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古调独弹话西安

    肖云儒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7月24日   09 版)

        肖云儒

        西安南门之夜

        西安老易俗社

        我不是西安人,但在西安整整住了58年,西安的城墙内外、东西南北角,都有过我的家。一个人,80年的生命,人生的酸甜苦辣、爱恋恼嗔,竟有近四分之三遗落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怎能不感慨系之?每到异域异地,接触到西安的民间风俗和地方戏艺,心里便常常涌动一股酸心热耳的东西,那不叫乡情又叫什么?更撕扯不开的是,我的职业,我的爱好,我的亲情,我的友谊,我生命的每一方面,在漫长岁月中和这座城市发生过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关系印证着一个人的生命,她们穿过沉厚的唐、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城墙,穿过水泥的或柏油的路面,像根系一样扎进黄土深处,扎进古城历史文化的血脉之中。

        西安好文化,好古典哟。一茬一茬小学中学大学听来的读来的那些历史风云,著名人物,市井习俗,诗词歌赋,在别处是印在书本上的知识,到了这里却让你亲临其境、感同身受。千百年前发生的事一下子便变成了自己正在参与、正在发生的事。历史在进入记忆的同时,也沉淀为文化,沉淀为美。你来西安,处处都和文化迎面相遇,一不留心便叫角角落落的美丽绊住了脚步。

        不信你看,周幽王就在这个像马背一样的山上乱点烽火以博褒姒一笑。一生叱咤风云的秦始皇,尘埃落定之后便安葬在这片红云也似的石榴和柿林簇拥的陵墓中。古代成功的社会改革“文景之治”,就是躺在汉阳陵里那个皇帝佬儿干的,新开掘的皇陵,以陪葬的俭朴证明了这位改革者的清廉,它不偏不斜,正好就在去全国第七大国际机场的路边。董仲舒是在未央宫这座大殿上建议朝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现在虽只剩下废墟,当时却为中国精神找到了稳固的支柱。张骞由这座叫西安门的宫门出发,向西踏开了一条路,把中国引向世界。司马迁在这个地方受过宫刑,忍辱负重写《史记》,他告诉历史中国文人有着怎样的坚韧。在这座塔、这个寺的暮鼓晨钟里,你又依稀看到了西天归来的唐玄奘正在译经习佛。贵妃汤的温泉还冒着热气,《长恨歌》咏唱的李杨爱情,还在华清池的温泉中绵绵无绝期地流淌着,温暖着我们。碑林的书案上,“张颠素狂”和“颜筋柳骨”正在笔走龙蛇。城楼的风铃还在吟唱李杜、王维的佳句。而陕西当代的翰林院、省作家协会,恰恰在“西安事变”发生地,使这个改变中国当代民族命运的事件于是有了一个文化的共鸣箱。“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声声是文化的吟叹,历史的回响啊。

        在全国大城市中,按人口西安似乎排在十来位,经济社会发展排得稍后些,好像是30多位。但另外几个指标却又显示出西安的“重量级”来。比如作为文化古都,西安便无可争议可以排在全国前列。

        西安不仅是世界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也将会是历史文化大都会发展理念的原创地和文化产品的出口加工区。西安是人类文明、东方文明、中华文明少有的全息性集成芯片。谈论文化西安,视野和标准都是国际的、全球的。

        西安真好哟,西安也真恼。号号脉,知道她心里很阳光,很春天,但脸盘子实在长得不是很环保。你总是忍不住夸她,西安好文化,西安好古典,西安好精气神;你又总是有点恼她,恼她的自大自足,恼她的村落意识,恼她的穷讲排场。

        有人说北京是包容的,上海是时尚的,广州是生猛的,南京是温润的,杭州是秀美的,开封是自古就有商风的,而西安则是古朴雄大的。这些说法不论准确与否,都明快地表述了大众对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我也总是想用独特而简明的语言来表述对西安的定位。我曾经给西安拟过好几个主题词之类的话,譬如“世界文化首善之都,中国科教高新之城”,“重量级的文化古都,新水平的科教大市”,最近拟的一个则是“古调独弹,长治久安”。

        “古调独弹”是鲁迅先生的话。1924年7月鲁迅偕陈中凡、孙伏园几位先生来西北大学讲学,连着两晚在西安易俗社看上、下本秦腔剧《双锦衣》,之后便给剧院题了这四个字,匾额现在还挂在易俗社老剧场舞台的上方。几十年来,大家都把它看成是鲁迅对易俗社以古老的秦腔编演现代戏和新历史剧的褒扬,也把它看成是振兴秦腔的一个殷切期望。其实我想,就“古调独弹”四个字所涵蕴的精神和思路看,也未尝不可以作为西安城市建设、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理念。“古”是西安的优势,古与新两极震荡所构成的西安城市张力和发展动力,是西安的特色。而这个“独”字,“独弹”,则是建设新西安思维和方法范畴的问题。

        城市是个生命体系。城市是有呼吸,有记忆的。忽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整个城市将会伤感,市民也将丢失了历史的认同、人生和感情的归属。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西安弹奏得最高亢的声音是古调,西安是以根性文化而确立自己地位的。对西安来说,这个“古”字举足轻重、至关重要。西安文化建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虽不能止于“发思古之幽情”,却应该“发思古之优势”,以现代的、独有的思路和方法,使古城的古调翻成新曲,而不是轻率地、轻易地、轻浮地去抛却古调,另谱新声。

        说来也巧,近些年我所想到的关于西安“古调独弹”的一些话题,最后大都归纳为三点,有一次,我还半是调侃半认真地将自己的一些思路总汇为《古调独弹三字经》——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坐标来看西安的文化历史优势,这便是中华文化的图谱(地理区位)、史谱(历史沿革)和魂谱(精神流脉)三个坐标。

        从图谱看,西安有很可自豪的“一、二、三、四”。一条文史之脉:西安大致位居中国之中,神秘的东经119度和北纬34.5度左近。不要小看这条贯通陕西南北的东经109度,它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史经文脉,蓝田猿人,半坡仰韶文化,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周、秦、汉、唐,直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革命圣地,大致都在这个经度上。而横向的北纬34.5度,朝东延伸,陈列着中国八大古都除北京、杭州、南京之外的五个古都,洛阳、新郑、安阳、开封。朝西延伸,则是联通全球、叫响全球的陆上丝绸之路。

        两个中心:北出西安闹市百多里,便有中国大地测量坐标、泾阳的中国大地原点以及蒲城的授时中心、每天播报的北京时间。中国所有的城乡和每一个人,都要和这里的铯原子钟对表,按照它的节奏生活。西安堪称中国的时空中心。

        三大板块:西安是北部中国的河(黄河)文化、南部中国的江(长江)文化和西部中国的雪山草原文化三大板块的接合部。三种不同质地的文化在这里形成涡流和冲击波,使西安在文化上具有了极大的容受力和强韧性。

        四条通道:西安自古以来是四条经济文化通道的出发点。由此往西,有把中原文化和河西、西域文化与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文化贯通的丝绸之路;有把中原文化和青藏高原文化与南亚印度次大陆文化贯通的唐蕃古道;由此西经宝鸡往南,有把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川滇黔多民族文化乃至南亚中南半岛的文化贯通的南方丝路,又有斜向的茶马古道将南方丝路与唐蕃古道相连接;由此往北,有把中原文化和蒙宁草原文化与北亚西伯利亚文化贯通的秦直道和其后的骏马之路。这四条以西安为起点的古道,至今仍是辐射四方的经济文化要道,并且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现代化改造,在故道基础上修建了高速、高铁,开辟了上百条空中航线。

        从史谱看,在八大古都中,西安独占三个“最”:一是建都朝代最多,整整13个朝代的古都;二是建都年代最长,达到1062年;三是中国最早达到百万人口、最早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大都市。中唐诗人韩愈有句:“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秦代已经有了下水道,汉代有了严密的排水设施、砖砌路面,有了近600家藏书馆,13000卷藏书,司马迁写《史记》就参考了这些书。到唐长安,则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垣(35.5公里)。宏伟的建筑、整齐的坊里,东西两市、四通八达的道路和行道树,遍布城廓宫院的水渠池塘,繁荣的手工作坊和商业贸易,还有“飞钱”(各地可向长安汇款),都是中国城市之最。西安又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和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在汉唐时期,西安和罗马作为两个最强大帝国的首都,并峙于地球的东西方。

        从“魂谱”看,古长安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元典重要的原创基地和民族精神培育沃土。黄帝时代不仅创造了指南车,更创造了房屋、水井、车船、陶器、熟食、纺织、市场、祭祀、岁时婚丧风俗和分封制,使中华民族的原始生存真正形成了社会生活,被称为“人文初祖”时代。周礼第一次用礼乐将人的等级规范化、仪式化、天命化,形成众所认可的社会秩序,以致孔子也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秦制,秦代的政治体制,则奠定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历史长河故而“百代皆行秦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由董仲舒的改造提升,以儒家的思想形态完整地建立起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体系。从人文初祖到周礼、秦制、汉儒、唐韵,都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性创造。而从秦代商鞅变法到汉文景之治、到李唐盛世,中华民族改革自强的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的有为主义更是发挥到极致。古长安成为我们民族优秀精神一个重要的渊薮。

        世人实在应该消除对西安的误读,西安也应该克服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将历史上的有为精神贯通古今,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融为一体,将西安的大都市范儿和黄土地的切实作风熔于一炉。既有全国格局的眼界,大开大合的手笔,又能以黄土地的“生、蹭、愣、倔”和“咬透铁锨”的狠劲儿切切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干,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过黄河不死心,这才是西安的精气神!孔子曾经说陕西“地虽僻,行正中”,很有点不敢小瞧的意思。可不是,西安不能小瞧,而且已经不可小瞧。

        西安城圈是历史老人盖在黄土地上的一颗印章,它也深深地盖在古城人的心上。西安市中心的钟楼上,镌刻着我为这座城市撰书的一幅联句。上联:阳春烟景八百里秦川唯此楼镇威,下联:大块文章五千华夏赖斯玺钤印。现在不同了,时代将一个更大更新的印章盖上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覆盖了旧有的印记。这便是多年来新建的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二环、三环使南郊的大学城,东郊的纺织城,西郊的电工城,加上新建的电子城、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我国第一个航空高科技产业园区,挽成一圈,拱卫着古城墙。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两个巨人,用一种完全现代的眼光直逼古城,窥视着城圈里的生活。传统的西安和现代的西安正在耐人寻味地对话。

        当然,西安的历史文化优势有的也会变成包袱,譬如这么三个包袱:

        一、西安在图谱中的中心区位容易产生一种中心意识,而忽视自己某种边缘化的现实。

        二、西安在史谱中绵长的主流地位又容易产生优越感,以致由维系根脉而走向过重传统的静态积淀,而忽视传统的现代更新。

        三、西安对民族精神的原创贡献多是农耕文明和村社文化的结晶,而且在农本意识、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各方面都形成了成熟的自洽功能系统,故而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可能会增加文化机制和心理转型的一些障碍。

        对此我们得有清醒的认识,得有科学反思的勇气。这也是我主张“古调”要“独弹”,要用独特的、创新的机制和方法来弹好古城新曲的原因。现在来说“独弹”——

        第一,准确定位,开发三个量级。在三个量级上,西安都可以说进入了较高平台。从历史文化古城层面看,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毋庸置疑是处在世界一流平台上。从国家中心城市、自贸区试点城市、关中城市群核心城市层面看,也跻身于全国平台。从西部中心城市综合比较,西安位居第三,西北第一,亦可进入前列。但这三个平台分量和方位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在这三个层面上各自为战地努力,孤立地为GDP奋斗,恐怕容易事倍功半,甚至有从第一平台掉下来的危险。如果紧紧抓住“古”的优势不放,不是把这优势当作口头上傲人的资本,而是把“古”当作待开发资源和当待置换资产,和可转换为增量的存量,不仅向传统产业和高新产业要GDP,也向、更向西安的历史文化要GDP,恐怕一盘棋便活了。

        第二,针对弱点,发扬三种精神。从古至今,西安积淀了三种有为向上的特色精神,应该大力弘扬。

        一是原创精神。不循旧路,不墨陈迹,总是在历史转折的新道口探新的路子,升华新的理性,有所创造,有所作为。如周礼、秦制、汉代儒学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唐代社会创造力的全面涌流,都激发和启示当代西安人的原创精神。

        二是有为精神。秦皇、汉武、唐宗都是中国历史上有为向上、建功立业精神得到蓬勃发扬的时代。汉儒的入世有为精神,在这块土地上深入人心。为壮大民族、为强盛国家为服务百姓,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殚精竭虑,舍生忘死,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三是和合精神。仓颉最早创造的20多个字里,就有和合的合字。轩辕黄帝综合、推广各部落的创造,使之成为全民族的文明成果,又综合各部族的图腾创造了我们民族共同的徽章——龙。汉代有“西行“精神,张骞凿空西域,走向世界。唐代有东渡精神,鉴真和尚东渡扶桑,使中国文化融入日本,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现代又有“西迁”精神。上世纪50年代,东部的纺织工业、东北的国防工业大举西迁,交通大学和许多科研机构也西迁西安。全国各地的人来西部艰苦创业,也带来了异质和新质的文化因子,将他们的管理经验、技术文化和许多好精神融入了西部。东渡精神和西迁精神,也就是走出去和融进来的多维交汇精神,和合精神。它使得有为主义能以在全国和全球的现代格局中得到张扬,这对当代城市的发展举足轻重。

        第三,发展古城,树立三个理念。西安的城市建设如何处理好古今交织的关系和新旧并存的矛盾,需要树立相互关联的三个理念。一是实行新古分置,二是尝试新质古貌,三是营造新城古风。

        实行新古分置。一些新潮建筑涌进古城墙围内,感觉极不协调,造成了遗憾。但亡羊补牢时犹未晚。西安近几年从保存更新城市古典风格方面搞了一系列大动作,提出了恢复皇城的战略规划。如改造钟鼓楼广场、改建民族风格的西大街、重建大唐不夜城,大雁塔唐文化水景广场和曲江唐代园林风景区,重建大唐东、西两市,等等,在独弹古调方面奏出了新声。探索以周代建都以来采用的九宫格局安排西安的中心街区和外围组团,中心古色古香,外围新城崛起,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古新分置的理念。

        尝试新质古貌。这是指对西安城圈内的建筑街区进行全面的古貌保护和复古改造。将行政和第一、第二产业迁出老城,恢复古城的街区和著名景观风物。老城内的单体建筑除确定为文物的要存古保护、并留足空间环境之外,其他建筑实行新质古貌的全面改造和新建,即在古风古貌之下,对内部设施作高质量的现代改建。这既可以解决保护老城和提升老城人居质量的矛盾,体现人文关怀,也可以实行高回报的资产置换。在这个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将西安老城申报为世界最大的古城保护区和古城文化遗产。

        营造新城古风。这是指全面构思营造西安古城的软环境。所有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形象,并不是所有城市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情调。古风有两个含义,一是要保持古朴的风气,一是要营造古朴的情调。古城墙古建筑是古都情调的物质依托和形态容器,本身无疑也构成了古都情调最重要的因素。但这远为不够。当古城墙下听到的都是现代音乐,看到的都是现代色彩组合,古调不复存焉。应该在古都情调总的背景下,全面建设古都标志和解说体系。根据每个社区、行业、景点的独特需要创建独特的标志和文字解说,选用或创新独特的音乐、诗歌、灯光,构设独特的色彩组合,营造古典气氛;民俗民艺要大力发展,服务行业的着装、语汇、语态也都应刻意策划。总之,要让人感到西安城门就是一座博物馆的入口,一进去便徜徉在世界最大的古都文化展厅中。你在其中生活,同时也在其中作体验性旅游,亲历逝去的光阴,感悟民族的历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