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5月22日 星期三

    学学王力对待论文的态度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5月22日   08 版)

        论文是学者绕不过去的话题。对待论文,学者们态度不一,表现迥异:有的眼高手低,述而不作;有的学养不够,才力不逮;有的生性懒惰,不屑动笔;有的不著一字,索性拒绝;有的笔耕不辍,大作迭出......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该如何看待论文写作呢?笔者以为,语言学家王力对待论文的态度,可供借鉴。

     

        1932年9月,朱自清自欧洲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一职。几乎同时,王力也受聘于清华大学任讲师,专门讲授语言学。教学之余,为了维持生活,他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文艺作品,同时还写了很多抒发性情的文章。从翻译到写文章,干得可谓风生水起,正是在这个兴头上,职称评定浇了他一盆凉水。

     

        按照清华大学的惯例,专任讲师两年任职可以评为教授,可王力两年下来仍然是个讲师。他去问朱自清,朱自清笑而不答。经过反思,他才顿悟:原来,先前他搞的那些东西,都是捞外块的“不务正业”,学界不承认那些“雕虫小技”,业界要的是“雕龙””大著作。这以后,王力集中精力发愤研究汉语语法,不久便写出一篇《中国文法学初探》的高质量论文,在任职的第四年,顺利升为教授。这件事启示我们,如果王力仍然采取无所谓的态度,继续赚那些“外块”,不去下功夫写出厚重的论文,要评上教授职称,恐怕还需要些时日,更不可能奠定他语言学大师的地位。

     

        我们知道,无论是教书还是作科研,论文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光读书,光会讲课,这只是一个方面,还不能称为好的、全面的、有影响力的学者。读书是基础,写出研究论文,才是出成果的表现,而人文学科尤其应作如是观。从事人文学科的学者都知道,读书是做学问、积累知识的第一步,通过读书,结合社会实践,深入思考,方能写出有分量的论文,最终形成做学问的完整链条。读书与写作犹如车的两轮,鸟的双翼,两者缺一不可。大凡有成就的学者,大都有高质量的论文问世,甚至称得上著作等身。因此,作为人文学者不但不该排斥论文,而且应该学习王力的治学态度,你说我写的是雕虫小技,是不务正业,那我就要写出“雕龙”大作、务一下正业证明给你看。这种不服输的劲头,往往可以成就一个人的学术地位。当然,相对于读书或讲课而言,写作论文要难锝多,要写出高水准的论文,必须下苦功夫不可。但论文再难写,再难发表,既然从事人文社科研究,就不能知难而退,或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综上所述,读书与论文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是治学过程须臾不可缺的。我们反对“唯论文”论,但“不以论文论英雄”,不是不要论文,更不是否定论文。要防止矫枉过正。正确的态度是,读好书,多读书,勤思考,咬定学术不放松,花大力气写出有社会价值的“雕龙”大作。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天下之公器”的称谓,无愧于培根铸魂的历史担当。

     

        山东省临沂市 孙建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