看活动的家长说,家长要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从小喜欢读书,孩子将终生受益。在绘本和古诗之外还要读诗歌,而金波老师的作品是最高级的儿歌,最高级的童话。
儿童文学作家刘丙钧谈到了他读金波儿童诗的感受:一是自然之心,自然之语。金波的童诗总是以从容之态娓娓而道,给人亲切感、亲近感、亲和感。二是流水行云天籁音。金波童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轻盈而境美。三是浅吟低唱别有情。他作品中绝少大词重句,即便是母爱亲情的大材大题,也是从浅吟低唱别有情的形式和行文笔触呈现。
“诗教”的传统与当代价值
诗歌在小学教材中的占比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据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光明日报社《教育家》杂志2019年6月刊中介绍,“部编本”语文1~6年级12册教材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约占课文总数的30%。另据统计,现行语文教材共收录课文(含略读与选读课文)369篇,现代诗29首,占所有课文比例约为8%。(因小学语文4~6年级“部编本”教材未上市,统计教材为:1~3年级“部编本”,4~6年级“人教版”。)金波的《雨点儿》《阳光》《树和喜鹊》《沙滩上的童话》《雨中的树林》《我们去看海》6部作品入选教材。此外,在教育部2016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中,小学类推荐书目3347本,涉及现代诗歌的作品19本。金波共有6部作品入选。
诗歌的熏陶与学习,应该从儿童开始。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富有韵律感、想象力和感染力,便于吟诵传唱,是积累词汇、淬炼语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金波的童诗精美、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童趣。《新教育晨诵》选入16首金波的诗歌,正是因为他的诗歌离孩子们很近。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说,金波有很多作品通过孩子日常点滴,写出了做人的道理。他作品感染人、启迪人、教育人,最根本的原因是来自生活,是从儿童具体的生活中提炼的艺术真实,将生活的哲理明白如话地描写出来。他还是写大自然的圣手,《倾心》等作品还原了大自然的奇妙。《听雨》《听风》等通过抓取细微动作,描写声响、色彩,增强了表现力。金波所有作品从容、安详,明白如话却意味深长,不踮起脚尖,不用假嗓子说话,朴实、隽永,引人入胜,为现代汉语树立了典范。
金波作品28次出现小学语文教材里,清华附小为学生推荐的必读书目中也有他的作品。全国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用从教30多年的经历,从三个方面论述金波对孩子的影响:为儿童创造出理想国的“儿童金波”;会用母语教书的“启蒙金波”;有母性诗爱,更具父性醇厚的“爸爸金波”。诗歌中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教育性的意义都不必多说,将道理藏在美好的语言中,藏在美好的故事当中,这些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诗教的最好的材料。
中国作家网总编辑刘秀娟认为,对金波诗歌做出属于今天的评价,能够不断释放其丰富内涵,让它继续滋养一代代孩子的精神,唤起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积极、美好的感受力。金波开放包容的创造态度一方面体现在他的创作上,我们能感受到其作品中有中国古典诗歌和民间童谣的因素,也有俄罗斯文学和欧洲十四行诗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儿童诗、诗歌教育、幼儿文学以及整个儿童文学的投入和推动。
优秀的儿童文学,不论童话还是儿童小说,都是以诗意为旨归的。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香从想象、音韵节奏、意象三方面分析了其作品中的“诗美”。《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等作品都体现了深刻的审美价值。以极深沉的“爱”为基点,以创造性、韵律感和惊奇心为召唤,以“美”“善”为旨归,这正是金波为中国当代童诗提供的重要的审美价值典范。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出版情咨中心副主任孙珏说,家里孩子一连几天回家哼唱:“蓝天蓝,像大海,白云白,像帆船……帆船、帆船,你装的什么?”这首《云》收录在《金波60年儿童诗选·白天鹅之歌》首篇,写于1961年,现在的孩子居然还在唱且毫无违和感,证明了童心跨越时空、沟通几代人的魅力。儿童诗是看似小众但极有潜力的市场,《金波60年儿童诗选》就是相当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品。
儿童文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金波向发来贺词、贺信的贺敬之、铁凝以及所有与会嘉宾表示感谢。“亲近儿童文学,亲近孩子。我是幸福的。”他说,每一位嘉宾的发言,都是鼓励和鞭策。他将把每一句表扬的话珍藏在心中,对照着自己的创作,找出不足,找出方向,继续思考,继续实践。儿童文学的写作意味着童年的回归。这回归不仅是童年的单纯和乐趣,更是回归童年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向着童年做时间上的穿越是丰富的,厚重的。虽然他现在写得很慢很少,但思考不会停止。思考是和生活和儿童作心灵的对话,而这种对话使生活丰富,使人进步。这次研讨会给他许多启发,许多思考的话题。这些都是他的精神寄托和精神营养。
交流活动最后,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曹文轩作了总结。
第一、诗人与哲人
金波用他的诗完美地诠释了诗与哲学的天然关系,那些短小精致的诗篇,向我们证明了诗以及全部文学存在的根本性的理由。这个领域隐藏着若干哲学性主题,其数量之多不少于柏拉图、苏格拉底、黑格尔、康德等哲学家们所论及的这些主题。他愿意将更深刻的思考带给那些看似平淡简洁的文字,将中国的儿童诗带到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第二、儿童诗的抒情与叙事
金波是一个出色的抒情诗人,他对世界万物情谊绵绵。天空、云朵、月夜、萤火、蜻蜓、露珠、山林大海,无一不是他抒情的对象。他的每一个文字都有了抒情的意味,金波深深地懂得文学之善与日常之善的巨大差异。所谓“上善”,是看出了世界万物的命运,需要人有悲悯情怀去观照的。善良是第一才华。
第三、艺术的辩证法
无论从构思、立意、题旨、情景、意境,还是从结构、语调、意象、象征、隐喻等方面去考察,我们都会感觉到金波诗歌所具有的艺术性。比如说轻与重的辩证法。
第四、儿童诗意境与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鉴赏
中国儿童诗的源头大约有三。其一为民间童谣。金波曾经明确说过,他的儿童诗与民间童谣的渊源关系。其二,西洋诗歌与儿童文学。金波将童心、童趣、童真,以及少年儿童的审美体验与十四行诗完美结合在一起。十四行诗发现了金波,金波发现了十四行诗。我孤陋寡闻,还没有读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儿童诗用十四行诗的形式来写,也许金波先生为天下第一人,这一点我们难以保证,我们只是一直证明金波儿童诗与西洋诗歌与俄罗斯的文学关系。三、中国古典诗歌。金波的所有儿童诗都是在意境中完成他的书写。《雨后》《林中的鸟声》《鸟巢》《会飞的花朵》《红蜻蜓》等,分明让我们感受到存在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中的那种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意境。
最后一个论题,一个为文学史而写作的诗人。60年如一日行走在经典化写作的道路上,金波和他的作品注定会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重要的篇章,随着岁月的流逝,日益闪烁出特殊的光芒。共和国的儿童文学史因金波的存在,具有了沉重的分量。
(桂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