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

    王富仁与《新国学研究》

    宫立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5月15日   14 版)

        当我们从事学人研究时,不单要关注他个人的学术成果,还要关注他的学术活动。吴福辉主编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陈平原主编过《学人》《现代中国》,陈子善主编过《现代中文学刊》,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王富仁的编刊经历。王富仁与钱理群、刘纳、吴福辉等轮流编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他还主编过《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不过倾注了他较多心血和情感的当属《新国学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1—3期连载了王富仁的《“新国学论纲”》,长达14.5万字,引起学界关注,但也不无误读。王富仁的挚友钱理群就曾提到,“我自己就曾经望文生义地认为,王富仁先生提出新国学,就是要站在他一贯坚守的五四新文学的立场,对传统国学进行新的研究与阐释,以和新儒家区别开来;我是赞赏这一努力的,只是因为不在兴趣范围之内,也是自己的学力所不及,就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一些年轻朋友却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质疑,以为这意味着王富仁从原有的新文学、新文化立场有所倒退。”实际上,关于“新国学”,王富仁在《“新国学”论纲》中说得很清楚,“‘新国学’不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论,不是一个学术研究的指导方向,也不是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和学术团体的旗帜和口号,而只是有关中国学术的观念”,“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我们民族的学术应该有一个新的整体的观念,从事学术研究的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建立起一种彼此一体的感觉”。因此,他创办《新国学研究》,“旨在重建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并在这种新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更加有效地从事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学术研究”。王富仁无论是倡导“新国学”还是创办《新国学研究》,都是为了“使‘国学’真正成为涵盖中国学术的全部成果,真正体现中国学术的独立性和整体性的学术概念”。

     

        《新国学研究》自2005年5月创办至2015年9月共出版了13辑,其中前6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7辑由中国书店出版。

     

        《新国学研究》所刊发的论文,既有对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古代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如《舜文化的阐释与演进》《〈庄子〉析义》《〈老子〉解义》《〈楚辞〉新考五十例》《〈左传〉晋国卿族研究》《周初诗歌创作考论》《由中晚唐诗词关系看曲子词的演变轨迹》《论唐宋渔隐词》《明清之际所谓的“有用之学”》《诗文中清初流人的“殊方”经验》;又有对中国现代历史和现代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如《现代大学中文系的知识体系——以六所国立大学中文系的课程为中心实证考察》《奋身起南纪,丹心照汗青——记“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翁照垣将军》《张奚若年谱初编》《为“折衷派”正名——重建文学革命发难与响应的历史图景》《1910—1920年〈小说月报〉大事年表》《胡适中国小说史研究系年》《老舍六十八出京戏“系改”剧目提纲手稿》《废名的小说及其观念世界》《女人与衣:张爱玲〈传奇〉中的女性服饰描写研究》《历史射进现实——以姜文2007年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为例》。

     

        《新国学研究》所刊发的论文,既有中国学者对本民族历史和本民族文化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如《牛津大学藏西人搜集出版的部分中国民俗书籍》《秦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研究》《清代潮汕海上商贸及手工业的发展》《潮汕近代海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宋代潮州进士述论》《粤方言书面化用字特征研究》;又有中国学者对外国历史和外国文化史料的翻译、介绍、整理和研究,如《论T.S.艾略特的文化保守主义》《左翼丛林中的“鲁迅传统”——“丸山鲁迅”及其他》《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小说人物》《“文学鲁迅”与“启蒙鲁迅”——“竹内鲁迅”的原型意义及其限度》。

     

        《新国学研究》除了内容的丰富多样,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它为长篇学术论文提供了足够的言说空间,“以刊发二至十二万字的长篇学术论文为主。这并非我们的偏好,而是因为当前的学术刊物大都以发表二万字以下的论文为主,而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又大都不能少于十二万字,这就使二至十二万字的长篇学术论文很难找到发表的机会,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术文体的单一化。我们希望给这些难以发表的长篇学术论文提供一个发表的阵地,并使我们的学术文体变得更加自由、更加多样”。

     

        另外,《新国学研究》的作者来源广泛。从地域上说,既有来自大陆、香港的,也有来自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从年龄上来说,既有30后(如王得后)、40后(如赵园)、50后(如张文江),又有60后(如李山)、70后(如梁鸿)、80后(如裴双),既有学术名家,也有学术新人。

     

        王富仁除了忙于编务工作,自己也为《新国学研究》贡献出了《“新国学论纲”》《老子哲学的逻辑构成》《孔子社会学说的逻辑构成》《从孔子到孟子——孟子国家学说的逻辑构成》《殷商文化与河南文学》《庄子的平等观——庄子〈齐物论〉的哲学阐释》《庄子的自由观——庄子〈逍遥游〉的哲学阐释》《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樊骏论(一)》《学识史识胆识(一至二)》等数篇长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对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学说和思想均作了极具哲学意味的阐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笔者看来,赵园是理解王富仁的,她在《送别富仁》中感慨,“在汕大办《新国学研究》,意图也更在‘冲击’,推动当代中国学术开疆拓土,也以之抵抗以‘国学’否定新文化运动的潮流。限制了刊物的影响的,却不能不是一代人知识学养方面的缺失。以富仁的清醒,对此未见得没有预估。也因此他的努力在我看来,有几分悲壮”。无论我们对王富仁的《“新国学”论纲》以及他主编的13辑《新国学研究》持何种看法,我们不能不承认,王富仁是以严肃、热忱的态度从事他的学术研究和践行他的学术理念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